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优课]2017届语文一轮教学案:专题9第4讲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含解析)完美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23:25: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贬至海南,但他奋发有为,给当地带来了南方的先进生产经验,受到了当地人的欢迎。三识典故,“舞雩风”应是“风乎舞雩”的缩写,出自《论语·先进》,是曾点言志的典故,对此典故,或认为表现了儒家的礼乐之治,或认为是表现了曾点逍遥自在的人生态度。

解题法2 客观、公正地评价古代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

(1)了解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对于熟知的作者,考生可从其生平、思想、风格和所处时代挖掘出解读全诗所需要的信息。如陆游,身处民族矛盾尖锐、国势衰微的南宋,始终把洗雪民族耻辱、收复失地作为毕生的事业,因此解读其作品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陆游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对于不十分了解的作者,考生则要抓住注释中介绍其所处时代或当时处境的关键词,挖掘出隐性信息来解读全诗。

(2)理解诗歌中富有理趣或有深意的诗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所谓富有理趣或有深意的诗句主要是指诗歌中能够直接或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是解读诗歌的关键。

(3)从辨析典故入手,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用典,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化繁为简,使语言精练的同时又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让人联想、玩味。这是诗歌创作中用典的“规矩”,也可运用于鉴赏,考生如懂得典故则能将诗歌理解得更深刻。

(4)评价要恰当。一是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要避免失去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对作者都是有失公允的。

重难点拨 [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的观点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的?

(2)关于这首诗,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的观点呢?

(3)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思维过程]

第一步:注意读懂并理解诗词句子的表层意思和弦外之音,明确作者可能要表达什么观点态度;

第二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或表明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结合诗(词)句进行分析,在原诗(词)中找到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或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

第四步: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分析,拟写答案。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1.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的《岁暮》。 2.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陆游的《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的《涉江》。 3.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2)思亲念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闺中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 4.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刘禹锡的《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的《雨霖铃》。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题组一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 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②禁:消受。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体察,当然这是建立在对诗歌内容理解的基础之上的。要求考生回答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只看诗歌本身,或许略显朦胧,所以命题人在题干中给出“小乌巾”的注解——“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因此我们知道诗人因为韦曲春景之美而心生归隐之意。而诗歌后面的注释表明了作诗背景“求仕于长安而未果”,求仕不得,难免心灰意冷,于是说上几句归隐之语自然之极,这样情感很复杂,说是要归隐,未必真归隐,发发牢骚或自我安慰均有可能,不过对自然美景的不舍倒是真实可感。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综合利用文本试题中的各种信息,甚至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诗人的情怀。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喻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解析 本题考查情感:主要是把握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内心小环境,搞清楚这两个环境,再联系“柴扉”“两忘机”及题目“钓船归”的暗示,“回

归与隐居之乐”便可以回答出来。

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华清宫 [唐]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清宫 [唐]崔橹

草遮回磴绝鸣銮,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栏干。

赏析这两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吴诗将宫外之况与宫内之景进行对比,揭露了统治者只顾自己贪图安逸的生活,不顾民生疾苦的丑恶现象,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崔诗通过对华清宫凋零衰败景象的描写,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流露出对唐朝当年兴盛繁荣的缅怀及时过境迁的伤感。(意思符合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第一首诗歌运用的是对比手法,“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这是对统治者的揭露,再结合上一小题,情感自然明了。第二首诗前两句写此时的华清宫是萧条破败的,而“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栏干”写出了历史的变迁。结合怀古诗的特点可知,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对唐朝兴盛繁荣的缅怀,也有对时过境迁的伤感。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牧 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后两句诗刻画了牧童怎样的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刻画了一个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无羁无绊,自由自在,自然天真的牧童形象。寄寓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的向往。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中人物形象及思想感情的赏析。解答本题应先理解诗歌大意,再进行分析,本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广阔,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未见牧童,却先听随风传来的悠扬笛声。牧童回来

吃饱了饭,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露天地里休息,表达了诗人对安乐生活的向往。

题组二 评价作者观点态度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醉翁操①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②。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注] 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醉翁操》的上阕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的做法得以流传的欣慰。下阙写鸣泉虽不复存,但鸣泉之美妙乐曲却仍留人间。《醉翁亭记》则是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解析 回答此题,不光要读懂题中诗句的意思及其所蕴含的感情,还要回忆学过的《醉翁亭记》所蕴含的感情,然后再两相比较。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注]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 虚:废墟。

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首诗叙述魏武身后的历史变迁,流露出诗人哀叹时光易逝、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