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室”与“扫天下”》《井底之蛙》《“三颗纽扣”的故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7:33: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扫一室”与“扫天下”》《井底之蛙》

《“三颗纽扣”的故事》

一、周学习内容:学习课文《“扫一室”与“扫天下”》、《井底之蛙》和《“三颗纽扣”的故事》二、本周学习重难点:1.生字:一类字28个、二类字18个。2.积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反问句的表达作用,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模仿老师读古文,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顿和朗读的节奏。●积累名言警句,再来背背。3.作文:任选一题,编故事:<<小水滴与大海>>、<<放大镜与显微镜>>、<<陈蕃和我>>三、周学科融合:1、结合有关历史资料;2、对照课文,注意朗读古文的语调,领悟寓意。四、周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大与小只是直观表面的认识,通过三篇课文地学习要让他们明白大与小之间所蕴含的特别含义,从而受到启发教育。 “扫一室”与“扫天下”

授课时间:周﹍﹍整体设计个性设计教材分析《“扫一室”与“扫天下”》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书房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

天下”。学法教师导法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学生学法读课文,将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细读课文,理清层次,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通过学习,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受到“任何远大的目标都要从小事着手”的教育。2.积累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感悟反问句的表达作用,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3.生字目标:访 乱 糟 肮浊 蜘 蛛

轰学习重点1.初读感知点:●说说课文写了件什么事?●指名分段,理清思路。2.细读感悟点:●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你认为陈蕃的做法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样劝诫的?●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薛勤劝告的话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陈蕃到底是怎样做的呢?●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3.能力训练点:●理清层次,概括段意。●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表达作用,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4.拓展延伸点:出示名言警句,联系生活实际讨论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深化主

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平凡小事)(轰轰烈烈的伟业)陈蕃 不扫 只扫

↑(告诫) 从小事做起

薛勤 不扫 更 不能扫 课后反思 井底之蛙

授课时间:周﹍﹍整体设计个性设计教材分析 《井底之蛙》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满的人。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但语言介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而且蕴涵的道理也很深刻,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教材。学法教师导法 重点引导对文言文的朗读和理解学生学法

读中感悟、讨论交流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的“渺小”。●体会故事用来讽刺那些自大的人,懂得谦虚的道理。。2.积累目标:●学会生字,理解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模仿老师读古文,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顿和朗读的节奏。3.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