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概论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6 15:30: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纪录片概论

填空10个,20分 名词解释5个,30分‘ 简答3个 ,30分 论述(二选一) 填空:

弗拉哈迪 美 《北方的纳努克》

维尔托夫 苏联 “电影眼睛”派 《前进吧!苏维埃》 中国第一部电视纪录片《英雄的信阳人民》 旁观的美学原则导致直接电影 在场的美学原则导致真实电影 我国电视史上第一部大型电视系列片《丝绸之路》

京派纪录片 《望长城》 纪实性拍摄 纪实风格 开辟道路

吴文光 1990 《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 新记录运动 流浪艺术家在北京寻找艺术理想的故事

简答:

(一) 纪录片的起源与发展:7个流派(代表人物和作品和特点)

①早期纪实电影(不用写具体的内容) 卢米埃尔兄弟《工厂大门》 ②弗拉哈迪与纪录片的雏形 。弗拉哈迪是记录电影的创始人,代表作《北方的纳努克》。 他强调画面的本身的表现力,而不是通过剪辑的手段来实现。 ③维尔托夫与他的“电影眼睛”派

他认为电影的本质在于如实的记录事实。 认为摄影机比人的眼睛更加真实可信。

他的纪录片具有诗意的风格,代表作《前进吧!苏维埃》 ④格里尔迅与英国记录电影运动 格里尔迅是英国记录电影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纪实美学,强调纪录片要面对现实,主张“创造性的处理生活场景” 认为纪录电影不是娱乐大众的一种手段,而是应该担负起教育民众的功能。 代表作《漂网渔船》,生动地展现了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劳作。⑤伊文思的诗意现实主义 坚持“真”比一切都重要的原则,要如实的反映时代气息

他拍摄的影片大多反映世界各国人民正义的民族解放斗争和反法西斯斗争 代表作《桥》《四万万人民》 ⑥美国的直接电影 美国直接电影是一种现场拍摄、非虚构的电影类型。摄影机永远是旁观者,不干涉、不影响事件的过程。 旁观的美学思想导致直接电影的产生 代表作《初选》。⑦法国的真实电影 法国真实电影是根源于纪录片的写实主义的电影类型 在场的美学思想导致真实电影的产生 代表作《夏日纪事》 (二) 人类学和人文社会纪录片的区别

人类学纪录片:含义:最早形成,最具有国际性,最能为不同民族的人共同欣赏和理解的纪录片。“风城国际纪录片节” 特点:人类学纪录片把主要的目光投向相对于一个社会主体民族以外的那些民族,投向人类生存表象背后,挖掘和记录不同民族的历程。探讨人类文明渗透于各民族文化的不同状况。 人文社会纪录片:含义:指那些以普通人和当下的社会现实为记录对象,主要从人文的角度去反映和展现的纪录片。注重对社会各个阶层人群生活状态的记录和反映 特点:人文社会纪录片则把注意力集中在社会的主体民族上。 (三)纪录片的审美特征 (1)多重境界的真实美

①真实美是纪录片美的前提,也是纪录片美的来源。

②暴漏现实,将丑转化为美。所谓丑,是指偏离了事物正常位置,或者偏离了人的心中觉得应该如此的位置。

③真正触及生活本质的片子,在某种程度上都隐含着对现实残酷庸俗一面的否定。 (2)历史意识下的人文美

①人文美首先体现在它是善的。

②纪录片的人文美建立在个体化的形象上。 ③情感性是纪录片的人文内容升华成美的基础 (3)剪辑后的过程美 没有过程就没有纪录片

名词解释: (一)“京派文化”,“京派纪录片”和“海派纪录片”

京派文化:①京派文化——“北派“: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文学创作中心南移。 ②京派文化的双重内涵:一方面驻足于国家制度,文化之内,这一特点遮蔽了北京作为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

另一个方面又面向北京特有的胡同文化特色。 ③代表作:《望长城》《生活空间》

京派纪录片:①京派纪录片从题材选择上来看,明显在历史和现实之间顾盼。机油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人物的关注,也有对京城百姓日常生活的关心 ②京派纪录片已经注意到对人的主题的展现 ③京派纪录片中对“胡同生活“的表现也蕴含了京派文化幽默乐观的色彩。 ④代表作《望长城》《生活空间》

海派纪录片:①海派纪录片的主要代表是上海电视台创作群体的作品。 代表作:《纪录片编辑室》

②海派纪录片注重现实题材、平民视角以及平民意识形态的表达。

③长于抓取生活细节,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现实责任感和时代意识。 (二)西部纪录片特点

(1)偏好边缘题材:特别擅长于表现西部所特有的“异常美”,钟情于人类学题材和自然环境类题材。《最后的马帮》《沪沽湖畔摩梭人》

(2)强烈的思辨特色: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随中华民族的自然,历史,社会,文化诸多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考察和深入的思考。其独特的见解蕴含思辨的力量。 ②是对道家思想的继承,讲求“天人合一”

(3)丰富的文化内涵:注重从文化的角度去切入历史和现实,在文化的背景下来深沉的反思中华民族的过去和未来。 (三)汇编电影

是由苏联记录电影工作者艾瑟.苏勃在20世纪20年代确立的一个片种。在西方被称为“汇编电影”。一般指利用过去已拍摄的资料片(有时也辅助新拍的素材)编辑而成的纪录片。 (四)纪实主义,同期声和附加声

①纪实主义是一种创作观念,来源于“现实主义”,包含,语言,风格,题材,视角,叙事方式等多方面的问题。它强调的是表现主题的现实性和形式所具有的实在性。同时,纪实主义也是一种美学观念,它追求的是一种纪实美。 ②1991年,《望长城》的成功,标志着纪实主义创作手法在中国电视纪录片中回归。采用跟踪采访,现场同期声。

③同期声:主要是指画面上出现的人物的同步语言,这是一种直接的真实语言,这种声音对象性极强。

④附加声音(画外音,解说词,音乐):解说词是解说员播讲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它是作者理性思维的直接外化,用来解释,议论,抒情,介绍背景,表达情感等。音乐用来渲染气氛,表达情感。

(五)法国真实电影和美国直接电影的区别

①法国真实电影是根源于纪录片的写实主义的电影类型。

②美国直接电影是一种现场拍摄、非虚构的电影类型。摄影机永远是旁观者,不干涉、不影响事件的过程。

③法国与美国的真实电影最大不同在于法国可让导演介入,如1961年《夏日记事》,影片始终在讨论一个抽象的,有关于人的生活是否幸福的问题。

④而美国的真实电影则强 调导演置身事外,不干涉事件进行。

(六)旁观的美学思想和在场的美学思想 旁观的美学思想:

①所谓旁观的美学思想是相对于格里尔迅以来“教化”式的纪录片而言的,是指纪录片的制作者以旁观的态度如实记下事物的过程,不以任何方式干扰和妨碍事物自身的进程。 ②旁观的美学思想导致直接电影的产生

在场的美学思想:①所谓的“在场”是指拍摄主体作为语言交流中的一方,并使观众能够明确意识到其存在的呈现。

②在场的美学思想导致真实电影的产生

论述:(二选一)

(一)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四个阶段 (1)纪录片创作的起步期

①纪录片的起步期是以电视为载体的纪录电影,带有浓厚的新闻纪录电影色彩 ②中国电视纪录片脱胎于新闻纪录电影

③1958年,中央台播出了第一部电视纪录片《英雄的信阳人民》 (2)纪录片创作的发展期(1979-1990) ①从小众传播走向大众传播 ②风光片和政论片为代表 ③主题先行成为突出特征

④1979年6月,中日合拍我国电视史上第一部大型电视系列片《丝绸之路》 (3)纪录片创作的繁荣期(1991-1996)

①题材突破山水风光的局限拓展到普通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②1991年,《沙与海》成为国内第一部获得亚广联国际纪录片奖的作品,此后中国纪录片不断向国际大奖进军

③《望长城》的成功,确立了纪实性拍摄,访谈,现场录音,长镜头等一套新的记录方法,为纪实风格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④1993年,央视:《东方时空 生活空间》创办,定位:“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⑤《纪录片编辑室》,1993年上海电视台创办,是第一个以纪录片命名的电视栏目,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4)纪录片创作的拓展期

①创作风格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②纪录片的娱乐功能彰显 ③代表作:张以庆《英与白》 (二)“京派纪录片”和“海派纪录片”

京派纪录片:①京派纪录片从题材选择上来看,明显在历史和现实之间顾盼。机油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人物的关注,也有对京城百姓日常生活的关心 ②京派纪录片已经注意到对人的主题的展现 ③京派纪录片中对“胡同生活“的表现也蕴含了京派文化幽默乐观的色彩。 ④代表作《望长城》《生活空间》

海派纪录片:①海派纪录片的主要代表是上海电视台创作群体的作品。 代表作:《纪录片编辑室》

②海派纪录片注重现实题材、平民视角以及平民意识形态的表达, ③长于抓取生活细节,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现实责任感和时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