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课后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2 18:02: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二、试联系你所熟悉的语言,谈谈什么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并谈谈它们在语音中的表现或作用。

音高、音强、音长、音色是声音的四要素。语音既然是一种声音,那么这四要素也会在语音中表现出来。

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物体发音所以有高低的区别,一般来说,是由于在一定时间内振动次数即频率高低的不同,这同发音体的大小、粗细、厚薄、长短、松紧有关系。语音的发音体是声带。成年男人的声带长而厚,所以音高低;成年女人的声带短而薄,所以音高高。老人语音的音高低,小孩语音的音高高,道理也是一样。这是就语音的绝对音高来说的。在汉语普通话和方言中,声调高低升降的变化主要由语音的音高来决定。声调的音高是相对音高。

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表现为音波振幅的大小,它同发音时用力的大小有关。语音是由气流冲击声带发出来的。呼出的气流强,音波振幅大,语音就强;反之,就弱。现代汉语普通话有轻声的现象,这主要是发音时音强较弱表现出来的。

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声音的长短同发音时间的长短有关。发音时振动时间长,声音就长;反之,就短。一般来说,语言缓慢时语音音长较长,语言急促时语音音长较短。有些汉语方言,如苏州吴方言、梅州客家方言、广州粤方言等,入声调显得短促,也就是说这些方言中入声调音长短,或者说非入声调音长比入声调音长长。

音色是指声音的本质或特色。声音的音色不同主要决定于振动的形式不同(包括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不同的音素(如i、ü),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造成的。很多地方的客家方言i、ü不分,都说成i了,这就是由于发前高元音ü时不把唇形拢圆的缘故。

五、解释术语

1.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不同的角度划分出来的。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女人”由n?ren共五个最小的语音单位构成。其中n、ü、r、e的音色各不相同,而且不能再行细分。这些最小的语音单位便是音素。

2.辅音 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中华”(zhōnɡhuá)中的zh、nɡ、h是辅音音素。

3.元音 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文化”(wénhuà)中的u、e、ɑ就是元音音素。

4.音位 音位是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例如:“n”和“1”在北京话里可以区别意义,“南”音nán,“蓝”音lán,“n”和“1”便是两个音位。

5.字音 是研究汉字时把一个方块字的音分三部分:声母、韵母和声调。声母在前,韵母在后,构成西洋语音学的音节,音节相当于声韵结构,声韵结构加上声调就是字音,声调(字调)是字音不可少的成分,但不是音节(声韵结构)不可少的成分(英语音节没有声调),可见,字音不等于音节。

6.声母 声母是位于音节的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普通话”(pǔtōnɡhuà)中的p、t、h就是声母。

7.韵母 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普通话”(pǔtōnɡhuà)中的u、onɡ、uɑ就是韵母。

8.声调 是音节里依附在音素上的音高变化格式。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是因为汉语的音节总是伴随着几个固定的表义的音高格式,比如[ai](挨、矮、爱)音节依附着平、曲、降三种音高格式。英语是没有声调的语言,它有音节[ai](我),但没有平、升、曲、降等表义的音高格式。“I”(我)随便念几种音高格式都不能区别意义,只起语调作用。所以,声调不是音节里不可少的成分。

六、声母和辅音有何不同?韵母和元音有何不同?

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明”(mínɡ)中的nɡ。有的辅音如n,既可以作声母又可作韵尾,如“南”(nán),前面的n是声母,后面的n是韵尾。有的音节开头没有辅音,元音前头部分是零,叫做零声母。

韵母和元音也不相等。韵母有的由单元音、复元音构成,如“大”(dà)、“家”(jiü)、“台”(tái)中的ɑ、iɑ、ɑi;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如“根”(ɡyn)、“空”(kōnɡ)、光(ɡuünɡ)中的en、onɡ、uɑnɡ。

四、根据所提供的声母,写出它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k:舌面后(舌根)、送气、清、塞音 2.ch: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3.n:舌尖中、浊、鼻音 4.x:舌面前、清、擦音

5.z: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九、试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方面分辨下列各组声母的异同。

1.ɡ——k 同:舌面后(舌根)、清、塞音。

异: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

2.f——h 同:清、擦音。

异:前者是唇齿音,后者是舌面后(舌根)音。

3.zh——z 同:不送气、清、塞擦音。

异:前者是舌尖后音,后者是舌尖前音。

4.b——p 同:双唇、清、塞音。

异: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

5.m——n 同:浊、鼻音。

异:前者是双唇音,后者是舌尖中音。

6.q——c 同:送气、清、塞擦音。

异:前者是舌面前音,后者是舌尖前音。

十、写出并读准下面《太平歌》和《采桑歌》每个字的声母,并按发音部位重新排列。

1.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 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

2.春日起每早,采桑惊啼鸟。风过扑鼻香,花落知多少。 先读写歌中每个字的声母,然后排成下表:

双唇音 鼻报(b) 扑平(p) 每明(m) 唇齿音 风方(f)

舌尖前音 早子(z) 采此(c) 桑颂(s)

舌尖中音 多东(d) 啼太(t) 鸟难(n) 落亮(l) 舌尖后音 知众(zh) 春唱(ch) 少笙(sh) 日(r)

舌面前音 惊久(j) 起齐(q) 香喜(x) 舌面后音 过歌(ɡ) 口(k) 花欢(h) 零声母 夜(?或零声母)

三、分别按韵头、韵尾分类,韵母各可分成哪些类?

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分,韵母可分成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

开口呼 韵母不是i、u、ü或不以i、u、ü起头的韵母”。(onɡ是合口呼) 齐齿呼 i或以i起头的韵母。(ionɡ是撮口呼) 合口呼 u或以u起头的韵母。 撮口呼 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

按韵尾分,韵母可分为无韵尾韵母;元音韵尾韵母,即有元音i、u(o)作韵尾的韵母;鼻音韵尾韵母,即有鼻音n、ng作韵尾的韵母。

五、根据所提供的发音条件,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单韵母。

1.舌面、前、高、圆唇元音(ü) 2.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e) 3.舌面、后、高、圆唇元音(u) 4.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ê) 5.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o) 6.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i[?]) 7.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ɑ[A])

六、将下列单韵母的发音条件写出来。

1.ɑ[A]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2. -i[?]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 3.u[u]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4.er[?]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 5.-i[?]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6.e[?]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七、试述普通话韵母的结构。下列各字音的韵母结构是怎样的?试用表加以分析。

韵母结构可以分为韵头、韵腹、韵尾。韵头只有i、u、ü三个,出现在韵腹前面。韵腹是韵母的主干,一般由ɑ、o、e、ê充当,i、u、ü、-i、er也可以作韵腹。韵腹念起来清晰响亮,是主要元音。韵尾在韵腹后,只有i、u(o),n、nɡ四个。

韵腹加韵尾或无韵尾,叫韵身或韵。 题中所列各字音的韵母结构列表分析如下:

韵母 汉字 韵头 韵腹 航(hánɡ ) 海(hǎi) 表(biǎo) 扬(yánɡ ) 安(ün) i i ɑ ɑ ɑ ɑ ɑ 韵尾 i u nɡ nɡ n 韵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