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课程类教育资源开发现状、困境及政策建议-教育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9:11: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我国网络课程类教育资源开发现状、困境及政策建议

一、我国网络课程及相关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现状 随着Internet和宽带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特别是网络远程教育及其相关理论和技术已成为近年来热门的研究课题。与此相关的教育技术学科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各种研究领域的研究者和无数应用领域的实践者都抱着对网络教育极大的希望和憧憬进入这个领域。为顺应这种趋势和潮流,政府也很重视,专门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1] 但是在繁荣的表象背后,一些深层次问题也开始显现。很多业内人士,无论是研究者还是实践者目前都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教育的实际应用状况其实很不尽如人意!导致这种状况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网络上缺乏真正

有吸引力的高质量网络课程及相关网络教育资源供学习者选择。由于网络课程及相关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是网络教育发展的关键和重中之重。因此这一问题几乎成了目前制约网络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

其实,也不能说现在的网络教育资源少。国家和社会已为此进行了相当的投入。

2000年5月以来,为了落实《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快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步伐,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此工程共立项320个,经过几年的研制开发大部分已经完成。并且很多成果也已经通过了验收。应该说由

教育部组织的这个工程的验收成果代表了我国整体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水平。有文章对参与此工程项目验收的各类网络课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评价。[2][3][4] 归纳起来有如下特点:

(1)几乎所有的网络课程都非常重视教学内容的“讲解”、“演示”环节,尽可能将课程知识讲全、讲细,且大部分教学内容皆按印刷课本章节顺序编排。甚至相当一部分网络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呈现仍以大量的文字阅读为主,个别的仍存在着文字教材搬家的现象,有网上“电子书”之嫌。

(2)整体上讲,这些网络课程共同存在着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轻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互动性差,趣味性差。对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的研究性自主学习、情境学习、协作学习的设计、组织和实施手段,更是匮乏。

(3)教学(或学习)模式设计简单,主要基于呈现。基本模式为:

文字+图片+表格+电子讲稿(PPT)+动画(Flash)+流媒体 总结以上可以看出,整体上讲,现在的网络课程基本上是简单的网页“呈现”式的类“电子书”教学模式,我们简称它为“呈现”式学习模式。开发手段单一,很难连续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二、网络游戏与教育的结合是开发高质量网络教育资源的最有生命力的发展方向

从目前网络课程开发的现状看,并不是我们的网络课程数量太少,而是它的质量不尽如人意。板着一副面孔,不能够吸引学生。再多又有何用?网络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学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教师往往很难简单地强迫学生去做和学什么。优秀的网络课程要有吸引力,这是它区别于一般课程至关重要的特性。要走出困境,必须要解决吸引力的问题。

于是有人想到了网络游戏与教育的结合。文献[5]中提出了“游戏式网络课程”的概念。而在文献[6]中也最早提出了“游”的概念。

所谓“游戏式网络课程”是指在设计和开发网络课程时,借鉴或使用网络游戏的理论和技术来设计和开发网络课程,使学习者在学习时犹如游戏玩家玩游戏一样完成学习过程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的学习效率与以往“呈现”式的学习模式相比要高得多。要实现这种学习模式,必须要以全新的视野,重新审视我们以往已形成的网络课程的所有观念、理论和技术。 所谓“游”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且以教育而非纯娱乐为目的的网络游戏。与其它网络游戏相同,游也有竞争性、游戏性和趣味性。不同的是,游的内容更富于知识性和教育意义,它通过让参与者在虚拟的情境中完成各种任务从而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从以上游戏式网络课程和游的定义来看,二者强调的侧重点不一样。前者讲的是网络课程,后者讲的是游戏。但它们的共同点是一致的,那就是网络游戏与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