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制习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2:20: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税制》

第一章 税收制度基本原理 一、术语解释 1.税收制度:税收制度的概念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理解。广义的税收制度是指税收的各种法律制度的总称,包括国家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税收管理体制.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以及税务机关内部管理制度。狭义的税收制度是指国家的各种税收法规和征收管理制度,包括各种税法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和其他有关的税收规定等。

2.纳税人: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的规定解决了对谁征税,或者谁应该交税的问题。纳税人是交纳税款的主体。

3.课税对象:征税对象是指根据什么征税,是征税的标的物,也就是缴纳税款的客体。 4.税率:税率是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反映征税的深度,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5.税制结构:税制结构指的是一国在进行税制设置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将不同功能的税种进行组合配置,形成主体税种明确,辅助税种各具特色和作用.功能互补的税种体系。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A. 5.D.

三、多项选择题 1.B.C.D. 2.A.B.D. 3.A.B.C.D. 4.A.B.C. 5.A.B.C.D.

四、判断题(判断对错) 1.对。 2.错。 3.对。 4.对。 5.错。

五、简述题

1.税收制度的概念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理解。广义的税收制度是指税收的各种法律制度的总称,包括国家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税收管理体制.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以及税务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具体可分为:(1)税收法律制度,即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各种税法.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办法和协定等。(2)税收管理体制,即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划分税收立法.税收执法和税收管理权限的制度。(3)税收征收管理制度。(4)税务机构和人员制度,即有关税务机构的设置.分工.隶属关系以及税务人员的职责.权限等的制度。(5)税收计划.会计.统计工作制度。狭义的税收制度是指国家的各种税收法规和征收管理制度,包括各种税法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和其他有关的税收规定等。

1

2.税制体系指的是一国在进行税制设置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将不同功能的税种进行组合配置,形成主体税种明确,辅助税种各具特色和作用.功能互补的税种体系。由于税制体系涉及的主要是税收的结构模式问题,所以也称为税制结构或税收体系。

3.尽管每一个国家的税制体系都有它具体的形成和发展原因,但从总体上看,影响税制体系的主要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并决定税收体系的最基本因素。这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是指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经济结构。从世界主要国家税制体系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大致经历了从古老的直接税到间接税,再由间接税发展到现代直接税的进程,这种发展进程是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进程相一致的。在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必然以农业收入作为税收的主要来源,农业生产的非商品特点又决定了必须以土地和人口作为课税对象,我们把这种以土地.人口的外部标志作为计税依据等额征税,而不考虑纳税人负担能力的税种成为古老的直接税。随着工业.商业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工商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同时农业生产也具有了商品经济的特征,在这种以工商经济为主体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必然以工商经营收入作为税收的主要课税对象,这就形成了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收体系。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在经济和社会事务中的职能和作用得到加强,财政支出增加,相应地也要求增加更多的财政收入。所得税由于在财政上具有较好的收入弹性,在经济上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较少干预,在政策上能较好地满足经济稳定和公平分配的目标,因而在这一时期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形成了在西方一些主要国家以现代直接税为主体的税收体系。

(2)国家政策导向。税制体系的具体设置,一方面要体现税收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也是为实现国家的税收政策目标服务的。税收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主要工具,除了其特有的聚财功能之外,和其他许多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一样,要发挥调控功能,通过具体税种的设置对社会经济起到调节作用。这方面的因素近年来在我国税制体系的设置和调整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如为了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有效需求,开征了储蓄存款利息税(属于个人所得税);为了规范股票市场和证券交易行为,欲开征证券交易税。为了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欲开征遗产和赠与税等。

(3)税收管理水平。一国的税收管理水平对该国税制体系的设置也会产生影响。一般来说,流转税由于是对商品销售或劳务服务所取得的收入进行征税,征收管理相对较为简单。而所得税由于是对纳税人所取得的各项所得进行征税,涉及到税前扣除以及与会计制度的差异及协调等许多细节问题,征收管理相对较为复杂。因此,一国如果推行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收体系,必须有较高的税收管理水平为基础。

第二章 增值税

一.术语解释

1.增值额:增值额是指生产者或经营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2.增值税:是指以商品的法定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 3.消费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是指征收增值税时,允许将纳税期内购置的用于应税产品生产的固定资产已纳税款一次性给予扣除。

4.货物:货物是指有形动产,包括电力、热力、气体在内。

5.进项税额: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的增值税税额。 二.单项选择题 1.C

2

2.B 3.C 4.C 5.A

三.多项选择题 1.A. B. C. D. 2.B. D. 3.B. D.

4.B. C. D. 5.A. B. C. D.

四.判断题(判断对错) 1.对 2.错 3.对 4.错 5.错

五.简答题 1.

(1)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结构的合理化。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其最大特点是生产过程中分工很细,同一生产对象往往经过许多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生产部门来完成,其产品特点是经过的生产环节多,产品结构中外购件所占的比重大,反映在以商品全部价值为课税对象的流转税上,随着流转环节的增加和产品结构中外购协作件的增加,产品的税负也不断增加。增值税是按增值额课税,同一产品不论其流转环节多少,只要最后售价相同,税负就一致,有利于促进专业化.协作化生产方式的发展。

(2)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增值税是按增值额课税,v+m对企业来说是增值额,对整个社会而言,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国民收入,因此增值税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长,税收收入稳定,不受流转环节多少的影响。

(3)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值税按增值额课税,各环节增值额之和等于该产品的最终销售额,按商品的最终销售额计算退税,可以将该商品在生产.流通全过程缴纳的全部税款退给企业,既准确又彻底,可使该商品以完全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国商品的竞争力。对进口商品征增值税,根据进口商品的进口金额和增值税税率计算的增值税税额,相当于国内同种商品在生产.流通环节缴纳的全部增值税税额,可以做到平衡进口商品和国内商品的税负,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2.实行增值税的国家在计算应纳税额时,都允许将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外购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流动资产的已纳税额予以扣除,也就是在计算法定增值额时,允许扣除外购流动资产的已纳税额,但对外购的机器、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的已纳税额是否给予扣除,各国的增值税法则做出了不同的规定,于是形成了以下三种类型的增值税:

消费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是指征收增值税时,允许将纳税期内外购的固定资产已纳税额一次性给予扣除,即纳税企业用于生产的全部外购生产资料都不课税,就整个社会而言,课税依据实际上只限于消费资料,故称消费型增值税。

收入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是指征收增值税时,只允许扣除相当于当期外购的固定资产折旧部分的已纳税额,就整个社会而言,课税依据相当于国民收入,故称收入型增值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