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波特竞争三部曲》读后感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3 11:23: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迈克尔·波特竞争三部曲》读后感

作 者 指导教师

陶佳 胡亚林

摘要:本文从迈克尔·波特教授的经典著作出发,结合其发表的相关论文,对其竞争战略

理论进行介绍和评论。本文正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了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理论的基本概况以及《竞争三部曲》的基本内容;其理论的贡献和局限。首先,本文对迈克尔·波特教授竞争战略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进行了介绍。其次,本文概括了《竞争三部曲》主要内容包括:五力模型、三种竞争战略、产业环境分析和竞争决策等。然后,本文论述了波特竞争战略理论在学术和企业实践方面的贡献,同时指出了该理论存在的不足之处。还针对学术界对该理论的批评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 竞争优势 国家竞争优势

一、作者简介: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1969年,于普林斯顿大学取得航空航空及机械工程系学士学位。1971年,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取得MBA学位。1973年,于哈佛大学取得企业经济学(business economics)博士学位,著名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竞争战略和国民经济发展竞争力方面的权威 ,32岁即获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之职,是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竞争力方面

公认的第一权威。目前,他拥有瑞典、荷兰、法国等国大学的8个名誉博士学位。 2000年12月,迈克尔·波特获得哈佛大学最高荣誉“大学教授”资格,成为哈佛大学商学院第四位得到这份“镇校之宝”殊荣的教授。

作为最受推崇的商学大师之一,波特教授撰写过17部书及100多篇文章。他提出的“竞争五力模型”、“三种竞争战略”在全球被广为接受和实践,其竞争战略思想是哈佛商学院的必修的科目之一。波特教授的书籍风靡全球,其中,《竞争战略》一书已经再版了53次,并被译这17种文字:另一本著作《竞争优势》,至今也再版32次。波物教授不仅担任杜邦、宝洁、壳牌、瑞士信贷波士顿第一银行、英特尔、爱德华·琼斯等著名跨国公司的顾问,也在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政策制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983年,他曾应邀出任美国里根总统的产业竞争委员长主席一职,帮助推动了1980年美国乃至世界的有关竞争力的初始工作,带动了当时美国经济的复苏。

波特现有著作18种,另有无数的论文,他的竞争系列著作是商业管理界经典中的经典,但是,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曾经说过他是不可能写出管理类的畅销书的,因为他的书非常\沉重\,而事实上,他的著作风靡全球。但正如一些学者所说的,这些经典著作绝不是可以躺在沙发上喝着咖啡就可以读的,而是需要静下来,在书桌上一点一滴、逐行逐字地去研读和体会的。波特获得过无数奖项,他因对工业组织的研究而荣获哈佛大学的\大卫·威尔兹经济学奖\;波特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论文,已经5度获得\麦肯锡奖\;1990年,他的著作《国家竞争优势》(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1990)一书被美国《商业周刊》选为年度最佳商业书籍;1991年,美国市场协会给波特颁发\市场战略奖\;1993年,波特被推选为杰出的商业战略教育家;1997年,美国国家经济学人协会授予波特\亚当·斯密奖\,以表彰他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此外,波特还获

得\格雷厄姆-都德奖\、\查尔斯·库利奇·巴凌奖\等众多奖项。 二、内容提要:

迈克尔波特《竞争三部曲》以一组用以对产业和竞争者进行分析的综合性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开篇,进而逐个剖析了零散型产业、新兴产业、成熟产业、衰退产业和全球性产业中的竞争战略。书的最后部分介绍了企业面对重大战略决策时所需的分析技巧:纵向整合、业务能力扩展、放弃通讯进入新业务领域等。有助于经理们对竞争者的突然行动、自身产业的新闯入者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化做出预测并做好准备。一个行业内什么因素驱动竞争?竞争者将如何采取行动?行业将如何发展?制定战略计划者将如何对竞争者的行为做出反应?在长期内,一个公司如何才能始终占据最有利的竞争地位?

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三部曲》正是论述当今世界上最热门的商业概念即竞争战略的伟大著作。它演绎了公司管理层最关心的主要问题,全面展示了理解商业和竞争者们为的一系列分析技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波特给出了行业和竞争对手分析的技术和工具。 (一)、《竞争战略》的主要内容

波特在《竞争战略》中提总结出了行业存在的五种竞争力,这就是所谓的五力模型,五种竞争力分别是行业中现有竞争对手,潜在的新生力量的威胁,替代商品或服务的威胁,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和消费者讨价还价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指有灵活运用战略才能胜出,波特总结出了三种具有卓越成效的通用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业务聚焦战略,并指出了三大战略与五种竞争力量的关系,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了线路。

1、成本领先战略:①进入障碍:具备杀价能力以阻止潜在对手的进入②买方侃价能力:具备向大买家出更低价格的能力③供方侃价能力:更好地抑制大卖家的侃价能力④替代品的威胁:能够利用低价抵御替代品⑤行业内对手的竞争能更好的进行价格竞争。

2、产品差异化战略:①进入障碍:培育顾客忠诚度以磋商潜在进入者的信心②买方侃价能力:因为选择范围小而削弱了大买家的谈判能力③供方侃价能力:更好地将供方的涨价部分转嫁给顾客方④替代品的威胁:顾客习惯于一种独特的产品或服务因而降低了替代品的威胁⑤行业内对手的竞争:品牌忠诚度能使

顾客不理睬你的竞争对手。

3、集中战略:①进入障碍:通过集中战略建立核心能力以阻止潜在对手的进入②买方侃价能力:因为没有选择范围使大买家丧失谈判能力③供方侃价能力:进货量低供方的侃价能力就高,但集中差异化的公司能更好地将供方的涨价部分转嫁出去④替代品的威胁:特殊的产品和核心能力能够防止替代品的威胁⑤行业内对手的竞争:竞争对手无法满足集中差异化顾客的需求。 (二)《竞争优势》的主要内容

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主要讨论了企业可能获得成功的三种战略,以及企业获取成功的两种优势,即低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波特则主要论述了企业如何创造这两种优势,换句话说这些优势的驱动因素到底是什么?波特通过价值链分析法,阐述了将一般性战略转化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步骤。

波特认为,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在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辅助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相互分离的活动,所有的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示出来。波特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不同的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企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的优势。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求企业密切关注组织的资源状态。要求企业特别关注和培养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以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企业的优势既可以来源于价值活动所涉及的市场范围的调整,也可来源于企业间协调或合用价值链所带来的最优化效益。

(三)、《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内容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也就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优势。 一个国家的兴衰其根本原因在于能否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优势产业的建立

有赖于生产率的提高,提高生产率的源泉在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机制。从宏观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四种基本因素分别是: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波特认为,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也就是著名的“钻石模型”。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 三、心得评论:

《竞争三部曲》是“竞争之父”迈克尔?波特的巨著,在本书中,波特根据自己的竞争理论,对国家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历史上看,国家强弱对比是件吊诡的事,比如生产力强大的宋朝会被元朝所灭亡,而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在美洲找到了英国人梦寐以求的银矿,但它最终却在全球争霸中落败。为什么上天给了一个国家这么好的条件和机会,它却会成为失败者呢?波特把这一切转化成了经济问题,他关注的是:一些企业在某个国家才能成功,在另一个国家却失败;有的国家不断有新的领袖企业冒出来,而有的国家却做不到;为什么同样的产业政策,在不同国家却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波特用分析企业的方式来分析国家,他看到,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竞争环境”起着关键作用。

以生产要素来说,一个国家的资源非常重要,但如果天然匮乏,则创新能力便不可或缺。 从需求条件来说,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决定了国家的未来。如果大家都吝于消费,那么,国内市场就会变得狭窄,使恶性竞争泛滥,从中成长出来的企业素质不高,没有足够资源涵养其创新力,一到国际市场上,只能靠价格战维持低层次的发展,很难在竞争中取胜。从产业与支持性产业来说,波特认为企业集群非常重要,如果没有IBM,英特尔没有机会,而没有英特尔,微软也无法一鸣惊人,强有力的竞争者不能一家独大,它必须与人合作来成长,于是,相关的企业将决定你的竞争力。如果周围都是假冒伪劣,那么企业巨人就会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成为无所不包的巨无霸,这样效率必然下降,从而失去竞争力。从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竞争环境来说,企业不能做大了以后再进行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