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真题 - -语文(上海卷)解析版 Word版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0 3:42: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闷荒凉的米克尔大街上,这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对这位神采奕奕的老人的仰慕之情。

⑧一个无信仰者就这样前去会见了沃尔特·惠特曼,深深地被他吸引,却没有变成追随者。

(有删改)

【注】①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教师,代表作为《草叶集》。

7.第③段中,作者感到“心满意足”的原因是 。(2分)

(二)7.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第③段以及相关段落,并结合全文理解“心满意足”的含义并筛选原因。

答案:7.(2分)答案示例:惠特曼急切的迎接、亲切的称呼,那份热情真诚让“我”感到放松和愉悦。评分说明:惠特曼的行为1分,“热情真诚” 1分。 8.第④段中对惠特曼起居室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8.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句子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从由物及人的写法上考虑,即通过描写居室来衬托人物思想等。

答案:刻画了起居室的简陋干净(1分),反映出惠特曼生活的贫困(1分),也暗示了他精神世界的纯净自然(1分)。

9.第⑤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3分)

9.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整体理解文章主旨,又要准确把握第⑤段的主旨,并结合上下文把握该句在本段乃至全文的含义。

答案:他的谈话和作品一样没有华美的语言(1分)、夸张的表达或新奇的内容(1分),自然、质朴,充满力量(1分)

10.第⑤段所写的“阳光”对刻画惠特曼的形象有什么用?(4分)

10.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词语深刻内涵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阳光“一词的象征意义。

答案:温暖的阳光象征着生机和热情,文章通过描写惠特曼对阳光的需要和渴求,既写出了惠特曼年老体衰的身体状况,也表现了他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积极乐观的态度。 11.第⑥段中惠特曼说他最喜欢那些运动员,对其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些人幸运、春风得意,曾与惠特曼荣辱与共。 B.这些人保持着身体和心灵的干净,充满了活力。 C.这些人曾给惠特曼以激励,帮他走出了最低潮。 D.这些人朴素亲切,心灵上与惠特曼有契合之处。

11.本题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带着问题要求通读全文,并寻找题干所在的段落精读并筛选答案。

答案:A

12.文章最后一段颇具匠心,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赏析。(6分)

12.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重要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审题,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组织答案。需要调动记忆库,列举末段在文中的作用,并结合文本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作答。

答案:末段在结构上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再次表明“我”是“一个无信仰者”而又“深深地被他吸引”,进一步突出对惠特曼的崇敬。强调采访后“我”仍然“没有变成追随者”,说明自己对惠特曼真诚平等的态度,更以此突出惠特曼的真诚坦率,这与本文不刻意渲染惠特曼的文学成就而重点突出其人格魅力的写作意图是一致的。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诗经·秦风·蒹葭》) (2)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七则》) (4) ,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5)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6)思则有备, 。(《左传》) (7)何方可化身千亿? 。(陆游《梅花绝句》) (8)如花美眷, 。(汤显祖《牡丹亭》)

(三)13.解析:本题考查较难记忆的或有易混字和难写字的课外名句和课内重点句子。名句名篇的默写,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1)宛在水中央(2)树犹如此(3)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4)转轴拨弦三两声(5)晴川历历汉阳树(6)有备无患(7)一树梅前一放翁(8)似水流年。评分说明:答对1空给1分;考生答案超过6空时,按前6空评分。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王维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14.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一联 B.两联 C.三联 D.四联

(四)14.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古代诗歌基本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只要懂得什么是对仗就行了。对仗要求字数相等,词性基本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等,根据这些知识,前三联都是对仗,故选C。

答案:C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用典贴切,反映了诗人的精神追求。 B.颔联流露出诗人因家贫待客不周的歉意。 C.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 D.全诗的语言清晰流畅,不见雕琢的痕迹。

15.解析:本题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对诗歌的表现手法、诗人的思想感情、诗的语言特色等进行鉴赏评价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整体阅读诗歌,在读懂并深刻把握诗歌主旨的基础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上进行分析、判断,结合运用排除法。

答案:B

16.赏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达效果。(4分)

16.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时,既要理解“过”的表面意思,又要结合诗歌意境,运用想象的手法,感悟“过”的深层内涵和文学意象。

答案:“过”字看似平实自然,实则巧妙(1分),它将黄莺、啼叫声、落花组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多重想象空间,如黄莺啼叫着飞过落花,黄莺的啼叫声穿过落花等(2分),进而引发诗人伤春惜时的感慨(1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史弼传

①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也。为平原相,时诏书下,令举钩党,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唯弼独无所上,从事①责曰:“诏书疾恶党人,青州六郡,其五有党,平原何理.而得独无?” 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它郡自有,平原自无,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诬陷良善,淫刑滥罚,以逞非理,则平原之人,户可为党。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济活者千余人。

②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楚捶数百,府丞、掾史十余人皆谏于廷,弼不对。遂付安邑狱,即日考杀之。侯览大怨,遂诬弼诽谤,槛车征。吏人莫敢近者,唯前孝廉裴瑜送到崤渑之间,大言于道旁曰:“明府摧折虐臣,选德报国,如其获罪,足以垂名竹帛,愿不..忧不惧。”弼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昔人刎颈,九死不恨。”下廷尉诏狱,减死罪一等。 .

③刑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从事:官名。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诏书疾恶党人 (2)乃豫敕断绝书属 ..

(3)明府摧折虐臣 (4)九死不恨 ...

(五)17.本题考查解释常用文言实词的含义。解答此题时,一要结合上下句及语境来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判断,二要注意平时的积累,联系课文中讲授的相关义项,三要根据语法特点来推断。

答案:(4分)(1)憎恨 (2)预先 (3)打击 (4)遗憾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 (2)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

18.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要注意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1)要注意“奏”“连”的含义。(2)要注意“谒”“因”“达”的含义以及“以”“而”的用法。

答案:(5分)(1)各郡国上报的人,互相牵连到的多达几百。(“所奏”“连”各1分) (2)诸生就用其它的事为借口拜见史弼,于是趁机送上了侯览的书信。(“谒”“因”“达”各1分)

19.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19.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的诀窍是“语感+理解+标志”。一是要理解句子含意,这是断句的基础;二是要借助文言句式的特点;三是要借助某些虚词或标志。

答案:(2分)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

评分说明:本题采用扣分的方式评分。考生答案错1处扣1分(“/”标在“出”、“病”的后面不扣分),扣到0分为止。

20.第①段中史弼反驳从事的理由可概括为:(1) ;(2) 。(2分)

20.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基础是读懂文意,并能用精炼的语言概括。

答案:(2分)(1)各地情况不同,不能强求一致 (2)不能为迎合上司而违背事实 评分说明:答对1点给1分。

21.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史弼的主要品质。(3分)

21.解析:本题考查从人物形象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基础是读懂文意,并抓住史弼的品质特点用精练的语言准确概括。

答案:(1)刚正不阿(2)刚烈正直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许氏吴兴溪亭记 权德舆

①溪亭者何?在吴兴东部,主人许氏所由作也。亭制约而雅,溪流安以清,是二者相为用,而主人尽有之,其智可知也。夸目侈心者,或大其门户,文其节棁,俭士耻之;绝世离.俗者,或梯构岩巘,纫结萝薜,世教鄙之。曷若此亭,与人寰不相远,而胜境自至。青苍在目,潺湲激砌。晴烟阴岚,明晦万状。鸥飞鱼游,不惊不喁。时时归云,来冒茅栋。许氏方目送溪鸟,口吟《招隐》,则神机自王,利欲自薄,百骸六藏之内累,无自而入焉。

②有田二顷,傅于亭下,耕作之功,出于僮仆。每露蝉一声,秋稼成实,倚杖眺远,不觉日暮。岁食之余,则以给樽中。方其引满陶然,心与境冥,是非得丧,相与奔北之不暇,又何可滑①于胸中。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③噫!举世徇物以失性,而不能自适,且谬戾于动静之理,君之动也。仕宦代耕,必于山水之乡,故尉义兴,赞武康②,皆有嘉闻。其静也,则偃曝于斯亭,循分食力,不矫不躁。庸讵知今日善闭,不为异时之大来③耶?予知之深,故因斯亭以广其词云。

【注】①滑:乱。②尉义兴,赞武康:指在义兴、武康两地做官。③大来:指吉祥亨通。 22.第①段“主人尽有之”中的“之”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六)22.本题考查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题,要结合上下文判断“之”的词性,再根据句意判断其含义。

答案:(2分)简约雅致的亭子和安静清澈的溪流相得益彰,由此形成的胜景。 评分说明:“简约雅致的亭子和安静清澈的溪流”1分,“相得益彰”1分。 23.分析第①段写“夸目侈心者”和“绝世离俗者”的作用。(3分)

23. 解析:本题考查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句子并把握句子的含义,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作用。

答案:(3分)为了反衬许氏不求奢侈而又不远离世俗的特点。 评分说明:“反衬”、“不求奢侈”、“不远离世俗”各1分。 24.简析第①段写“鸥飞鱼游,不惊不喁”一句的意境。(2分)

24.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是将该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再用描写性的语言加以概述。

答案:(2分)这句话描绘了空中飞鸥、溪中游鱼悠然自得的样子,营造出和谐静谧的意境。

评分说明:答对1点给1分。

25.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的正确一项( )。(2分) A.是非得失都一起逃跑,没有空暇再去扰乱他。 B.是非得失被一起克服,心情便不会再被扰乱。 C.是非得失无法一起顾及,心情可能会被扰乱。 D.是非得失都一起消失,自然不会再去扰乱他。

25.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解答此题时,首先将该句准确地翻译出来,并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结合该句所在的段落进行理解、分析。

答案:D

26.简述“动静之理”在许氏身上的表现。(3分)

26.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注意审题,“动静之理”是答题的关键,根据这一要求精读文本,抓住关键事件筛选信息。

答案:3分)文中的“动静之理”是指无论为官还是隐退都能遵循本性而自适(1分)。许氏为官之时,必选山水之乡,符合自己的趣味,而且政绩斐然(1分);隐退之时,则玩赏山水,自食其力,不骄不躁(1分)。

二 写作 70分

27.作文。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二、27.解析:解析:这是一篇兼具思辨性与人文性的作文。写作此文,首先要根据材料内容,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立意。材料内容基本上可以概括为“重要的事”。关于重要的事的理解,是最求个人的,还是追求群体的?这可以和“中国梦”相结合。这个考题的切入点很多,从大的角度来说,可以谈及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从小的角度来说,考生的高考,改变自己想法的一些身边人和事等。抓住一点立意,并进行构思行文。本文更适合写议论文、记叙文。

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得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得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得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

(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美观整洁,酌情加1—2分。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