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描写手法学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23:58: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5年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描写手法学案2 【学习目标】 1.明白表达技巧的基本术语及关涉的内容; 2.储备相关知识;明确答题技巧。 学习重点:能准确判断各种表现手法,熟练掌握解题技巧 学习难点:能准确判断各种表现手法,熟练掌握解题技巧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 二、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 概念解读: ◆描写手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作者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写人摹景状物,把客观对象写得有声有色、有味有形,使人有亲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色、如嗅其味、如睹其形、如历其事的感觉。 ◆按内容可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 ◆人物描写的方法: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等。 ◆景物描写的方法:白描与工笔、静态与动态、虚写与实写、写景角度等。 一、白描与细描(工笔) 白描: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山水田园诗多用此法。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细描:又叫工笔,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细致入微的刻画。文字绚丽华美。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细描和渲染相类,渲染多指写景,细描多指绘形。(此点只作了解,高考一般不会涉及) (2006年北京卷)移居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务农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答案: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旬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二、静态与动态 ◆景物描写如果只是静态,虽则秀美,终显死气,缺乏活力,所以静态画面须加上动态来增添生机;如果只是动态,虽有生机然终显杂乱。所以古诗中写景多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表述方式有:动静(视听)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相生。

- 1 -

<<雨后池上>> 刘颁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扬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 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答案:首先,运用白描的手法(第一句)直接说雨后池塘的平静,然后运用比喻的修辞(第二句)手法,将池水比作明亮的镜子,可以照的出檐楹。最后运用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诗人写东风将垂柳吹得飞舞,用动态的风景衬托出池水的静。 (2)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优美迷人的静态美。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作品注释:(1)淡磨:轻磨拂拭。古代用铜作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影。 檐楹(yán yíng):屋檐下厅堂前部的梁柱。 (2)垂杨:杨柳。 (3)荷:荷叶。 全文:

雨停了,风住了,池边垂柳苍翠欲滴。忽然一阵风起,万千杨柳枝条袅娜飘动。杨柳似有知,风雨中洗尽污浊,欣喜中乘风起舞。舞动时抖落一身水珠,洒向池中荷叶,传来嗒嗒万点声。 描写:

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明净的水面就像轻轻磨过的镜子映照着岸边房屋的倒影。忽然一阵东风吹起,长长的柳条随着清风袅娜起舞,树上的积雨被风摇落,洒向池塘,荷叶上发出了噼里啪啦的万点响声

三、虚写与实写

虚与实: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等 1、 2、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吟留别》 已逝之景之境。《虞美人》

[1]

3、 设想的未来之境。《雨霖铃》

虚景与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如姜夔的《扬州慢》。

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得意象,开拓诗中得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08江西)初入淮河四绝句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释》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

- 2 -

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四、写景的角度 角度:高低、俯仰、远近、大小、点面、视听、动静、虚实、声色、明暗、光影等。景物如果从一个角度去描写,就会因没有变化而显得太单调。所以古诗中写景往往会从多个角度去描绘。使景物俯仰有致,高低错落,远近、大小、虚实相衬;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相宜、明暗交织、光影和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9年湖北卷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照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 ◆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 高考真题展示: 例1、(2007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 答:(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等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 例2.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