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车型汽车驱动桥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14:10: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 目 某车型汽车驱动桥设计 专 业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班 级 学 生 指导教师 xxxxxxxx大学 2016年

一、选题目的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国的汽车制造业的起步要追溯到1953年,中国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建立。而直到1956年我国制造出了第一辆“解放牌”运输车,标志着中国的汽车行业开始萌芽,直到21世纪的今天我国的汽车行业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现在中国汽车已经成为了世界汽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后的这几十年间,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与各国际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商建立了600多家的中外合资品牌的企业,同时累计了数千亿美元的资本;引进了数千项的汽车技术,而且绝大部分领域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具备了与国际汽车工业旗鼓相当的水平;数据显示到2002年,我国的汽车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100亿美元,却在世界汽车市场份额中占有率为5%。到2010年的时候我国的汽车销售量达到了1806万辆,中国从此成为了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照此稳步发展下去,中国汽车工业将会从汽车生产大国向汽车生产强国挺进,并且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部分。

但是对比中国的自主的设计能力跟国际先进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纵观国内汽车专利的申请数据,不难发现还是跨国公司占绝大多数。所以我国要想走在世界汽车行业的前列,引领国际汽车行业,在自主设计和创新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驱动桥驱动桥作为汽车四大总成之一,整车性能的好坏与驱动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对于载重货车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汽车驱动桥的性能好坏,效率高低,是否可靠直接关系着汽车性能的好坏,汽车发动机的转矩最大效率的输出也需要依靠驱动桥良好的性能,所以设计出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工作效率高、运行平稳的驱动桥,可以大大的降低汽车企业的整车生产总成本,推动汽车的发展,引领汽车文明。

通过本课题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通过查阅汽车驱动桥的相关资料,可以对汽车构造以及相关工作原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为以后从事汽车相关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通过对汽车驱动桥结构的设计与参数分析,进一步巩固大学四年的机械专业知识同时更加熟练的操作二维(AutoCAD等)、三维制图(SolidWorks、CATIA等)软件。

3)通过对汽车驱动桥的学习和设计实践,可以锻炼查阅收集资料、整理归纳资料并锻炼理论联系实际设计的能力,巩固掌握机械设计的方法和过程。

4)通过对汽车驱动桥的学习和设计实践,可以更好的学习并掌握现代汽车

1

设计与机械设计的全面知识和技能。

5)通过本课题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的接触汽车相关的知识对汽车领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1)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自主技术创新力不够,技术含量低,开发模式落后,运用到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相当少,企业管理模式落后,是国内的驱动桥制造企业的主要问题。纵观国内的大多数中小企业中的开发模式主要由引进、测绘、自主开发三种组成,其中的测绘市场的在国内销路比较好,也是当前国内主要的开发模式。而那些民营企业或者小中型企业由于自身因素的局限,用于技术开发的资金不足,技术含量低,因此只能通过测绘、仿制当前市场销售比较旺盛的汽车的驱动桥盈利,再销售给全国各地的配件市场。这种开发模式对我国的驱动桥产品的研发水平的提高无疑是杯水车薪,无法带动我国驱动桥产品的开发水平。

驱动桥产业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例如将重心放在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中,同时驱动桥产业结构也不合理;生产技术密集型的产品还不成熟,明显的落后于那些发达国家;生产要素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得到稳定的体现而是转向削弱的方向;驱动桥企业生产中对自然的破坏力大、对环境的污染严重、自动化程度低、能源消耗大、生产效率低;国内的相关企业总体呈现管理水平落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生产规模偏小等。我国的汽车驱动桥的研发能力与世界先进驱动桥设计技术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虽然我过驱动桥制造企业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大多是在引进国外技术、仿制、以及改进的基础上取得的。我国也存在及个别有实力的驱动桥制造企业,它们有属于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但是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随着科技迅速的推动,高新技术应用和推广于汽车领域,国外先进技术的不断引进,企业自身研发团队的研发能力的提升,我们相信我国的驱动桥设计与制造会迎头赶上,跻身于世界世界先进汽车零部件设计制造技术水平的行列。 2)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通过观察国外驱动桥技术,不难发现国外主要采用模块化技术和模态分析进行驱动桥的设计分析,所谓的模块化设计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不同规格、不同功能或者相同功能而性能有差异的机械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划分一系列的功能模块,再将模块进行选择和组合构成不同的产品的设计方法。通过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