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利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4 0:12: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监利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7日在监利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监利县人民政府县长 董新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和“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2010年是我县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各项工作取得新成就的一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拼搏,锐意创新,有效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成功战胜特大洪涝灾害的挑战,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1、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全县(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亿元,增长12.03%;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96亿元,增长40%;实现财政收入31333万元,增长1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4亿元,增长15.5%。

农业经济稳中有升。去年7月上中旬,我县遭受特大暴雨袭击,

全县上下奋力抗灾,共投入各类救灾资金6000多万元,采取多项补救措施,取得了抗灾夺丰收的全面胜利,确保了灾年不减收。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4.16亿元,增长6.4%,其中粮食总产126.2万吨,增长1.23%,再度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生猪出栏近100万头,增长18.61%;家禽出笼2000万只,增长24%;渔业总产值达38亿元,增长12.2%;完成植树造林面积6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6.3亿元。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提高,兴办无公害、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示范样板20多个,推广优质稻面积180万亩,优质率达到95%。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实施国土整理项目7个,建设规模17万亩,投入资金2.55亿元;完成灌区、泵站续建改造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投资22750万元。国家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各种支农惠农补贴24730万元。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20元,增长16%。

工业经济不断壮大。通过大力开展“园区升级年、环境创新年、招商攻坚年”三大主题活动,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99.2亿元,增长40%;完成工业增加值27.83亿元,增长33.34%;完成入库税金近亿元,增长25%;工业用电量3.26亿千瓦时,增长20%。园区签约项目31个,其中建成投产项目20个,在建项目4个。监利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得到理顺,“一区四园”格局正在形成。县行政服务中心全面升级,“三集中、三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执行较好,经济环境进一步优化。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17项,协议利用外资49.3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6.02亿元。

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44亿元,增长18%;外贸出口2230万美元,增长56.9%。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共建设、改造农家店624家,农家店村级覆盖率达98%以上;积极推动“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作,销售总额1.78亿元;新增8个乡镇屠宰点,确保了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力度,房地产开发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积极推进旅游规范化建设,实施周老嘴革命旧址群共建工程,积极组织参与了“荆州市十大旅游景点”评选活动。

2、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县城总体规划经荆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城北行政新区和城东工业园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老城区控制性详规正在编制。人民医院易地重建和三水厂建设工程进展顺利;一级客运站即将投入试营运;后河(西门渊灌渠)改造二期工程全力推进;城区污水处理厂开始试运行;容城新港区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工业园路北延、城区垃圾处理场和监新河疏挖改造等项目建设正在有条不紊进行。大力争创“省级卫生县城”,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城区“三类车辆”非法营运专项整治成效明显;新建和改造绿地40万平方米,新植行道树1.3万株,新建主干道路灯1600多盏,城区路灯亮灯率达95%。土地收储和出让实现新突破,共出让供地497宗,实现出让收入2.35亿元。完成通乡公路51.31公里、通村公路344.7公里。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启动,白螺、毛市、新沟、朱河等地新型社区建设和搬迁腾退实现突破。新农村建设成效喜人,试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形成了农舍整齐、道路宽阔、村庄秀美、生活安

康的新农村景象。

3、各项事业统筹发展。科技兴企、科技兴农取得新进展。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校园安全得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已覆盖全县21个乡镇;高标准完成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发展数字电视用户6896户;免费送戏下乡演出420场,免费放电影762场。新农合参合农民102.9万人,参合率98%以上;血防综合治理和“以机代牛”工作扎实推进;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药品食品卫生监管得到加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认真开展水污染防治和重点污染源监管,全力抓好治污项目实施,节能减排取得一定成效。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农村试点乡镇体育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第六次人口普查和“两实”管理有序开展。加强违法生育和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查处了一批违法生育党员干部,人口计生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此外,工商、质监、粮食、金融、邮政、通信、人防、气象、档案、外事侨务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等事业也得到健康发展。 4、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0564人、再就业人员5021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11.2%和119.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组织再就业培训2775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383人次,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4.7%和103%;社会保险扩面新增5万多人(含城镇居民医保31958人);全县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8417人免费参加医疗保险。城乡低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县低保规模达3万户6万多人,共发放低保资金5937万元;享受医疗救

助对象7.2万多人次,支出医疗救助金560万元。全年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资金798万元,享受租赁补贴对象5610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413户。扶贫助残工作取得新进展, 0-6岁残疾儿童康复工作认真实施。应急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及时转移安置因特大暴雨受灾群众3.8万余人,发放各类补助资金908万元,重建、改造受损房屋750户。安全生产工作运行良好。注重对重点信访问题的集中研究处理,信访维稳力度加强,越级上访人次同比明显下降。着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以“打黑除恶”为重点的严打整治工作成效明显。 5、民主法治更加健全。顺利通过荆州市“五五”普法验收,“法治监利”创建活动全面启动,法律服务不断拓展,法律援助有效进行。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进一步加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行政复议水平不断提高,被评为“全省行政复议先进单位”。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77件、政协委员提案105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分别达到100%和95%以上。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审计、监察力度,全县预算执行审计查处违规违纪金额3179万元,经济责任审计查处违规资金8300万元,政府投资审计审减资金1500万元;全年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78件,查处副科级以上干部13人。大力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6、“十件实事”认真实施。①后河治理工程顺利推进。②积极筹备红城中学建设工作,教师周转房完成年度建设任务。③殡仪馆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