小学科学课教学备课要求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20:31: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科学课教学备课规范

备课是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的一种预设。小学科学与小学其他课程教学比较,有其独特的个性,其本质区别在于,它包含着一种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探究,这就要求我们科学课程的备课在吸收其他学科成熟备课经验的基础上,探究具有科学课程特色的备课新模式,精心设计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有效、规范的备课。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科学课程总目标,并将总目标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进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标。也就要求我们制定每一课教学计划的时候都要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能力(思维能力、观察实验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来确定教学活动的目标。例如,在教学《液体的混合与溶解》时一位教师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在原有对固体与液体之间相互溶解现象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液体与液体之间相互混合、溶解的现象。2、能力方面:激励学生在研究中围绕一定主题,不断提出新的、值得研究的、自己能研究的问题,并通过自主研究活动,解决新问题。3、情感方面: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体验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材料的搜集

对于科学课而言,收集教学材料是备课的主要工作之一,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备课,因为科学探究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学生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没有充足的探究材料,活动将无法开展,小学没有专职的科学实验员,收集材料全靠科学老师自己,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材料的收集可分为三个方面: 1、观察实验材料的收集

仪器室可提供大部分的通用实验仪器和生物标本,但科学课大量的探究活动需要的是学生身边的常用材料和自然环境中的常见物体和动植物,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去特定的现场考察并进行取样,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材料(如观察蚂蚁时用的蚂蚁,教月相的成因时观察的月球模型,教叶脉的形状时用的叶子),还可以通过自己的种植饲养(如种花生、甘薯、蘑菇,饲养蚕、金鱼、鸽子)等等,来获得我们所需要的观察实验材料。 2、音像阅读材料的收集

现代教育技术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生动形象的科学信息,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录音、录象、广播、电视、计算机软件(画图软件、某些智力游戏、教师的课件)甚至网络(包括校园网、地区网、国际互联网)等等来收集音像阅读材料。科学老师要做收集教学信息的有心人,通过计算机建立一个属于本学科的信息资源库,将平时收集的各种音像、文本资料数字化,并收录于计算机中,供需要时调用。

其实,无论上面哪种材料的收集,教师都要亲自动手,也可以师生互动,作为探究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学生亲自参与,锻炼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课程标准中就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案的设计可以紧扣这个框图,来设计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的设计与组合

我们根据探究活动获取证据途径的不同,将科学课大致分为科学实验课、考察课、阅读课,备课时可在下面这个框图中填入科学探究需要经历的探究环节,使教学过程一目了然。如科学阅读课就可以省略科学探究框图中的观察、实验、制作等环节。 2、问题、猜想和假设的设计和预测

教学设计需要对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预设。在备课中可采用下图对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猜想和假设进行预设。 如教学《磁铁》一课,就可以充分地让学生进行猜想,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和假设,从中选择在本课教学条件下可以探 究的问题。

3、指导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计划制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探究成功与否。因此,备课时需要帮助学生设计一个研究计划,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一个指导学生制订计划的方式。如中年级的学生一般采用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