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教学设计(4课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7:40: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题:按不同标准分类

授课时间:月日 星期第周 总47课时 主备人:赵斯宝 教 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92页例1和“想想做做”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分类整理的用处,并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整理数据,能根据整理的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到生活中去调查收集的数据,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根据一种标准分类整理。 教学难点: 掌握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提问: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你最喜欢参加什么活动?学生交流。 我们经常组织的活动有跳绳、踢毽子、投篮。同学们最喜欢哪一项活动?你有办法帮老师快速地了解到结果吗? 学生如果能举手回答,就听听他们的方法;如果没人举手,就告诉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能帮老师想到一种快速了解结果的方法。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参观校园的一角。 二、交流共享 1、出示情境图。 提问: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生1:图中有老师和学生。 生2:他们有的做游戏,有的看书,有的下棋。 师:他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而且还非常有意义,我们大家在课后也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提问:你想知道些什么?如果学生未能想到,教师可以先示范:我想知道老师比学生多多少人?然后学生思考交流。 指出: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要先知道他们的人数。 怎样才能知道图中的人数呢?引导: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 2、提问:你打算怎样分类? 指名说: (1)可以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 (2)可以按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 (3)可以按性别分成两类;?? 提问:你想怎样表示人数呢?学生回答:可以画“√”表示;可以用“Ο”表示;有一个人就画一个人?? 下面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标准分一分,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类的结果。 展开活动。 3、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分析结果。 (1)选择学生分类的结果,提问:从这里你能看出是按什么分类的吗?生答:能(不能)。师:首先要把分成的几类一一写出来(如果未写,指导学生将分类的情况写清楚。)。 提问:现在,你能清楚地知道各有多少人吗?学生根据出示的结果逐一回答。 (2)出示其他的分类结果,指名说说从中知道些什么? 复备栏 (3)将几种分类的结果放在一起,小组交流:你还知道些什么? 生1:老师和学生一共有15人; 生2:老师比学生少9人; 生3:做游戏的人最多,下棋的人最少; 生4:看书、下棋和做游戏的一共有15人。?? (4)师:这些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结果,你能掌握吗? 提问:你认为分类整理时最关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最关键的是确定分类标准。(板书:分类标准) 4、回顾刚才的整理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学生交流: (1)分类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图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 (2)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小结:通过分类整理,可以获得多方面的信息,用自己的方法将结果表示出来,这就经历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三、反馈检测 1、谈话:我们学校准备成立兴趣小组,有航模、唱歌、美术、舞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参加哪一个? 下面分小组活动,用你喜欢的方法把人数记下来。实物展示:说说你是怎么进 行统计的?从你整理的结果看,你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提问:可以怎样分类?生答:按颜色和形状分。出示图下的表格,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整理结果。 3、谈话:老师在课前收到了大家带来的一些照片,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先逐一出示然后出示全部)。 这些照片,可以怎样分类整理?引导学生从照片上人数的多少分成两类:个人照和合照;从照片的横拍和竖拍分成两类;从照片上男生和女生分成两类。?? 4、谈话:最后,老师想把我们班的同学分一分。先请组长汇报一下你们组的人数,你是怎么知道人数的?引导学生说出:是数出来的,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提问:你能按不同的标准分一分吗?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集体交流其中一个小组的分法。 四、反思总结 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在实际生活中,有的时候需要分类整理,才能回答有关的问题。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授课时间:月日 星期第周 总48课时 主备人:赵斯宝 教 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94页例2和“想想做做”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数据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调查和记录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画“正”字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提问:同学们,你今年几岁?学生交流:有的8岁,有的9岁。 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同学中哪个年龄的人数比较多,怎么办呢?是不是可以把大家按照年龄分一分呢? 是的,要知道大家的年龄情况,单凭眼睛是看不出来的,需要一个一个地问清楚,并把这些数据记录下来,才能知道结果。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交流共享 1、分组活动:调查一下你们小组中8岁和9岁的人数各有几个?交流结果,并说说你们是怎样记录的。 在大家的调查和记录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数据,下面我们来整理一下,(出示各小组记录的结果)把这些数据合起来,就得到了老师想要的结果。 2、师:老师还想了解我们同学有无蛀牙情况。 (出示图片)蛀牙是什么样的呢?老师给大家看一些图片。 下面请同桌之间互相看看,帮助你的同桌看一看、找一找,有没有蛀牙?有几颗? 现在把你看到的情况告诉给同桌,各人要记住自己的蛀牙情况。 老师想知道平时你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牙齿的?学生交流。指出:要想保护好我们的牙齿,首先应该做到坚持每天刷牙。 3、分组活动:小组内调查并做好记录。 4、提问:你们小组是怎样调查和记录的。 实物投影,出示记录的结果,指名说出是怎样记录的? 将几种不同的记录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它好在哪里? 5、整理填表。 出示表格,让学生根据要求准确地数出人数并填在表里。 集体交流结果,提问: (1)小组同学中,是有蛀牙的人多,还是没有蛀牙的人多? (2)在有蛀牙的同学中,有几颗蛀牙的人最多? 指名说一说,小结一下班级学生的蛀牙情况,作出恰当的指导。 追问:你还能想到什么?交流。 6、提问:回顾统计活动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集体交流,生1:通过统计,能清楚地了解了小组同学的蛀牙情况。 生2:画“正”字记录人数很方便,在生活中也可以用。?? 复备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