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4 21:57: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000HZ的正弦波震荡器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1?0V??F??FV???VS(R1??13?j?RC?1j?RC1?j?c2R21?1?j?c)?I?2 j?jC11R21????0)3?j(??0??I
当???0(谐振频率)=1RC时,F??13(?f?0) 幅频特性曲线 如图4 由上式:
???0时:FV(?0)?13(最大) ???0时:当??0,FV(?)?0
???0时:当???,FV(?)?0
上图可见,当???0时,FU达到最大值并等于13,相位移?f为00,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对于该频率,所取的输出电压即Uf幅度是最大的,所以RC串并联网络具有选频作用.
相频特性曲线
① ???0时(?减小) ?c1??R1,C1与R1串联??c1 ?c2??R2,C2与R2并联?R1 则:vo超前vs相位φ(??0时,????2) ② ???0时(ω增大)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
5
?
1000HZ的正弦波震荡器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c1??R1,C1与R1串联→ R1 ?c2??R2,C2与R2并联→ Xc2
则:vo滞后vo相位-φ(???时,????2) ③???0时,vo与vo同相 2.1.2放大电路
图4 放大电路部分 2.1.3正反馈网络
图5 正反馈部分
2.2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
2.2.1.在正弦波振荡电路中,一要反馈信号能取代输入信号,而若要如此,电路中必须引入正反馈;二要有外加的选频网络,用以确定振荡频率。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
6
1000HZ的正弦波震荡器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2.2.2.正弦波振荡的平衡条件为:AF?1写成模与相角的形式为使输出量在合闸后能够有一个从小到大直至平衡在一定幅值的过程。
2.3.判断电路是否可能产生正弦波的方法和步骤
2.3.1.观察电路是否包含了放大电路、选频网络、正反馈网络三部分。 2.3.2.判断放大电路能否正常工作,即是否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且动态信号是否
能输入、输出和放大。
2.3.3利用瞬时极性法判断电路是否满足正弦振荡的相位条件。 2.3.4判断电路是否满足正弦振荡波的幅值条件,即是否满足起振条件。
3.系统仿真
图6系统输出的正弦波波形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
7
1000HZ的正弦波震荡器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图7系统电路图仿真
4.结论
这次的课程设计历时两个星期左右,通过这两个星期的学习和努力,设计也基本上完成了。在这两个两个星期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自己知识上存在很多的漏洞,看到了自己在知识合理综合运用能力方面还是比较缺乏。虽然知道这份设计其中必定依然存在许许多多的错误和毛病,但在完成的时候始终还是会有那么一点点的欣慰,因为真正的用心做了,努力的付出过。最后做的或许还是很差强人意,希望老师可以原谅,以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
在将近两个多星期的时间里,我真正的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翻阅资料,复习以前学过的相关学科知识,奔波于图书管和自习室,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为了完成这次课程设计确实很辛苦,但苦中有乐,当翻了好多资料终于找到RC文氏电桥正弦波振荡电路的资料时,心中不免一阵兴奋,开心不已。生活就是这样,汗水预示着结果也见证着收获。只有劳动才能让我们感到充实。虽然这只是一次简单的课程设计,但平心而论,也耗费了不少的时间和心血,这就让我不得不佩服那些搞电子电路设计前辈们,他们为我们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奉献了多少时间和心血啊!
这次的课程设计让我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如以前学过的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基础,还有电子电工实习上所学到的东西在这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