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地方课齐鲁书社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0 12:17: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年级第一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帮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 4、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梳理民族自豪感。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能力、审美能力,为今后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地方课程是山东教育厅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的教科书和学校根据本地特点编写的,内容分为九个单元。第一单元蒙书诵读;第二单元诗歌诵读;第三单元童蒙须知;第四单元民间工艺。第五单元:齐鲁名人;第六单元:诗歌诵读(二);第七单元:神话传说;第八单元:传统节日;第九单元:名胜古迹。本学期学习第1-19课。 三、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是刚刚踏入学校的小学生们,他们对于这个陌生的地方有很多希奇感,对《地方课程》这本学科也有一种好奇的感觉,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大部分学生还不适应小学生课堂常规和日常行为规范,但是还有个别孩子未能脱离幼儿园时的习惯,如上课坐不端正、听课时爱讲空话等。希望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班级中能够形成乐学、善学、会学的良好学风,在各个方面都能有所提高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知识面有限,太深奥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太沉重的负担。一年级的传统文化就是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习惯,让学生终生受益。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熟练背诵古诗,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感受诗韵律美,体会诗人思想感情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品德、重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应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是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3、主要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运用挂图、实

物、多媒体等组织教学,运用观察、信息搜索、讨论、调查、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实教学过程。4、让学生与社区、家庭建立联系,采用“问问别人”的方式,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六、教学安排

第一课:《弟子规》一课时 第二课《小儿语》 一课时 第三课:《续小儿语》一课时 第四课:大林寺桃花 一课时 第五课:山居秋暝 一课时 第六课 :柳桥晚眺 一课时 第七课:衣冠服饰 一课时 第九课:读书写字 一课时 第十一课:年画 一课时 第十三课:风筝 一课时 第十五课:孔子(上)一课时第十七课:孟子 一课时 第十九课 墨子 一课时

第八课:言语应对 一课时 第十课 :洒扫清洁 一课时 第十二课:剪纸 一课时 第十四课:泥塑 一课时 第十六课:孔子(下) 一课时 第十八课 曾子 一课时 2

第 一单元教学计划 项目 具 体 内 容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本单共由三课组成。《弟教 元的蒙书诵读主要安排了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内容,子规》(节选)主要讲解小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如何对待父母兄材 长,如何对待他人;《小儿语》(节选)主要从说话做事的态度上,与他人的交往上来引导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续小儿语》(节选)主要引导学生要学会反省自己,正确地对待他人的评价,更好的处理与析 他人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养成正确的习惯,这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教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学 3能结合拓展活动的内容与伙伴交流,懂得在生活中怎样对待自己的父目 母。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品质。 标 教学 培养引导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 分 重点 教育学生养成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品质。 难点 教学1、《弟子规》(节选)一课时 2、《小儿语》(节选)一课时 时间安排(单3、《续小儿语》(节选)一课时 元总 课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