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导学案 学生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2 0:18: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明月古今伴烽烟 醉卧沙场看征云 —— 唐代边塞诗

第二课时 《燕歌行》导学案

编制人:黄小灵 审核人:宋全富 程志伟

【学习目标】

1、学生反复诵读,能够分析诗歌中渲染烘托、对比以及用典手法及其作用。 2、学生能够分析并说出诗所表达的主旨。 【学习重点】

渲染烘托、对比以及用典手法及其作用 【导读】

1、自己放声朗读,读准字音,初步感受全诗,读完后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燕歌( )旌旆 ( ) 逶迤 ( ) 功勋( ) ......碣石( )塞草腓 ( ) 玉箸 ( ) 蓟北( ) ....

2、边读边思考,结合课本注释(注意注释①中诗的原序)及《三维设计》P13诗歌分析理解整首诗的内容,并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背景补充: 御史大夫张公,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开元二十三年张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骄纵,不恤士卒,开元二十六年(738),其部将败于契丹,张却隐瞒败绩,虚报战功,并贿赂奉命前去调查的牛仙童。高适从“客”处得悉实情,乃作此诗以“感征戍之事”。)

① 作燕歌行以示适 ②男儿本自重横行 ...③ 山川萧条极边土 ④胡骑凭陵杂风雨 ...⑤ 大漠穷秋塞草腓 ⑥玉箸应啼别离后 ....⑦ 边庭飘摇那可度 ⑧死节从来岂顾勋 .... 3、再读,体会本诗的风格特点。 4、再齐读体会。 【导思】

一、整体感知:

再读,思考: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据此及本诗押韵的特点可将全诗分为哪四部分。

二、合作探究:

1、诗人描写“出师”渲染了怎样的气势?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种气势的描写是如何理解的?

2、在写战役的过程中,诗人还写了塞外的秋景,请找出来并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1

明月古今伴烽烟 醉卧沙场看征云 —— 唐代边塞诗

3、“男儿本自重横行”与“至今犹忆李将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诗中多处用到对比手法,请找出来并进行分析,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导练】

1.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塞下曲 李白 塞下曲 许浑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两首诗均为边塞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2007年山东省高考题),回答问题。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的感情是什么?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总结反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