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6:20: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雄蝇 请回答: 3 83 81 81 8(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________;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 (3)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B 原始生殖细胞是体细胞,它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 2.B 卵原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3对同源染色体。

-可编辑修改-

3.C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四个精子,两种类型,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一个卵子,一种类型。

4.A 依题意,可知C1可能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的细胞或减数分裂结束后形成的细胞。C2、C3的染色体数相同,但DNA数可能不同,C4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故C1不可能是C4的子细胞。

5.C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开;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复制的相同基因分开。

6.D 洋葱根尖只进行有丝分裂,无联会现象。

7.C 图A是精细胞变形形成的精子,属于精子形成过程,A错误;图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属于精子的形成过程,B错误;图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属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C正确;图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属于精子形成过程,D错误。

8.B 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其染色体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B错误。

9.C 二者最大区别是染色体行为不同;有丝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无联会,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DNA分子数目不变,结果是分裂后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与分裂前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分裂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均减少一半。

10.C 依题意可知,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甲细胞均等分裂,则甲为初级精母细胞,该个体为雄性,若乙细胞不均等分裂,则乙为次级卵母细胞,该个体为雌性,A项正确;甲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因此甲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2,乙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所以乙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1,B项正确;甲、乙细胞中均有两个染色体组,C项错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在甲细胞分裂完成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遗传物质不一定相同,D项正确。

11.A 该生物体的正常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图示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故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项错误;染色体①和④是同源染色体,若①上有基因A,则④上可能

-可编辑修改-

有A或a,B项正确;染色体③和②是同源染色体,若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C项正确;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2对同源染色体,D项正确。

12.C 该精子和该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含44条常染色体和XY两条性染色体,发育为男性。

13.C 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A正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等位基因存在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所以一条染色体上不可能存在等位基因,C错误;X、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其同源区段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正确。

14.A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常用一对大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其中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是,隐性基因则用该小写字母表示,因此Y与y可表示一对等位基因,A正确;XY、yy、YY均不能表示一对等位基因,B、C、D错误。

15.C 细胞核内的DNA存在于染色体上,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DNA,A错误;正常情况下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但在分裂过程中由于DNA复制,使得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B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基因的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一致,C正确,D错误。

16.C 萨顿认为“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因此萨顿推测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A项正确;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B项正确;不同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不同,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并且基因数目不一,因此不同物种的细胞中基因数量和染色体数量的比值是不定的,C项错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无法自由组合,D项正确。

17.B 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这对同源染色体上存在4对以上的等位基因,A项错误;基因的分离定律是研究一对等位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所以图示所有等位基因在遗传时均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项正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研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因此图中茎高和花色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项错误;由于在有显性基因存在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所以甲染色体上所示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该生物体内不能全部观察到,D项错误。

18.B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新名字,叫做“基因”,A项正确;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可编辑修改-

B项错误;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项正确;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相对位置的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项正确。

19.D 该人伯父患色盲(XbY),则其祖母、祖父的基因型为(XBXb、XBY),其姑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且各占1/2,其表妹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概率分别为3/4、1/4。此人(XBY)与其表妹婚配,子代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4×1/4=1/16。

20.C 要想根据子代表现型就能确定性别,控制标志性状的基因一定在Z染色体上。双亲基因型为ZaZa×ZAW。

21.D 一部分生物的性别与性染色体有关;X、Y染色体是一对异型同源染色体;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遵循遗传规律。

22.A 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主要有XY型和ZW型;其中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同型,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异型,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A正确。

23.B 由于有两条X染色体,推知该个体为雌性,产生的是卵细胞,两对等位基因的个体能产生4种不同类型的配子。

24.D 女孩的两条带有色盲基因的X染色体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而男孩带正常基因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XBXb×XbY。

25.A 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特有的片段Ⅲ上,A正确;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特有的片段Ⅲ上,B错误;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都表现为伴性遗传,所以致病基因可能位于Ⅰ区域、Ⅱ区域或Ⅲ区域,C错误;位于Ⅱ区域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表现不一定一致,D错误。

26.D 图A、B所示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每个染色体上有染色单体,可表示次级精弱细胞或次级卵细胞或第一极体,两个图示的差异反映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由,A、B正确,不符合题意;图C、D所示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此时细胞中应该没有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27.D 由题意可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设致病基因为a。由于7号患病,可推知5号的基因型为XAXa,由于5号的父母均正常,所以5

-可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