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路毕业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3 5:15: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E=

T22R=0.25(m)

2.例如起点(K0+000)地面高程为37.5米,因为起点填挖为0,则起点设计高程为37.5米。点K0+020与起点桩的桩距为20米,路线纵坡为-0.2%,

则点K0+020的设计高程为:

H+020=H+000+20×i=37.5+20×(-0.2%)=37.1(m) Hs-Hd=37.1-37.5=-0.4(m)<0 为挖方

对竖曲线上的点,先按直坡段计算各中桩点的标高,再考虑竖曲线的影响,加(或减)去y(或E)值(注:对凸形竖曲线用减,对凹形竖曲线则用加),可得到有竖曲线时的标高。将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相减,可得到填挖值(注:正为填,负为挖)。

3.例如点K0+440在竖曲线上,变坡点里程为K0+500m,T=100m, 则竖曲线起点里程为=K0+500-100=K0+400m X=K0+440-(K0+400)=40(m) Y=

4022?20000=0.04(m)

设计高程 Hs=36.50+600.002+0.04=36.66(m) 高差 Hs-Hd=36.66-37.3=0.64(m)<0 ,为挖方

19

第 四 章 路线横断面设计

一、基本要求

横断面是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有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构成,路基横断面设计就是在各中桩位的横断面地面线的基础上,确定横断面设计线的形状、尺寸、结构等的工作。目的主要是:为路基施工提供资料数据(即路基横断面设计图);为计算土石方提供面积资料。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路面的强度与稳定性。所以对路基的一般要求是:

(1)断面尺寸符合设计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2)具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

(3)防水害,必须采取拦截或排出路基以外的措施,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要求 按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标准,本路段路基宽度为12米,其中行车道宽度为7.5米,硬路肩2×1.5,土路肩宽度为2×0.75。路拱横坡为2%,,路肩横坡为3%。超高方式为绕行车道内边缘旋转。路基设计标高采用设超高、加宽的路基边缘线标高。

二、一般路基设计

本次毕业设计由于仅要求选做1000米范围的路基横断面设计。本设计选做桩号为K0+000—K1+000段。 (一)加宽计算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凡半径小于250米的平曲线都要予以加宽,以能使汽车安全的通过曲线。由于本路段内平曲线半径为600m,故加宽不予设置。 (二)超高计算

在平曲线范围内,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行使时产生的离心力,应设置超高,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适应行车要求,在半径小于2500米的圆曲线上必须设置超高,以消除离心力引起的行车不适。

20

ic 取值如下:(二级平原微丘区)

表4-1圆曲线半径与超高值

ic2%3%4%半径2500~14101410~960960~7105q0~5506U0~4207B0~320820~250 例如:JD1各桩号的超高加宽的计算方法 :

R=600m, Lc=100m, ic=5%, Bj =2.25m, ig=2%, ij=3%. X0=ig×Lc/ic=40m,曲线起点为K0+175.147 计算K0+200 和K0+480两个桩号的超高值

K0+480在圆曲线上:外缘hc?Bjij?(Bj?b)ic=0.555 中线hc?Bjij?b2ic=0.255

内缘hc?Bjij?Bjic=-0.045

K0+200在过渡段上,X=275.147-200=75.147> X0:

外缘hcx=x×

hcLc

=0.471

?=Bjij +中线hcxxb?x?ic2?LC=0.208

内缘Bjij-Bj(三)设计方法

Lcic=-0.017

1.根据平面图上中桩位置量出路中心线两侧7米左右的地面资料,点绘地面线。 2.根据路线及路基资料将横断面的填、挖值及有关资料(路基宽度、加宽值、超高值、缓和曲线长、曲线半径)抄于相应桩号断面上。

3.绘制横断面设计线,又称“戴帽子”。 4.计算横断面面积。 (四)填方路基边坡设计

根据土质情况故考虑到边坡稳定性,选取路堤边坡按1:1.5放坡。在填方高度较大,按1:1.5放坡占地面积大或可能出现不必要的拆迁时,可设置挡土墙或以填石路堤石砌护肩、砌石路基和石砌护脚等结构物以节省占地或减小拆迁。在原地面线横坡大于1:5的斜坡上填筑路堤时,原坡面应开挖台阶,宽度不小于1米,台阶应有2%—4%的反向横坡,

21

以保证填土的稳定性。低填方路段设置边沟,以保证雨后积水的顺利排出。其各种结构物设置情况如下:

石砌护肩:在低填方路段,下面是比较陡的边坡时,采用护肩以增加稳定性。护肩采用干砌片石,其内坡均为直立,基础应设在基岩上,做成竖直的;如无基岩亦可设在坚实的土基上,但就加深基础(埋置深度一般不小于0.5米),做好排水措施。护肩背后填料为石料。护肩顶部用平整的大石块铺砌。 (五)挖方路基设计

由于本路为平原二级公路,在开挖地段,均为粘土,所以在浅挖方的土方边坡的路段按1:0.5边坡,边沟采用梯形。边沟均深0.6米,宽0.6米。

三、路基排水设计

排水的一般原则:

1.各种路基的排水沟渠的设置与联结应尽量少占或不占农田,并与当地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

2.设计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以使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做到正确合理。 3.排水设计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

4.排水沟渠的出水口应尽量引至天然河沟,以减少桥梁涵的工程,不应使其流入农田,损害农业生产。

5.排水构造物的设计,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

本路段只做边沟设计,设置为矩形边沟,底宽0.4m,高0.4m。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截水沟。截水沟类型采用梯形,其具体尺寸可参照有关规定执行,或根据具体情况而因地制宜,作出选择。

四、工程量及土石方调配

(一)基本公式

路基土石方计算工作量较大,加之路基填挖的不规则性要精确计算土石方体积是十分困难的。在工程上多采用近似计算。假定相邻横段面间为一棱柱体,按平均断面法计算其公式为:

V?12(A1?A2)?L

22

式中:A1,A2—相邻断面的面积;

L—相邻断面的间距。

V计=V计?V借

填方 = 本桩利用+填缺

挖方 = 本桩利用+挖余

调配后分页进行闭合核算:

借方 = 填缺-远运利用 废方 = 挖余-远运利用 全线总调运量复核:

挖方+借方 = 填方+废方

(二)断面积计算

可以采用数格子的方法。如果采用了计算机绘图,断面面积可以用CAD程序中“查询面积”命令直接求取。 (三)土石方调配

1.以先横向后纵向的次序进行。 2.纵向调运要求在经济运距范围之内。 3.不跨越深沟和少做上坡调运。

4.借方,弃方应与借土还田、整地建田相结合,减少对农业的影响。 5.土石应分别调运,调运时可以石代土,但不能以土代石。 6.回头曲线路段优先考虑上下线竖向调运。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