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风险专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5 19:02: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储存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 5.3 风险单元识别

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储罐、槽车、设备、管道、管件和阀门等均有可能导致物质的释放与泄露,发生毒害、火灾或爆炸事故。

根据对环境风险物质的筛选、对生产和储存系统的分析,确定本项目的风险单元主要为:

(1)液态天然气储罐区压力容器群; (2)四氢噻吩容器; (3)站内天然气管线。

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分析见下表。

表38 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风险单元 液态天然气储罐区压力容器群 类型 泄漏 中毒 火灾、爆炸 冷伤 四氢噻吩容器 泄漏 火灾 泄漏 站内天然气管线 中毒 火灾、爆炸 原因 阀门、设备破损,违章操作,安全阀及控制系统失灵等 泄漏导致现场危险品浓度超标 泄漏、明火、静电、摩擦、碰击、雷电、超压 加热设备失去作用、误操作等 阀门、设备破损,违章操作 泄漏、高热、明火、强氧化剂 管道阀门破损、控制失灵,操作失误等 泄漏导致危险品浓度超标 停电、循环水停供、自动控制失控 5.4运输过程风险识别

本项目原料液化天然气使用汽车槽车运输,若发生交通事故,容器破裂,将导致物料泄漏。由于本项目原料液化气为易燃易爆物质,因此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6

6 源项分析 6.1 事故源项分析

本项目属燃气供应业,经营对象为天然气。天然气属于一级易燃气体,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对本项目可能出现的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因操作不当,阀门封闭不严,管、罐腐蚀等造成的危险性物品泄漏,不仅污染环境,且可造成火灾、爆炸等事故。

(2)因闪电雷击、静电、剧烈碰撞等引发的火灾与爆炸事故,易造成环境污染、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6.2风险识别典型事故案例

案例1:1944年,美国克利夫兰市的LNG调峰站发生储罐失效泄漏事故,天然气扩散至周边街道导致爆炸,在大火中128人死亡。

案例2:2004年,阿尔及利亚的LNG厂发生爆炸,导致101人伤亡,其中27人死亡、74人受伤。

案例3:2005年4月7日晚12时许,重庆永川国际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的槽车在叙永充装站卸液过程中,因液化气泄漏发生爆炸燃烧,造成5死1伤,槽车被毁。

案例4:2004年2月13日中午12时30分,河南省郑州市区内一天然气加气站在加气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两辆出租汽车和1辆公交车被烧毁。

案例5:2006年7月22日21时,位于乌鲁木齐市五星北路的新大地加油加气站发生爆炸,事故造成6人受伤。

案例6:2004年4月7日晚12时许,某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运输液化气槽车,在叙永龙凤液化气充装站卸气过程中发生泄漏爆炸,造成321国道线上行驶的车辆被烧毁,乘客多人受伤、龙凤乡头塘村三、四社的村民房屋财产土地附作物受损的安全事故。该事故中,死亡1人,重伤5人,直接经济损失300余万元,社会影响极大。 6.3 最大可信事故概率

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

7

本项目发生风险事故的危险源在储罐区,以储罐泄漏及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最严重。因此,本项目风险评价以储罐泄漏造成的火灾爆炸事故危害作为本项目的最大可信事故。

后果 原因 表39 全国石油储运系统中事故起因和后果分布状况 分析 火灾爆炸 人身伤亡 设备损坏 跑冒 比例(%) 分析 比例(%) 30.8 明火 49.2 电器设备 34.6 9.8 静电 10.6 59.4 雷击 3.4 其他 2.2 据我国不完全统计,设备容器一般破裂泄漏的事故概率在1×10-5。根据上表,结合项目特点,确定本工程液化天然气储罐区泄漏事故概率为1×10-5×0.098=9.8×10-7。

根据《化工装备事故分析与预防》——化学工业出版社对40年全国化工行业事故发生情况统计的相关资料,储罐发生事故的概率为1.2×10-6。根据上表,可知储罐发生火灾爆炸几率为1.2×10-6×0.308=3.7×10-7。 7. 后果分析

7.1 爆炸事故源强计算

液化天然气一旦发生泄漏,泄露或溢出的液化天然气急剧气化,形成蒸气云团。蒸气云如果遇到明火,将会引起爆炸。

由于储罐之间根据设计规范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并设置有储罐间的防护隔堤,因此,一般发生多个储罐同时爆炸的事故发生概率会更小。故本评价假定单储罐液化气全部泄爆,单储罐液化气最大储量为21.816t。蒸汽云爆炸的能量常用TNT当量描述,即参与爆炸的可燃气体释放的能量折合为能释放相同能量的TNT炸药的量,这样,就可以利用有关TNT爆炸效应的实验数据预测蒸汽云爆炸效应。根据业主提供资料,本项目使用天然气的高热值为54.8MJ/kg。

TNT当量计算:

WTNT?1.8?WfQf/QTNT式中:WTNT——蒸气云的TNT当量,kg;

1.8——地面爆炸系数;

α——蒸气云的TNT当量系数,α=4%;

Wf——蒸气云中燃料的总质量,kg,本项目为2.1816×104kg; Qf——燃料的燃烧热,MJ/kg;天然气的燃烧热为54.8MJ/kg; QTNT——TNT的爆炸热,一般取4.52MJ/kg。

8

WTNT=1.8×0.04×2.1816×104×54.8/4.52 WTNT=19043.63kg

7.2 蒸气云爆炸模型

(1)死亡半径R1(超压值90000Pa)

R1=13.6 (WTNT/1000) 0.37

R1=13.6×(19043.63/1000)0.37

R1= 40.46m

(2)财产损失半径R财(超压13800Pa)

R财=148.86m 式中:5.6为二次破坏系数

项目事故死亡半径、财产损失半径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具体见附图10。 7.3 爆炸事故计算结果

通过蒸气云爆炸计算模型计算可知,若站内的一个储罐全部泄露形成蒸气云,并被引燃,其死亡区伤害半径为40.46m,财产损失半径为148.86m。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蒸气云爆炸对民用建筑影响较小,但对气化区,特别是卸车区带来一定的威胁,造成财产损失。若项目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储罐泄漏还有可能引发气化区、卸车区内的二次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甚至人员伤亡事故。 8. 风险计算和评价

风险值是风险评价表征量,包括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事故的危害程度。定义为:

R财?(5.6WTNT)/[1?(3175/WTNT)]13126?事故数??后果??后果?风险值???危害程度???概率??时间单位时间每次事故???? ??本项目爆炸事故风险计算及评价:

根据前面分析,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概率为3.7?10?7次/a,根据蒸气云爆炸的死亡半径,在死亡半径范围内的主要为供气站内员工,取其最大值24进行计算。

?后果??724死亡人数/次 风险值?死亡人数次??3.7?10次/a?35?时间? 风险值=8.88×10-6次/a

9

经计算,本项目最大风险为8.88×10-6次/a,该风险值即为最大可信事故风险值,小于化工行业可接受的风险值8.33×10-5人/a。因此,本项目建设的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

9. 天然气泄漏对水环境影响分析

天然气储罐发生泄漏事故时,污染物主要以气相状态扩散到环境空气中,但消防部门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取出消防带将消防水引至现场,冲洗泄漏的储罐装置时,有少量天然气(天然气微溶于水)会溶在消防喷淋水中;另外消防部门事故应急处理过程中由于使用消防泡沫也会产生大量的消防污水,这些污水存在着通过厂区排水管网而进入地表水、甚至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截流、回收处理。此时必须启动事故应急预案,采用应急措施。本评价提出如下建议:

在天然气储罐四周设置围堰。本工程围堰有效容积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核算。因此,天然气储罐爆泄事故突发后,有了围堰设施,可有效将消防污水存于围堰内,防止进入环境,待事故后,再根据有关规定和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本工程要求对围堰区域地坪按要求采取防渗处理,该区域地坪可采取混凝土结构。

10. 环境风险管理 10.1风险防范措施 10.1.1 总体防范措施

①总图布置

本项目总图布置必须符合《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合理布置。各生产和辅助装置按功能分别布置,设置高度不小于2.2m非燃烧实体围墙,站内平面布置宜按进站汽车槽车正向行使设计,站内罐区、泵房及充装间与办公、生活间有高度不低于2m的隔离墙,罐组四周设置高度为1m的防火堤,储罐间净距不小于相邻大罐的直径,大门口道路坡度不大于6%。四氢噻吩容器由四氢噻吩销售厂家供应,储存于阴凉、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氧化剂。储存温度不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厂区设消防环行通道并保证足够的路面净空高度,合理设置消火栓、水泵结合器、灭火器,厂区和车间内显眼的地方设置相应的防火、防触电安全警示、标志。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