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发展前景展望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2:04: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银行卡及支付产业未来发展展望

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运用,银行卡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减少了现金和支票的流通,而且使银行业务由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85年中国出现了第一张银行卡,我国迈出了产业发展的第一步。2002年由国内80多家金融机构的出资折合16亿元,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 中国银行卡及支付结算系统进入一个较完善体系。截至2004年底,中国国内各金融机构累计发行银行卡7.6亿张,其中贷记卡1000多万张,准贷记卡约2500万张,其余7亿多张均为借记卡。

面对日趋快节奏、高科技的现代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养成了出门只随身携带银行卡和手机的习惯,小额支付可以通过手机支付宝、微信等客户端完成支付,大额付款则可以通过银行完成。另一方面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群出门甚至只携带手机,这类群体以在校大学生及刚踏入社会工作的年轻群体为主。这部分人群接受新兴科技支付方式能力较强,目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限额也基本能满足其支付需求。由目前的银行卡及支付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其发展趋势有如下几点:

第一,银行卡介质更加多样化,虚拟卡等账户运用将更加广泛化。目前广泛运用的芯片卡已基本取代之前的磁条卡,主要原因为芯片卡存储空间更大,被复制难度更大,交易更加安全,可以更加有效保障客户的账户安全。随着科技的发展不难推断更加安全的银行卡介质会被推出。而各家银行为方便客户的理财消费行为,纷纷推出网络注册虚拟卡卡号服务,这给接受并且习惯网上交易的繁忙上班一族提供了极大便利,这项业务也是各家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营销客户的一大手段。

第二,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更加紧密,银行卡支付与平台支付相捆绑,第三方支付平台占据半壁江山。纵观目前的支付市场,银行卡绑定第三方支付平台已成为日常,小到街边小店,大到高端商场,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已基本覆盖;而各种手机端“pay”支付也更加运用广泛化。与此同时,各支付平台立足自身大数据分析的额度支付也在推广扩大化阶段。

第三,支付确认方式更加安全化、多样化。指纹支付基本已为大众所接受,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类似瞳孔支付等支付确认方式定会如雨后春笋搬发展壮大。

简而言之,未来银行卡及支付产业将向着更安全、超便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