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7 16:38: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孙铭徽

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6年第05期

【摘 要】 本文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内涵、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认为应健全国家生态文明政策,提高生态文明法制意识和制度,加强生态经济文明建设。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理论

马克思生态思想已经超越了资本主义社会时期工业文明的浅薄的理念,而是对于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统一强调,可以说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把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人和自然之间的统一发展做为重点,从人类开始诞生之日起,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也在不断的发展,在人类的社会不断完善和进步中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也逐渐地形成了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于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和意义。第一,在马克思主义原理下的生态观主要阐明了人是来源于自然,最后又要回归于自然的,人本身的生存、发展、进化、演变与自然界息息相关。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的产物,是在这一环境中发展变化而来的,所以人、社会、自然是一个统一的、和谐的、有效的整体,人们必须爱护自然和保护自然。第二,马克思的生态观认识是基于对于社会实践的理解,他认为人与自然之间不能仅从哲学的角度出发,而是从生产、实践与人之间的基点出发,当人在社会实践中与自然进行交换时,人们应该注重于度的把握和开采,应该怀着持续的观点,实现自然本身的良性循环。 二、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特点

生态危机和环境破坏是生态文明产生的前提和背景,这种文明是在反思现代工业发展给自然造成的危害,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一种社会文明的形态,它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不同,是人类自身文明和社会文明都进化到一定程度上才形成一种全新形式的文明形态。并且当今社会,我国生态文明做为文明中更高的文化理念,它的发展与一个国家的整体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和密切的关系。首先以文化价值观为基点来看生态文明,最为首要的是,人们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正确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克制和约束自身的任意索取的行为,如果肆意挥霍,那么自然界必定会给人类一个最为响亮的耳光,所以建设生态良好的社会是人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在生态道德方面,人类应该懂得保护自然环境,明确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珍视自然,保护自然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第三,在生产和生活方式方面,更应该转变原有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不能以环境的破坏换取全国GDP的增长,倡导全新的生态生产和生态消费的模式,势在必行,人类应该更为理性的认识到生态生产和消费才是大趋势,人类不能以自身的未来的安危换取现在的经济繁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在世界环境被破坏如此之大的今天,环境问题和污染问题是摆在世界各国和人民头上的头等大事,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迫在眉睫。近几十年里,世界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过快的发展也给地球带来了过度的消耗和掠夺,我国生态环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重金属超标,森林的滥砍滥伐,我国地下水的情况不容乐观,据有效统计“地下水资源的长期过量开采,导致全国部分区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2009年共监测全国地下水降落漏斗240个,其中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115个,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125个。局部地区累计水位下降超过100米。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进一步加大了水资源安全保障的压力”。而这种压力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再者,我国地表水污染超级严重,淡水资源短缺,工业用水面临巨大问题,生活用水也将无从保障。大气的污染又越演越烈,PM2.5严重超标,有的地区和一定时间都会有地域性的雾霾警报。重金属又排放过多,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了重重威胁。

其次,资源匮乏。世界经济发展迅猛,科技日新月异,在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成绩的同时,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和能源的过度开采,使很多资源濒临枯竭,能源短缺日益加重,天然气,煤矿,以及石油的开采也已达到极限值,而这些能源又是人类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指出:“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在过去的30年间人类的经济活动使得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减少了35%,其中淡水生物减少了54%;海洋生物种类减少35%;森林物种减少15%。由于目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超出其更新能力,如果各国政府再不进行干预,2030年后人类的整体生活水平将会大幅度下降。”所以建设生态友好环境,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是极其迫切且十分重要的。

四、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1、健全国家生态文明政策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在政策的层面上,与规章和制度相脱节,我国也没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生态文明考核也没有正式的纳入到绩效工作考核之中来,虽然《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在我国已经颁布,但仍有不完善和健全之处,首先,我国的环境评价体系就不健全,国家和政府以及各级相关部门往往只关注于本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利润和增长,却把生态文明建设置之一边,生态严重破坏,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所以完善生态文明分设首当其冲的就要健全法制和政策对于生态的保护和破坏的惩罚。 2、提高生态文明法制意识和制度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切思想和意识的根源,首先要提高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才能,使人们着重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完善。法制是一切和谐的保障,是一切社会的必须,只有人类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有一个法制的客观的认识,才能使生态环境的法制落实到实处,并加强法制的实施力度,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环境执法人员受地方政府所制约,它的调配和升迁直接由地方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府决定,这就造成了当地方为了提高其经济的发展以环境的污染为代价,而环境执法人员又迫于地方政府的压力,而手足无措,不能干预。只有加强了人民,尤其是地方政府官员和上层领导的生态文明法制意识,才会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根源性的保护和推动作用。 3、加强生态经济文明建设

人类过速发展业已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必须要对原有的高消耗、高能源、高排放和高污染的产业和工业进行生态转型,使这些产业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生态友好发展的势必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萌.马克思的生态观及其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长春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

[2] 刘溪.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1. [3]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博士论文,2011. 【作者简介】

孙铭徽(1986-)女,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