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8 16:20: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C=1400+0.8YD——消费 T=ty=0.25Y——税收 I=200—50r——投资 G=200——政府购买支出

Md=0.4Y-100r——货币需求 Ms=900——名义货币供给

试求: (1)总需求函数

(2)价格水平P=1时的收入和利率

2. 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函数为P=80-2Y/3,总供给函数为古典总供给曲线形式,即可表示为Y=YF=60. 求:(1)经济均衡时的价格水平;(2)如何保持价格水平不变,而总需求函数变动为P=100-2Y/3,将会产生什么后果?(3)如果总需求函数变动为P=100-2Y/3,价格可变动,那么价格水平和变动幅度将是多少?

3. 假定某经济中,生产函数:Y=14N-0.04N2

劳动力需求函数:Nd=175-12.5(W/P) 劳动力供给函数: Ns=70+5(W/P)

求解:(1)当P=1和P=1.25时,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就业量和名义工资率是多少?(2)当P=1和P=1.25时,经济的产出水平是多少? ⒋ 如总供给曲线为AS=250、总需求曲线为AD=300-25 P,试求: (1)供求均衡点的价格水平和收入水平为多少?

(2)如总需求上升10%,其他条件不变,新的供求均衡点的价格水平和收入水平为多少? (3)如总供给上升10%,其他条件不变,新的供求均衡点的价格水平和收入水平为多少?

⒌ 在四部门经济中,C=100+0.9YD, YD=(1-t)Y, t=0.2, G=200,I=200-500r, 净出口函数NX=100-0.12Y-500r,货币需求函数L=0.8Y-2000r,名义货币供给量M=800,求AD函数。

⒍ 已知某经济社会的总生产函数为 Y=KαLβ,α+β=1

要求:

(1)写出劳动需求函数;

(2)设α+β=1 ,K=500,W=25, (W/P)=1,

写出凯恩斯学派的总供给函数和古典学派的总供给函数。

(六)简答题

1. 简述影响总需求曲线斜率的因素。

2. 简述总需求曲线在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下如何移动。 3. 工资弹性假说的基本内容是怎样的?

4. 简述新古典供给曲线与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不同。 5. 简述货币工资刚性下均衡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 (七)论述题 1. 试述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间的关系并作图推导AD曲线。 2. 试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经济的长期动态调整过程。 3. 凯恩斯情形及古典情形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 试比较IS-LM模型与AD-AS模型。

标准答案

(一)选择题

⒈ A; ⒉ D; ⒊ B; ⒋ B; ⒌ B; ⒍ B; ⒎ AC; ⒏ AD; ⒐ AD;⒑ BCD (二)填空题

⒈ 右下方;⒉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⒊ 宏观生产函数;⒋ 右上方同方向;⒌ 向左移动;⒍ 工资弹性假说 工资下限假说;⒎ 价格上升;⒏ 垂线;⒐ 名义工资;⒑ 时间因素

(三)判断题

⒈ T;⒉ F;⒊ F;⒋ T;⒌ F;⒍ F;⒎ T;⒏ F;⒐ T;⒑ T (四)名词解释

⒈ 是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或收入来表示,并可以函数或曲线的形式加以表示。

⒉ 是表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产出水平组合的曲线,反映的是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可以利用IS-LM模型推导出来。

⒊ 它反映了价格水平与产量的相结合,表示的是总供给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一般价格水平通过影响实际工资、劳动市场供求关系及就业量而最终影响总供给量。

ds

⒋ 是指通过分析劳动需求与劳动供给的决定,推导出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条件即N=N,从而为确定总供给曲线奠定基础。

⒌ 又称总量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量投稿与总产出之间的关系。它说明了在技术水平既定及一定的资本存量下总就业量对总产量的决定关系。

⒍ 是指在短期内,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向下刚性,但也具有完全的向上伸缩性。即工资有一个最低限度,无论劳动的供求如何变化,工资不会低于这一水平,从而具有不能向下而只能向上变动的刚性。它根源于劳动市场并不是完全竞争的,决定劳动供求的是名义工资水平。

⒎ 是指价格水平下降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增加,从而使人们变得相对富有,这又会使人们增加消费需求。这种效应被称为实际余额效应。 (五)计算题

1. 解:

(1)总需求关系即总产出与总价格间的对应关系,可由IS, LM联立求得:

IS: Y=1400+0.8(Y-0.25Y)+200-50r+200 LM: 900/P=0.4Y-100r

解方程得总需求曲线的方程为:

46

AD:Y-750/P=3000

(2)当价格P=1时,得Y=3750 r=6 ⒉ 解:

(1)由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得

P=80-2Y/3=80-120/3? P=40

(2)价格保持不变即P=40,此时总需求为

Y=3/2(100-P)=3/2(100-40)=90

所以,此时存在过剩需求Y-YF=90-60=30

(3)如果价格可以变动,

则经济仍然可以在Y=YF=60达到新的均衡,其均衡水平由

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

P=100-2Y/3=100-120/3 P=60

价格上升幅度P=(60-40)/40=50% ⒊ 解:(1)当P=1时,Nd=175-12.5W,Ns=70+5W 由Nd= Ns得N=100,W=6

当P=1.25时,Nd=175-12.5W/1.25,Ns=70+5W/1.25 由Nd= Ns 得N=100,W=7.5

(2)从(1)可以看出P的变化不会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均衡就业都为100单位,这时均衡产出为 Y=14N-0.04N2 =1400 -400=1000

⒋ 解:(1)根据已知的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函数以及其供求均衡条件AD=AS,可得300-25P=250,所以P=2,从而总需求为AD=250,即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为P=2,收入水平为Y=250

(2)当总需求上升10%时,新的总需求曲线为AD’=330-27.5P,由AD’=AS得P=2.91 Y=250 (3)当总供给上升10%时,新的总供给曲线为AS’=275,由新的均衡条件AD=AS’有,P=1 Y=275

⒌ 解:根据四部门经济均衡条件Y= C+I+G+NX,可求得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为Y =100+0.9(1-0.2)Y+200-500r+200+100-0.12Y-500r,Y=1500-2500r,即r=(1500-Y)/2500,即为IS函数。

又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根据货币需求函数和名义货币供给量可求得LM函数为M/P=800/P=0.8Y-2000r,r=(0.8Y-800/P)/2000 从而综合上述IS函数和LM函数可求得,总需求函数AD(此时价格P是可变的)为:(1500-Y)/2500=(0.8Y-800/P)/2000,即Y=750+500/P。这就是所求的AD函数。 ⒍ 解:(1)由利润函数π=PY-WL-CK,

利润最大化的劳动投入即劳动需求函数为: dπ/dL=Pβ1/αKαLβ-1-W=0 L=Kβ1/α(W/P)-1/α

若给定K、α、β ,劳动需求函数可以简写为: L=f(W/P)

显然,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

(2)将 L=Kβ1/α(W/P)-1/α代入总生产函数得

Y=Kββ/α(W/P)-β/α

当α=β=0.5 ,K=500,W=25,(W/P)=1时,Y=10P

它表明在技术水平不变时,短期资本存量不变,工资刚性假设下,总供给是价格水平的增函数,总供给曲线为平缓向右上方倾斜,这正是凯恩斯短期总供给曲线。

再将(W/P)=1代入可得Y=250。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使得充分就业实现,而实际工资为一常数,这样产出为充分就业产出,不受价格影响,总供给曲线为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六)简答题

⒈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1)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就越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小,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就越小。

(2)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总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小;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小,总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 (3)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总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小,总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小。 (4)乘数。乘数越大,总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小;乘数越小,总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呈同方向变化,而与投资需求利率弹性、乘数呈反方向变化。

⒉ 答:首先来看总需求曲线在财政政策作用下的移动。财政政策通过使IS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而使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可以通过几何图形的方式加以说明。如下图5-1中的(a)所示。原来的IS0曲线与LM曲线相交于E0,决定了均衡的r0与Y0,与此相对应的总需求曲线为AD0。现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结果IS0曲线右移到IS1曲线,IS1与LM曲线相交于E1,决定了新的均衡收入为Y1,与此相对应的总需求曲线为AD1。可见,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IS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曲线也会向右边平行移动。同样,紧缩性财政政策则会使IS曲线向左平行移动,进而使总需求曲线向左边平行移动。这说明,当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总需求都增加了;而当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时,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总需求都减少了。

47

图5-1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再来看货币政策的作用。货币政策通过使LM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而使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可由图5-1中的(b)加以说明。其过程与扩张性财政政策作用下的情形类似。可以看出,当价格水平不变,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结果是使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而紧缩性货币政策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⒊ 工资弹性假说的基本内容是:工资可以适应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动,当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时,工资会迅速下降,而当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时,工资又会迅速上升,通过工资水平这种迅速而及时的变动,经济中就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这一假说暗含着以下三个假设:第一,劳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不存在工会对劳动供给的垄断及厂商对劳动力需求的垄断;劳动力的流动是完全自由的,信息是完全的,交易费用为零等。第二,劳动力的供求取决于实际工资水平,实际工资水平是决定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唯一因素,从而也是调节劳动市场使之实现均衡即使劳动市场出清的唯一因素。第三,工资对于劳动力市场的调节是迅速的、及时的,没有时滞。

⒋ 新古典总供给模型以工资弹性假说为出发点,其关于价格与名义工资的决定以货币数量为出发点,认为,价格的变动最终并不影响实际工资水平,只影响名义工资水平,而且,价格的变动与名义工资的变动是同比例的。因此,价格的变动最终也并不影响劳动市场的均衡,不影响产量水平。即货币是中性的,不存在货币幻觉。新古典供给曲线是在劳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劳动力的供求取决于实际工资水平等假定条件下,根据生产函数、实际工资水平、劳动供给和需求函数以及劳动市场均衡条件推导出来的,是处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一条垂线。

凯恩斯总供给模型是对新古典供给模型的发展。它是以工资下限假说为出发点,将劳动供给量作为名义工资的函数。其与工资弹性假说的差别在于:首先,认为劳动市场并不是完全竞争的;其次,认为决定劳动供求的是名义工资水平。从而在此条件下推导出来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特点是,在充分就业水平以下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而在充分就业点以上是一条垂线。

⒌ 在货币工资刚性下,总供给曲线先向右上方倾斜然垂直。由于AS曲线形状特殊,AD与AS在AS曲线的不同位置相交,其经济含义也不同。可用下图5-2来进行说明。

P AS

AD2

P2 AD0 E2

AD1

P0 E0

P1 E1 图5-2 货币工资刚性下的均衡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

图5-2中,当总需求曲线为AD0时,AD0与AS的交点E0点表明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Y0为充分就业时的收

的交点 EY1 Y0 Y 入。当总需求曲线为AD1时,AD1O 与 ASY1为低于充分就业收入。当总需1点表明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实现了均衡但劳动市场失衡,求曲线为AD2时,AD2与AS的交点 E2表明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Y0为充分就业时的收入,但一般价格水平过高。

当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如处于E1点时,可以增加支出、减少税收以增加总需求,使之移动到AD0的位置,从而增加就业,增加国民收入。而当经济处于过高的价格水平如为P2时,可以减少支出、增加税收以减少总需求,将总需求曲线由AD2移动到AD0,以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存在货币幻觉,因此刺激总需求可以增加就业和收入。

(七)论述题

⒈ 价格水平与产出或者总需求的关系相当复杂。总需求取决于实际货币供给。一般来说,当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而价格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量水平会增加,从而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并引起总需求增加。相反,如果价格水平上升,则会引起总需求减少。也就是说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关系。可以利用IS-LM模型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现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惟一变动的是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即不会影响IS曲线,但会影响到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会发生移动。实际货币供给量取决于名义供给量和价格水平,当名义供给量不变而价格水平下降时,会使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如果货币需求不变,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使货币市场上的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从而使利率水平下降,利率水平的下降会使投资增加,从而使总需求增加,因此,通过利率效应和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下降的结果是使总需求增加。同样,如果价格水平上升,则会使总需求减少。可用图5-3来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过程从而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r LM0

IS LM1

r0 E0

r1 E1

O Y0 Y1 48 Y P AD

图5-3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图5-3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图为IS-LM曲线图,下图表示总需求曲线。在上图中,假设初始水平为P0,此时,实际货币供给量为m0,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在E0点实现均衡,E0点决定了均衡利率r0均衡国民收入Y0。将E0点所反映的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价格水平P0与国民收入水平Y0标在下图中,得到了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E0’。

现假设价格水平由P0下降到P1,这决定了实际货币供给量由m0增加到m1。当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时,LM曲线向右边移动,即由LM0

移动到LM1。这时,在上图中,LM1与IS0在E1点相交,决定了均衡利率为r1和均衡收入为Y1。将E1点所反映的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价格水平P1与国民收入水平Y1标在下图中相应位置,得到了总需求曲线上的另一点E1’。

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化,会有很多个反映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组合的均衡点,将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就是总需求曲线。如将图中的E0’点和E1’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化的总需求曲线AD。在AD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相给合的点。

⒉ 在长期中,只要产量与就业大于正常水平(即充分就业水平),价格和工资就仍然要上升,总供给曲线就要向上移动,直至形成新的均衡点使产量与就业回到原来的正常水平为止。这就是长期调整过程。见下图5-4。 P AD0 AD1 AS2

P3 E3 AS1

P2 E2 AS0 P1 E1 P0 E0

图5-4中,E2点是中期均衡点,E2点决定的价格水平为P2,产量水平为Y2。由于Y2>Y0,价格水平仍然要上升。由于价格水平上升,总供给曲线将继续向左移动,直到移动到AS2时达到长期均衡。这里,AS2与AD1相交于E3,决定了国民收入仍为Y0,即恢复到原来的充分就 业水平,而价格水平上升为P3。这时,价格水平的上升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的名义货币量的增加比率相同,从而实际货币量、利率水平O Y0 Y2 Y1 Y 仍与采取扩张主义性货币政策之前一样,国民收入也就又回到原来的水平,即Y0。 图5-4 总需求变动与经济的长期动态调整 长期中,工资和价格有进行充分调整的时间,从而其最后结果与古典总供给曲线下的情形相同。其差别在于调整过程。当总供给曲线呈古典总供给的垂直开关时,货币量的增加直接引起价格同比例上升,并没有影响实际产量的增加。而在现代凯恩斯主义总需求—总供给 模型中,货币量的增加使短期、中期产量与价格都发生了变化,只有在长期中,货币量的增加只影响价格而不影响产量。短期中调整的情况更接近于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图的情况,即产量变动大,价格变动小,而且,工资对就业量变动的反应越慢,即工资越富有粘性,产量变动就越大,价格变动就越小。总需求变动所引起的调整过程的快慢取决于工资对就业量变动反应的快慢,即工资粘性的大小。

⒊ 在凯恩斯情形下,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可用图5-5来说明政府扩张性政策的效果。

P

AD0 AD1

P0 E0 E1 AS

图5-5 凯恩斯情形下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图5-5中,E0为初始均衡点。现假设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结果使总需求曲线AD0向右移动到AD1,AD1与AS相交于E1点,决定了

O Y0 P 0 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提供任何数量的产品,因而不存在对价格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凯恩斯 Y1 Y 均衡收入为Y1。由于AS是水平的,即在情形下,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只是提高产量和就业,而不会影响价格水平。同样,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结果也只会 使经济中的均衡产量增加,而且也不存在对价格的影响。当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时,情况刚好相反。

可见,在凯恩斯情形下,宏观经济政策只会提高或降低产量和就业,而不会影响价格水平。

在古典情形下,总供给曲线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上是垂直的。可以通过图5-6来加以说明扩张性政策的效果。 P AS P AS AD1 AD1 P AD0 E2 P1 AD0 E2 1 P0 E0 E1 P0 E0 E1 图 5-6 古典情形下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O Y0 Y (a) O 49 Y0 Y (b) 图5-6(a)中,初始的总需求曲线AD0与总供给曲线AS相交于E0点,决定了均衡收入为Y0和价格水平为P0。现假设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结果表明是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到AD1。在初始价格水平上,总需求达到E1点。由于Y0是一种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因而当总需求增加时,厂商在原有的P0价格水平不可能增加更多的产量。也就是说,产品供给对新增加的需求无法作出反应,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增加只会带来价格的上升。价格的上升降低了实际货币存量并导致利率上各式和支出减少,因而经济沿着AD1曲线不断向上移动,直至E2点。在E2点,总需求曲线AD1与总供给曲线AS相交,决定了价格水平为P1,均衡收入仍为Y0。

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结果也只会使价格上升,均衡收入则不会发生变化。可用图5-6(b)来加以说明。当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结果与实行财政政策一样,也会使价格上升到P1。与财政政策效果不同的是,在图5-6(b)中,从E0点到E2的调整过程中,没有产量的变化而只有价格水平的变化,而且价格上升与名义货币量的增加成同一比例。也就是说,在古典供给条件下,名义货币的增加将促使价格水平同比例上升,而利率和实际产出保持不变。这种情况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货币是中性的。

可见,在古典情形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只会引起价格的变化而不会带来产量和就业的变化。

⒋ IS-LM模型与AD-AS模型都是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的模型,在宏观经济分析中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工具。但两者有着较大的区别。现分析如下:

IS-LM模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的决定,是总需求分析所包含的两个模型之一。英国经济学希克斯和美国经济学家汉森等人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对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IS-LM模型,又被称为“希克斯—汉森模型”。此外对这一模型作出了贡献的经济学家还有莫迪格利安尼、克莱因以及萨缪尔森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IS-LM模型被认为是对凯恩斯理论的标准解释,从而也就作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模型而被经济学界所公认,并被作为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基础。虽然希克斯本人对这一模型并不满意,并受到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批评和责难,但它现在在经济学界仍受到重视。萨缪尔森也认为,这个模型除了能把收入决定理论同货币理论、财政政策同货币政策结合在一起以外,还能把凯恩主义和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结合在一起。

但是IS-LM模型具有两个局限性:一是没有分析劳动市场的情况,即只讨论了国民收入的决定,没有说明均衡国民收入是否是充分考虑就业的国民收入;二是没有考察一般价格水平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

AD-AS模型即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考察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的决定。弥补了IS-LM模型的两个局限,加进了劳动市场,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来说明价格与国民收入的同时决定。该模型将凯恩斯理论与新古典理论结合起来,典型地代表了新古典综合派的特点。总需求曲线AD是根据IS-LM模型推导出来的。而总供给曲线综合了新古典总供给曲线与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这样两种供给曲线。该模型是研究产量波动以及决定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率的基本工具,它可以被用来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有关问题。由于总供给曲线有不同的形状,因而在不同供给假定下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不同的效应。主要有一般情形、古典情形、凯恩斯情形三种不同情形,在这些不同情形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该模型还可用来解释经济的动态调整过程,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调整。

第六章 经济增长理论

(一)选择题

1. 依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定义,自然增长率GN与实际增长率G之间的关系是( ): AGN≥G; BGN≤G; C GN>G; DGN<G。

2.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W大于实际增长率G,经济将( ): A持续高涨; B长期萧条; C均衡增长; D不能确定。

3.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W大于自然增长率GN,经济将( ): A持续高涨; B长期萧条; C均衡增长; D不能确定。 4. 要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必须使( ): AG=GN; BG=GW; CG=GN= GW; DGW= GN。

5. 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已知有保证的增长率GW小于实际增长率G,如果合意的储蓄率等于实际储蓄率,那么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将( ):

A小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B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C等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D以下情况都有可能。

6. 当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时,厂商的合理反应是( ): A增加投资; B减少投资; C保持原有投资水平; D不能确定。 7.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之所以是一种动态分析,是因为它( ): A从连续的各个时期来分析经济增长;

B根据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经济增长; C根据有效需求来分析经济增长;

D在技术、人口和资本均可发生变化的时期内分析经济增长。

8. 假设要使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8%,在资本—产出比为2时,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储蓄率应该增加( ): A10%; B16%; C6%; D5%。

9. 哈罗德—多马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有些假设是相同的,而有些假设是不同的。在以下假设中,不同的是( ): A技术水平不变,都为外生变量; B规模报酬不变 C人口增长率为常数

D整个社会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进生产,且这两种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 10.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所描述的平衡增长路径上,有(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