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cGis的空间分析要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3 15:27: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了原来两个或多个层面要素所具有的属 性,并生成新的空间关系和属性。 分类:基于栅格

基于矢量——点与多边形、线与多边形、多边形之间

多边形叠置分析Overlay、Extract:

1) 2) 3) 4) 5) 6)

Union:求两图层几何并集,所有特征均保留; Intersect:交集,保留公共部分;

Symmetrical Difference:差集,保留没有公共区域的部分; Identify:标记,即在原图层基础上将被覆盖区域加上标记图层相应区域的属性值; Erase:在原图层基础上,去掉两图层的公共部分;

Update:将原图层与新图层的公共区域用新的图层覆盖,即原有要素丢失,代之以新兴元素。

2.缓冲区分析概念、分类

缓冲区分析:对地理空间目标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的分析方法;

如:目标Oi的半径为R的缓冲区Bi为:Bi={x|d(x,Oi)<=R},则整个图层半径为R的缓冲区B为所有Bi取并集,即B?B?i?1ni.

分类:按半径:定半径、变半径、环状缓冲区;

按对象影响力特点:均值缓冲区、非均质缓冲区;

按数据源:基于栅格、基于矢量(角平分线法、凸角圆弧法);

3.缓冲区和叠置分析案例的主要思想,主要侧重于应用,并注意与其他章节的结合,比如地形分析结合(地势北高南低的处理)、与空间量算的结合(可选面积为最大怎样实现?)???

结果,结合公园选址,主要了解几种叠置分析的原理,山歌数据的缓冲区可通过PathDistance实现,也可以通过Buffer工具实现,在

Tools/Customize/Commands/Tools/Buffer Wizard可找到,拖拽入ArcMap面板即可使用,实验5已详述!

4.网络分析的概念、网络分析的主要功能、流分析概念、TSP和VRP的概念

(1)网络分析指对地理网络、城市基础设施网络进行地理分析的模型化的分析过程,其根

本目标使怎样使一项网络工程运行效果最佳。 (2)主要功能:路径分析(最佳路径、最佳游历方案)、连通分析、资源分配(选址、分配)、

流分析、动态分段技术、地址匹配。

(3)流分析:按照某种优化标准(时间、费用、路程等最优)设计的网络运输方案; (4)TSP:即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旅行商问题,该问题是在寻求单一旅行者由

起点出发,通过所有给定的需求点之后,最后再回到原点的最小路径成本。

(5)VRP:Vehicle Routing Problem,多回路运输问题,指一定数量的客户,各自有不同

数量的货物需求,配送中心向客户提供货物,有一个车队负责分送货物,组织适当的行车路线,目标是使得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并能在一定的约束下,达到诸如路程最短、成本最小、耗费时间最少等目的。

5.两种基本的网络:传输网络和效用网络的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

(1)传输网络:网络移动要素具有主观选择能力,常用于道路、地铁等交通网络分析; (2)效用网络:网络移动要素没有主观选择能力,常用于水、电、气等管网的连通性分析。

6.服务区分析的原理与应用(高级应用的理解:就医方便程度评价) Service Area 求出在给定最大代价内服务设施能够到达所有街道的服务多边

形。

应用:就医方便程度,依据行车时间:0-3分钟为100分,3-5分钟为80分,>5分钟为

60分。

解决:1)构建传输网络:创建File GeoDataBase、DataSet、并导入数据,构建NetWork,

增加行车时间的属性,以Shape_Lebgth/假定行车速度为值,单位为分钟,并设置相应的网络向导为道路名字;

2) 构建好后,导入ArcMap中,增加网络分析工具,设置捕捉环境,在新建服务多边形,

在地图区域内增加参与分析的医院,设置设施的分析设置属性如下:阻抗为行车时间,默认间断点为“3,5”,确定,点击Solve,得出结果;

3) 打开结果图的属性表,查看其属性,使用转换工具以ToBreak为依据转换成栅格图像,

并对结果图进行再分类,原值为3的赋值为100,值为5的赋值为80,其他的以成都市地图为范围的区域赋值为60,即可得结果。

7.ArcGIS传输网络创建步骤,网络属性的创建

1)创建File Geodatabase;

2)创建要素数据集,设置好坐标及投影; 3)导入要素类; 4)创建网络数据集; 5)确定参与要素;

6)设置网络连接方式:End Point 或 Any Vertex; 7)增加网络属性:Cost(代价)、Hierarchy(等级)、Restriction(限制)、Descriptor(描述);

a.点击Add按钮,设置属性名,属性类型,数据类型;

b.进一步设置其单位,并选中相应属性,点击Evaluators,设置相应值是以属性值为标准抑或以VBScript为标准;

c.若是等级类型的,应设置其Range。 8)设置网络向导

第五章

1.3D Feature Data的概念和创建方法

即拥有三维方向特征的要素类,比通常的二维多了一个Z方向值。 创建方法:1)在导入数据到GeoDataBase时设置Z方向的值即可;

2)在ArcCatalog里创建ShapeFile时,勾选Coordinates will contain Z values .Used to store 3D data一项,即可;

3)在3D 分析工具下,使用Feature To 3D by Attribute将二维数据转换成三维数据; 4)导入外部数据,如3DS数据;

5)使用Layer 3D to Feature Class工具。

2.TIN概念

由分散的地形点按照一定规则(如Delaunay规则,没有任何节点在三角形外接圆内)构成的一系列不相交的三角形。

(补,不要求:TIN的生成算法1)Delaunay三角网生成算法:。。。2)炸弹算法:。。。PPT13) 3.TIN模型与Arc/Info的TIN

1)Arc/Info的TIN以TIN模型为基础;

2)顶点和三角面可定义一个整数属性值; 3)TIN中可存在无插值区域;

4)定义四种边(Edge)类型(Regular、Soft、Hard、Outside)。 4.TIN的显示风格化和TIN的创建方法

(1)显示风格化:在TIN图层的属性里,可以设置其Symbology,或添加其不同边或节点

类型的显示风格。

(2)TIN创建:1)基于矢量数据创建:ArcMap中有Create TIN工具,9.3版本先创建空

TIN文件,设置好坐标信息,再使用TIN编辑工具对它进行添加masspoints、BreakLine、Replace Polygon等等要素;2)基于Raster创建:使用3D分析中的栅格转换工具可将现有山歌数据转换成TIN数据。

5.Terrain概念

即地形,一个地形数据集是基于三角网表面测量的多分辨率数据集,以矢量形式存储于地理数据库中。它有参与构建的特定要素类和规则,这些规则保证了这个表面的构建方式。例如:人行道的边缘可以强制地作为三角网的边。

6.三维透视观察的一些关键技术(可能与其他章节结合,如水库大坝和水库水面的三维展示)

应用:水库大坝、水面的三维展示

实现:1)将DEM数据的BaseHeight设置为从表面数据获取高程,即为数据本身;

2)导入流域数据,如上设置其基本高程,此时量数据重叠处会出现闪烁现象,可将流域的Offset即偏移设置为比0大的合适数;

3)导入出水口的线数据,使用Extrusion将其沿垂直方向拉伸为面状数据; 4)以DEM范围建立一多边形数据,导入,按照上一步骤,将其拉伸为体状,直至与DEM重合,即可看到立体的效果,三维基本展示完毕!

7.MultiPath概念、3D模型的概念

MultiPatch即多片,它是由一系列几何对象组成的,可以表示3D效果的对象实体; 3D模型:即由三维数据建立的数据模型,用于对现实世界的模拟。 8.三维分析模块的表面分析、数字化小区关键技术

(1)包括通视性分析(Line of Sight)和可视区分析(ViewShed)

可视区分析实例:见实验7 (2)数字化小区关键技术:

1)建筑导入:设置合适的着色、基本高度和拉伸高度,并贴纹理;

2)地面铺设:导入道路、草地、池塘等,分别设置其显示风格,利用偏移工具突出显示以避免闪烁;

3)车辆停放:设置风格、尺寸、及停放方向;

4)路灯、电线竿和路标的放置:同上,注意其基本高度的设置; 5)其他设施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