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开题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21:35: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坪山实验学校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1. 美国、法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学校德育内容方面,从整体上看是围绕公民教育

进行的。以约翰 ?杜威为代表的 “实用主义 ”被尊为美国的 “官方哲学 ”,因而学科教学中的德育也是 “个人主义 ”为第一的; 英国和德国一样, 学校德育或者说是宗教德育相当稳固,

但没有专门的道德课,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只是在其他学科或活动中有些德育渗透;日本学校的德育渗透及培养方式和方法异常丰富, 大量地引进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民主主义思想,并融会于各学科中,形成崭新的个性教育。

2. 我国《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北京、等已经走在时代的前沿,上海

市正在大力推进《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纲要》,要求中小学要将《两纲》内容与 \二期课改 \紧密结合,使之作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使广大教师在深刻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上,明确知识与品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关系,在观念层面形成正确的课程价值取向,

内化德育渗透的意义,提高渗透意识。

3. 韩愈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道出了教师的职责 —— 传道是置于首位的,必须突出德育的地位。发展和探索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理念和手段,能促进教师的德育水平和学生的终生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科学地处理学科教学和德育的关系是关键,武装教师更多的德育知识和方式。但是,为顺应科技的发展,学生要掌握很多科学文化知识,势必占据学生更多时间,而解决这个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势在必行。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正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和认可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

果,但由于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方面的偏颇,学校和教师屈从于升学压力,教师在观念方

面和理论与实践、评价等方面都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德育目 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没有得到真正具体的落实。

.

.

(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 ,探索用于指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活

动和行为的理论,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和可操作的方法,深入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

维目标,拓宽教师的德育观。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素养,健全法制意识,在明辨是非的

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开放式的德育渗透教学模式,丰富课内外德育形式和

内涵,使课内外教学充满德育氛围,并构建充满 “人格魅力的课堂 ”。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种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发展的德育渗透的教学方式,

积累成功经验和案例,使之更广泛地普及提供借鉴。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支撑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研究中的核心概念是学科、德育和德育渗透,因此,首先我们对这三个概念给

予界定。

1.什么是学科

由商务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学科的解释有三层含义。一是按照学

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 如自然学科中的物理学、 化学。二是学校教学的科目。 如语文、

数学。三是军事训练或体育训练中的各种知识性的科目。显然第二种解释适用于我们的

研究,我们所指的学科就是学校教学中的所有科目。

2.什么是德育

《中小学德育规程》规定,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

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 动力、

保证作用。德育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涵义。它的内容是由一定的政治制

度和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为一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服务。

我们之所以总称之为 “德育 ”,原因有四:①与智育、体育、美育配套;②与《小学

德育纲要》中使用的概念相一致,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 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

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

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③能够包容各学科不同提法并为各学科所接受;④避免学校教育

.

.

成人化。至于各学科《课程标准》 中对德育范畴的不同提法, 反映的是本学科的侧重点,

与“德育 ”概念并不相悖。

3.什么是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我们认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在课堂教学和课内外教学实践中向学生进

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

具体地讲,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德育大纲》的要求,

根据学科教学自身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主要立足

于平日的课堂教学和课内外教学实践,采用适当的策略与方法,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

目标 --- 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达到知识与道德、 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我们通过分析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历史和现状,用发展的眼光和新课程的理念,

深入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使德育回归到应有的核心和统摄地位。

(二)理论支撑、

我国《中小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

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

2000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

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 “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在《意见》中还指出:德育要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

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等学科要根据各自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民族团结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也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要结合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需求,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理想与创业精神教育。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都要充分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特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出相关学科有机渗透德育内容的指导意见。

2001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

《纲要》中确立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课程功能的转变。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

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