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诗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1:34: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数学与诗歌

作者:方亚斌工作室

数学是冰冷的科学,以严肃的理性锤炼人的思维;诗歌是火热的艺术,以活泼的形象抒发人的情感。一个冰冷美丽,一个热情洋溢;一个理性,一个感性;他们是人类文化领域中互相排斥的两种文明成果,也可以看作人类文化领域中的一对矛盾,确实存在差异。但是,数学和诗是否互相依存呢?是否存在联系呢?

“世事洞明皆学问”,一片浮云移动,一次蝼蚁搬迁,常使人联想翩翩。对诗歌的认识和探究,不能停留在表面,如果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去认识诗歌、研究诗歌,就会发现诗歌的别样美丽和精彩。

一、用唯一性原理鉴赏诗歌

对诗歌的美学鉴赏常从文学艺术角度思考,很少从理性角度思考。数学中的唯一性就是“有且仅有”的意思,我们用数学中的唯一性来论证诗歌“绝无仅有”“天下绝唱”,可以从理性角度对诗歌美进行新的诠释。 1、丁丁东东的数学

杭州有名的景点九溪十八涧,林木葱葱,泉水淙淙。清末大文豪俞曲园先生为此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诗句,其中一节这样写道: 重重叠叠山 曲曲环环路 丁丁东东泉 高高下下树

我们把上面四句诗改为下列算式:

以上共4个加法式子,每个汉字都代表了一个阿拉伯数字(在同一个算式中,相同的汉字表示相同的数字,不同的汉字表示不同的数字)。下面解答这些算式。

(其中A、B、C两两不相等),那么

.

用枚举法可知,此不定方程只有4组解.

上述这四句诗竟然与以下4个式子成一一对应,每一句有且仅有唯一组解与之对应,由此可见该诗歌的绝妙。

2、我轻轻的走了,数学悄悄的来 徐志摩在名作《再别康桥》中写道: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们将数学渗入诗的领域,把这两句诗编成了算式:

在这里,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下面解答此方程组。 解 要使(1)当“轻轻的”① 当“我”② 当“我”③ 当“我”“正”―“如”÷于是

. 又因“走”

,则“轻轻的”时,则

走了

.

. 显然“我”只能为1、4、9.

时,则“走了”时,则“走了”时,则“走了”

,此时“了”=“轻”,不合题意. ,此时“我”=“走”,不合题意. . 此时 ÷

.

. ,“如”走了

.

,则“来”

所以,“正”―“如”÷(2)当“轻轻地”了”

,从而“正”时,则

. 显然“我”只能为9. 于是 “走

,此时“走”“地”,不合题意.

可见原来方程组有且仅有唯一解,这也是该诗扬名文坛的原因。 3.数学,教我如何不想你

刘半农的名作《教我如何不想他》,我们将此诗句改编成算题:

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码,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码,下面对解答这一算式。 解:令“教”两两不相等的

,“我”

,“如”

,“何”

,“不”

,“想”

,“他”

。由以上算式可得:

取最大值2071328.

时,

如易知①当②当此时于是由

,这与,所以时,则时,则

矛盾。

,即

. ,又.

.

.此时.又

. (无解);

即“教我如何不想他”分别对应“1、5、7、2、8、3、6”. ③当④当⑤当

时,则时,则时,则

(矛盾);

(无解); (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