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互补的意义及影响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21:53: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儒道互补的意义及影响

摘要 儒家和道家一直是两种矛盾的思想,一主张“入世”,另一个主张“出世”。但是中国古代却有很多文人政客能够把这两种矛盾的思想统一并加以利用。儒道互补的思想对当时的不少文人政客都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儒道互补 出世 入世 独尊儒术 互补 1. 儒道互补的含义及内容

“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用三个最精炼的词语来概括:一个是天人合一,一个是内圣外王,还有一个是儒道互补。这三个词语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表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质。 中国哲学具有十大特点儒道互补正是中国文化中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的两股力量。儒家的精神和道家的智慧构成一种周延的哲学形态,即儒家以道家为因,道家以儒家为果,而儒道之间又分享着共同的一元、自因和时间性哲学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就其内容和结构来看,儒道两家的思想无疑是主 体;就其特质来看,儒道两家思想的互补最具决定性和典型的意义。在中国古代社会后期逐步确立的儒释道多元互补的稳定的文化结构中,儒道两家思想的交融互补居于首要的和基础的地位。因而,了解儒道互补,对于把握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和深层底蕴,都是至关重要的。 儒道之互补,是以两家学说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广泛而又明显的差异为前提的。。它们各有长短得失,且此家之长正为彼家之短,反之亦然,从而使得两家思想的互补成为必要和可能。

2. 儒道互补的意义及影响

儒道互补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论古代帝王还是文人雅士

都有收到儒道互补影响的人如汉武帝刘彻、文豪苏轼都受到儒道互补的影响。

从古至今,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多次文化整合。而士人是一个具有文化特质的社会阶层,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是社会的精英。因此,在乱世或每一次社会变革与文化整合当中,士人阶层往往成为时代的先锋,社会与文化前进的推动者,亦或某种社会风气、时代思潮的倡导者。然而在“道不行”、“邦无道”的国家动荡衰亡的乱世中,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士人们却往往成为政治集团间权力倾轧的牺牲品。于是,在仕途名利与个体自由之间,在“出”与“入”之间,使得古代士人的人生理想出现激烈

的矛盾,造成人格冲突,使士人们形成了一种相互平衡调剂的双重人格——儒道互补之双重人格,即“入世”及“出世”, 正所谓得志之时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将个人抱负付诸实践;失意之时则独善其身,归隐山林,做个天地任逍遥的隐士。

上面谈到的是儒道互补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影响,但是儒道互补也对中国古代统治阶级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道家思想包括黄老派和老庄派两大派别,黄老派主张依道生法依法治国、宁静无为休养生息,侧重于安邦治国,并成就了汉唐盛世,所以民间有盛世道、乱世佛、由治到乱是儒家的说法。但是由于黄老派主张统治者要宁静淡泊,对统治者有一定的束缚,所以黄老思想只是社会大乱之后的急救包,一旦繁荣来临,统治者就会丢弃这个束缚自己的政治思想,或者直接暴政,或者借儒家仁政的名义实施暴政(即外儒内法)。尤其是从外施仁义而内多欲的汉武帝开始,独尊儒术罢黜百家,黄老道家受到严厉打击,人才凋零、著作多失,于是主张修身养性的老庄派反而成为了道家思想的正统,外圆内方儒道互补的人生观在政治高压下,也成为了知识分子的青睐和向往。

由此可见儒道互补不仅仅对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影响,也对中国古代统治阶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儒道互补的事例及分析

中国古代有很多文人乃至统治阶级都受到入道互补的影响,汉武帝刘彻无疑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一位。

武帝即位后便开始实行自己的政治方略:安排自己信任的人掌管朝中大权,如让舅舅田蚡做太尉,掌握军权。同时,许多的儒生也被他重用。为了更多地选拔人才,武帝还下诏命令全国官吏向中央推荐人才,当时叫做\贤良方正\。有名的董仲舒就是在这次推荐考试中得了第一名。武帝召见他,探询治国的良策。董仲舒便将自己的一整套经过发展的儒家治国思想说给武帝听,武帝非常赞赏。

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对原来孔子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融进了法家和阴阳家等其他学派的思想。首先是思想上的统一,即独尊儒家的学说。其他有宣扬君主权利来自上天的赐予,使皇权神化,以及实施仁政,强调法制,即\德主刑辅\,先对百姓进行教育,教育无效时再用刑罚来镇压,这是一种刚柔相济的治国方针,在被武帝采用之后,成为此后汉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原来以道家思想为中心的无为而治,汉武帝觉得已经不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董仲舒以儒学为主体和外壳,杂揉各家思想,以阴阳五行学为哲学原理建立起具有神学色彩的新儒学体系,用“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天

授”、“三纲五常”、“春秋大一统”等观点,将君主统治影射到天道上,天不变道亦不变,为帝王的统治提供了理论根据。董仲舒的学说是从维护汉朝的大一统出发的,他援引“春秋大一统”之精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把封建的大一统说成是天经地义不容更改之事。他认为应该损抑诸侯,尊王襄夷,一统乎天子,并使四海“来臣”。为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法宪制度和封建社会的秩序结构”提供了初步模板、打下了牢固的基础,遂独尊儒术。

虽然看似儒家和道家是相矛盾的,但是矛盾中激发灵感,使得儒家和道家相互补足,并且能够很好的利用这种入道互补的思想,我觉得这是汉武帝刘彻能够取得举得成就的原因之一。

总结 儒道互补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思想不仅仅影响了一类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文人骚客都有收到儒道互补思想影响的代表性人物。入道互补的思想是中国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可以应用到生活、管理、经济的各方各面,这是一种不会过时的具有永恒意义的重要思想

参考文献:[1]百度百科http://baike.http://m.35331.cn//view/2468315.htm(网页参考资料类格式)

[2]《秩序与自由:儒道互补初论》 作者:安继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专著、教材类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