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18:42: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

一、基本信息

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学分:3 学时:54学时

适用对象:财经类院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及相关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与知识准备:《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等,学生需要初步掌握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二、课程简介

宏观经济学是财经类院校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学科共同课,是一门研究经济总体行为的经济学科,由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两部分组成。宏观经济理论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分析产出、消费、储蓄、投资、物价水平、利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学问题;宏观经济政策以理论研究为依据,主要分析政府财政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机制和效应。本课程以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为主体框架,并且融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为学习其它相关专业课程建立理论基础,而且能够掌握宏观经济学分析工具,用来认识和理解现实中的宏观经济,尤其是中国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学可大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一方面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以及宏观经济研究对象与框架,另一方面介绍国民收入及其核算理论,以及国民收入核算中的重要恒等式。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其中核心内容是总需求分析模型,包括二个具体模型: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扩大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并引入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在总需求分析模型基础上,又引入总供给曲线后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总需求与总供给共同决定国民收入的模型。第三部分为宏观经济学问题分析,主要是对四个主要宏观经济学问题进行探讨,即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平衡问题。第四部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目前动态、最新发展。主要包括各个学派的理论、观点与政策主张。

三、教学目标

宏观经济学是财经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教学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原理,帮助学生们了解西方国家的政府进行经济决策的机制与过程,客观地认识经济现象,并为学生们学习其他专业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实践,帮助学生们正确地运用宏观经济学中的有关理论来分析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对策。此外,鉴于宏观经济学是以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运行为研究对象,所以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老师们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与方法、结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以及中国的具体国情对其进行分析乃至批判。

四、教学资源

教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5版,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补充文献:

1、翔高教育经济学教学研究中心编写: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学习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学习与教学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3、曼昆著,梁小民等译:《经济学原理》(宏观)(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4、李晓西:宏观经济学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5、金雪军:西方经济学案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五、考核方案

平时成绩(30%) 期中考试(15%) 作业、考勤、随堂提问等(15%)

期终考试(70%) 100% 期终成绩(70%) 总评成绩(100%) 第二部分 教学大纲和要点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通过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宏观经济的基本运行流程,以及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和体系结构,让学生们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并调动或增强他们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兴趣。并且介绍宏观经济学中的有关总量指标的含义、核算方法以及各宏观总量指标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概述

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在回顾微观经济学产生与发展以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与宏观经济学进行比较,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核心理论等。主要是理解个量与总量分析的联系与区别。 二、宏观经济学的萌芽与早期发展 三、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与凯恩斯革命

需要说明凯恩斯革命的背景和内容,为此,应该比较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与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古典经济的不同,特别是要说明清楚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依据“萨伊定律”问题。 四、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简况 五、宏观经济学主要目标与体系结构 (一)主要目标

(二)研究对象与基本假定 (三)框架结构 (四)对学生的要求

有关本课程的授课、讨论、作业、考核等,提供参考书目、相关网站与答疑方式。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一、GDP的含义

在介绍GDP概念时,要对这一定义进行具体而详细的解释,特别是对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说明要深入,此外,要讲清楚“生产与销售”、“市场价值”、“产品与劳务”、“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等与GDP含义。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总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 三、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取决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重点解释这四部分的含义,以及它们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原因。 四、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解释说明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具体项目。 五、用增值法及其他方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六、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缺陷与弥补

第三节 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其他总量

一、GDP及其与GNP的关系 二、NNP及其与GNP的关系 三、NI及其与NNP的关系 四、PI及其与NI的关系 五、DPI及其与PI的关系 六、名义GDP与实际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