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师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2:58: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8届级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

【教学目标】

1.明确高考考纲要求、命题特点,探究总结文学类文本解题技巧。 2.提高阅读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3.能快速阅读文本,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中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效地提高现代文的阅读质量。 【教学难点】

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把握规律,学会现代文理解、筛选、推断、归纳、整合的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答题的有效率。 【教学课时】10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读文:抓住文体特征,整体把握 一、考点解读

2017年新修订的考试大纲将文学类文本阅读设定为“必考内容”,《考试大纲》对“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作了如下规定: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考查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或戏剧作品。)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1

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现。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作品影响进行分析。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 二、整体阅读 (一)小说分类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可按篇幅、题材、流派等分类。 (二)小说的文体特征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高考小说文的特点:(多选择微型小说) (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

2

(3)结构严密,结尾新奇 (三)整体阅读步骤

1、梳理情节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作品前边还有序幕,后边有尾声)。先概括自然段段意,将概括的内容按情节切分,小说的结构就出来了。

2、把握形象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主要通过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来进行的,这些描写能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此外还可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考虑人物特点,从而把握人物形象。

3、分析环境

小说的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4、概括主题

小说的主题常常通过象征、暗示、比拟等手法,让读者借助情节、环境等感悟出来。以下方法可帮助理解概括主题: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

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④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鉴赏技法

从局部着眼可以考虑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的的手法,从整体考虑可分析叙事的人称、情节叙述的方式、情节展开的诸多技巧、语言风格特点、篇章结构等。 三、阅读示例

《驼背》(略)(《创新设计》P141) 四、巩固提升

(2015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