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 《 有教无类》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0:11: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论语六 《有教无类》教案

信丰中学高二语文组:王丽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词汇 。

2、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词汇 。

2、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教育家,后世尊他为“万世师表”。他关于教与学的思想及方法,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今天还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二、【预习检测】

1、 字音

终夜不寝( ) 殆( ) 贫而无谄( ) 切磋( )

终夜不寝(qǐn) 殆( dài ) 贫而无谄( chǎn ) 切磋(cuō )

三、【自主学习】

通读全文,疏通文义,划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句,背诵第5、7则。

四、【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翻译下列加点的字词及划线的句子。 1、【原文】子曰:“有教无类。” 2、【原文】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3、【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4、【原文】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

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 5、【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原文】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7、【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原文】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9、【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

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知来者。”

10、【 原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小组代表讲解文段,翻译句子,点出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教师补充。

二、文中第9则和第10则引用了《诗经》中的语句,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分析:在这两则对话中,孔子对子贡和子张的反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种评价是对学习中的思考和联想的肯定。孔子和其弟子谈话中引入《诗经》中得这两句话,剥去了其表面上的显性的东西,深入其思想的深处。

解答:为体现孔子注重引导和联想的教学方法,起到了一种铺垫和辅助作用。 三、讨论:什么是有教无类?你觉得在现实中,老师怎样做才是“有教无类”? 参看教书用书思考与练习二。

五、【延伸拓展】

如果换位思考,你是老师想怎样教育学生 ?

六、【巩固测评】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贡受到老师的启发,认为就象《诗经》所说的,完善人格要象玉石器物的磨制一样,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B、孔子认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和“贫而乐,富而好礼”二者是有层次和境界上的区别。前者只是物质追求;而后者则是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

C、孔子认为做人不仅要做到在贫穷的时候能够不去讨好人,富裕的时候不骄傲自大;还应该在精神上追求乐和礼,做到居贫乐道,处富好礼。

D、孔子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循循善诱,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有所体会,达到认知。 (2)“举一反三”是孔子的重要教学方法,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孔子这一教学方法的理解。 答: (1)B(“前者只是物质追求”有误,应是“前者只限于对贫富本身的态度”)

(2)孔子以为学习、学问的妙处在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他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能够循循善诱地加以启发引导。上一选段中,孔子先肯定了子贡的看法,进而指出自己的认识。子贡颇受启发,认为《诗经》上所说的大概就是老师的意思。孔子告诉子贡一件事,他能加以发挥,推知另一件事,这就是举一反三。现代教学方法推陈出新,但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和精神却并没有因此而过时,依然值得我们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