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9/21 5:01: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2 13 14 合 计

二、会计账户

150000 117000 2504000 674000 2504000 1830000 生产成本 预收账款 预付账款 — — 204000 2504000 解题指导:该练习题主要考核学习者对会计账户知识,特别是会计账户结构以及会计账户所能提供的各种信息指标掌握的熟练程度,应在熟练掌握会计账户结构及其提供的信息指标的基础上完成。本题的解答可根据账户期末余额计算公式(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合计-本期减少发生额合计)进行计算。不过,在这类题型中,有时可能在给出有关数据的基础上要求计算账户的期初余额或某个发生额,其难度就会大一些,需根据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灵活处理。

参考答案:

账户名称 期初余额 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 原材料 短期借款 销售费用 本年利润 固定资产 生产成本 库存商品

第4章 复式记账

4.4.1 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

180000 40000 25000 10000 0 50000 300000 30000 0 ⑧60000 ⑨80000 ⑩100000 ⑩100000 本期增加发生额 ②30000 ④50000 ⑧60000 ①10000 ④50000 ②30000 ③1000 本期减少发生额 ①10000 ③1000 ⑤20000 ⑥80000 ⑥80000 ⑨80000 ⑤20000 ⑦1000 ⑦1000 期末余额 99000 70000 5000 20000 0 49000 360000 10000 100000

1.答:复式记账是指对企业发生的任何一项交易或事项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平衡记录,借以反映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增减变化的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大体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1)对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起码应在两个账户中进行记录。(2)对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必须在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记录。(3)对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必须在相关账户中以相等金额平衡记录。(4)交易和事项的记录实质上是反映会计要素内容的变动状况。

2.答:在会计上之所以能够将企业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利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进行记录,即复式记账,是有科学的理论依据的,这个理论依据就是交易或事项影响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规律。这种变化的规律是:(1)同时涉及会计等式双方的要素,双方的要素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并且同增或同减的金额相等;(2)只涉及会计等式某一方的会计要素,使该方的会计要素或该方某一会计要素内部的两个项目之间发生增减变动,即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不论是双方同增、双方同减,还是单方的有增有减,都表明:交易或事项的发生起码会使会计要素的两个方面发生变化。这样,若在会计上全面、完整地反映一项交易或事项,至少要运用相互联系的两个账户进行记录,以便将会计要素变化了的两个方面记录下来。这种记录方法就是复式记账。

3.答:复式记账的作用主要有:(1)复式记账能够全面、系统地记录企业发生的所有交易或事项。(2)复式记账能够清晰地反映企业资金变化的来龙去脉,便于对交易或事项内容的了解和检查。(3)复式记账能够运用有关数据的平衡关系检查账户记录有无差错。

4.答: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记录交易或事项的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为“借”和“贷”。记账符号的作用之一是表示“增加”和“减少”,“借”、“贷”两个记账符号也是如此,但不是简单地用“借”表示增加,用“贷”表示减少。 “借”、“贷”记账符号对于具体用来反映六类会计要素内容的账户而言,分别具有不同的含义。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的“借”对资产类、费用类账户表示增加,“贷”表示这两类账户的减少;而对于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收入类账户和利润类账户,则“贷”表示增加,“借”表示减少。

5.答: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分为“借方”和“贷方”两栏,其中左栏为“借方”,右栏为“贷方”,分别用来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对于账户的余额,在正规账户中专设“余额”栏进行记录。资产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是利用“借方”栏记录增加额,用“贷方”栏记录减少额;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收入类账户和利润类账户则是采取了相反的记录方法,即用“贷方”栏记录增加额,而用“借方”栏记录减少额。如果账户有余额,应记录在“余额”栏。

对借贷记账法账户结构的理解应特别注意两个问题:(1)并不是所有账户在会计期末一定都有余额。一般而言,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和利润类账户在会计期末应有余额;而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在会计期末是否有余额,与企业确定当期利润的计算方法有关。(2)个别账户的结构可能有违以上账户结构的基本规律。例如,在企业实现利润的情况下,“本年利润”账户应是贷方余额;而当企业发生亏损时,亏损额应记录在“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

6.答: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1)有借必有贷是指交易或事项在账户中的记录方向。(2)借贷必相等是指交易或事项在账户中的记录金额。

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的应用分析:虽然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内容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复杂,从账户的记录方向来看,也有一借一贷、一借多贷和多借一贷等情况,但无不体现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没有出现“同借同贷”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借贷方登记金额不相等的情况。另外,上述举例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属于影响会计等式中会计要素的四种交易和事项的类型之一,这说明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对于任何类型的交易和事项的处理都是完全成立的。

7.答:会计分录简称分录,是指将交易或事项记录在有关账户之前预先确定的应登记账户的名称、所登记账户的方向和登记金额的一种记录形式。

会计分录的编制过程也是运用会计语言确定会计分录组成要素内容的过程,这个过程应当是循序渐进的,基本步骤是:(1)确认涉及的会计要素。(2)确定应予登记的账户。(3)分析账户的增减变化。(4)确定账户的登记方向。(5)确定应予登记的金额。

8.答:账户对应关系是指在运用复式记账法处理交易或事项时,为每一笔交易或事项编制的会计分录所涉及的几个账户之间必然存在的相互依存关系。例如,在为企业收到投资者以设备向企业投资的业务所编制的会计分录中,“固定资产”账户与“股本”账户之间就建立起了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对应账户是指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如在上例中,“固定资产”与“股本”账户就互为对应账户。在某一项特定的交易或事项中,对应账户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不可随意改变。 9.答:试算平衡是指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汇总计算和比较,检验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完整性而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法。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方法有发生额平衡法和余额平衡法两种:(1)发生额平衡法。发生额平衡法是对一定会计期间所有账户的发生额进行试算检验的一种方法。(2)余额平衡法。余额平衡法是对一定会计期末所有账户的余额进行试算检验的一种方法。

发生额平衡法是依据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的基本原理建立的;余额平衡法是依据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基本原理建立的。

10.答:平行登记是指在借贷记账法下对发生的每一项交易或事项既要在有关的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登记,又要在这些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详细登记的做法。

11.答:平行登记体现了账户体系中的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可概括如下:(1)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总分类账户是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统驭账户,它所提供的是总括信息指标,这些信息指标是其所属的明细账户所反映的详细信息指标的集合,对所属明细分类账户起着控制作用。而明细分类账户则是总分类账户的从属账户,其记录过程和记录结果受到其所隶属的总分类账户的制约。(2)相互配合的关系。明细分类账户所提供的信息是对其所隶属的总分类账户提供信息的详细说明,可以弥补总分类账户在信息提供方面存在的局限性;而总分类账户能够提供的总体信息又是明细分类账户所难以提供的。

12.答:进行平行登记时,应把握以下要点:(1)总账与明细账登记的内容相同。凡是在总分类账户下设有明细分类账户的,当交易或事项发生后,一方面要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又要将该交易或事项登记在这些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2)总账与明细账登记的方向一致。在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登记同一交易或事项时,账户的登记方向应当相同。如果总分类账户是登记在借方,那么,该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也应登记在借

方;反之,如果总分类账户是登记在贷方,那么,该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也应登记在贷方。(3)总账与明细账登记的金额相等。同一交易或事项登记在总分类账户借方(或贷方)的金额必须与登记在该总分类账户所属的一个或几个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或贷方)的金额或金额合计数相等。

13.答:由于对交易或事项采用平行登记的方法,使有关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在发生额及余额之间客观上产生了一种平衡相等关系。为检验账户平行登记的过程和结果正确与否,可编制“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表”进行验证。

4.4.2 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指导

一、借贷记账法

解题指导:该练习题主要考核学习者对借贷记账法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应在全面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包括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含义、账户结构、记账规则、会计分录编制方法和试算平衡等全部内容。同时,还应把握会计分录与账户记录之间的关系等。只有这样,才能连贯、正确地做好习题。另外,该习题的完成还要应用到上一章中学习过的账户设置方面的知识内容,应融会贯通地加以恰当利用。

参考答案:

1.根据所给交易或事项编制会计分录。 (1)借:银行存款 400000

贷:股本 400000 (2)借:固定资产 80000 贷:银行存款 80000 (3)借:在途物资 30000 贷:应付账款 30000 (4)借:库存现金 4000 贷:银行存款 4000 (5)借:银行存款 40000

贷:短期借款 40000 (6)借:应付账款 70000

贷:银行存款 70000 (7)借:生产成本 9000 贷:原材料 9000 (8)借:短期借款 60000

贷:银行存款 60000

2.根据给出余额资料的账户开设并登记有关明细分类账户。

库存现金 月初余额 600 (4)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4000 4000 4600

月初余额 (1) (5)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在途物资 (3)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固定资产 月初余额 (2)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月初余额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生产成本 月初余额 (7) 30000 9000 9400 0 400 原材料 (7) 本月合计 9000 9000 320000 80000 80000 400000 30000 30000 30000 440000 626000 400000 400000 40000 银行存款 (2) (4) (6) (8) 本月合计 80000 4000 70000 60000 2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