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试卷(一)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4 4:38: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语文版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试卷(一)

考生注意:本学科试题共四道大题,满分100分,时量120分钟。 一、书写(1小题2分,其它卷面分3分,共5分) 1. 抄写(2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语言积累与运用(15分)

2.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戏谑( ) 苦心孤诣( ) qiáo cuì ( ) 步履pán shān( )

3. 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滑稽 俗不可奈 B.嫌恶 恍然大悟 C.元勋 销声匿迹 D.嘟嚷 人情世故 4. 仿写句子(3分)

例句: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

仿句:我坐在教室突然想起,

5.《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课外“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请你将本学期课外读过的一部(或一篇)文学作品的梗概(或大体意思)写出来。(50字左右)(3分)

作品名称:

内容:

6.根据课文默写(5分,每空1分)

①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 ,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 ,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⑤有朋自远方来, 。(《论语》) 三、阅读(40分)

(一)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惟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7.作者说“读书好”,从上文找出能表明“读书好”的句子。(2分)

8.作者要求大家“读好书”,从上文看,作者的好书标准是什么?(2分)

9.作者还教给大家选择好书的方法,那就是 (2分) 10.“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九个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二)

开始的时候,我很满足于自己那由骯脏的板壁、熏黑的炭炉、简单的饭菜构成的生活,我总是自豪地倚在极为疼爱我的母亲身边,总是极自由地吃那令小朋友眼馋的永远吃不完的冰棍……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 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那段时间,除了几顿饭之外,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里少呆几分钟。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眼中深深的落寞。

时间飞逝,终于在中考过后的一个月,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 临行前,我穿上了母亲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衣裙。当我看见穿衣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我终于下了决心,转向母亲,吞吞吐吐却又异常清晰地说:“妈……您……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为什么?”母亲眼光黯淡了。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时已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您……”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轻轻推开我:“我去帮你弄点好吃的,食堂少油。”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

11.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这个家,对母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表明变化过程: → → 。(3分) 12.在下面写出3句表现“我”虚荣、无知的语句。(3分) 答:①

13.“我穿上了母亲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衣裙。”其中画线部分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