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案:第二单元第8课甘地被刺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1:29: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8课 甘地被刺

1.音正形准 (1)单音字

①噩耗( ) ..③悲恸( ) .⑤瞻仰( ) .(2)多音字

?迹? ??血.①? ?血淋淋? ??.?那? ??刹.?③ ?刹车? ??.

②骚乱( ) .④晚祷( ) .⑥摩肩接踵( ) .

?啕? ??号.

②? ?号角? ??.

(3)辨形组词 摹? ???

①?磨? ? ??摩? ?

??刺? ?③? ??剌? ?

堪? ???

②?斟? ? ??勘? ?

2.词语积累

(1)顶礼膜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忧心忡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悲恸欲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摩肩接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辨词填空 (1)刹那·霎时

①他记得爆炸的一________,“就像地震,轰的一声”,之后他就晕了过去。

②在300米赛道的起跑线上,随着一声发令枪声响起, 战鼓齐擂,喊声阵阵,十条龙舟如离弦之箭飞速向前。 (2)典型·典范

①乐器演奏可称得上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的________了。 ②老猎人,是他们当中最________的一个。 4.名言警句

甘地名言

(1)在这个世界上,你必须成为你希望看到的改变。 (2)爱生活如濒死,求大道若永生。 (3)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

(4)为什么我们还没获得自由?因为我们受的苦还不够。

1.作者简介

詹姆士·马克,美国记者。1948年1月30日从印度发出通讯报道《甘地被刺》,以其生动的记述将圣雄甘地遇刺前后的真实景象,写入人类的新闻史册中。 2.背景展示

甘地在印度争取独立的斗争中,经历了非暴力抵抗和非暴力不合作这两个阶段。开始的时候,他还抱着合作的态度,希望以此换得英国政府的好感,使印度实现自治,后来希望落空。1919年11月,甘地正式提出了“不合作”的主张,不合作运动从此在印度各地展开,随后进入了高潮。1922年3月,英国政府逮捕了甘地。二战爆发后,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口号,再次发起不合作的号召,英国当局于1942年8月再次逮捕了他。1948年1月30日,在赴祷告场途中,他不幸被一名狂热的印度教徒杀死,享年78岁。

1.脉络梳理

2.初读感知

本新闻主要事件是甘地被刺。围绕事件,筛选课文相关信息,填写表格内容。

遇刺时间 遇刺地点 凶手身份 被刺时的身体状况 平时最爱穿的衣服 受伤情况 被刺倒地后的动作 遇刺时说的一句话 遇刺后国人的反应 身亡后对印度的影响

1.通读全文,概述这篇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说说这则消息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新闻的导语包含了哪些要素?这个导语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甘地遭到枪击前的一刹那间,说:“你来晚了。”怎样理解这句话?这句话表现了甘地怎样的品质? [探究点拨] 分析“你来晚了”的原因。联系甘地之前斗争中多次面临的死亡威胁,表明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具体的语句,体会下列细节描写的作用。 (1)甘地穿着平日爱穿的口袋一般肥大的土布印度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