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习题与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23:12: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二)K+外流增多,窦房结P细胞最大舒张电位绝对值增大,与阈电位差距加大;4期内向电流If受到抑制,自动除极速率减慢。上述两种原因使自律性降低,心率减慢。 (三)复极过程中K+外流增多,使复极化加速,动作电位时程缩短,有效不应期缩短。 (四)Ach一方面使肌浆网Ca2+释放减少,另一方面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激活NO合成酶,使胞内cGMP增多),抑制Ca2+通道,减少Ca2+内流;加上动脉电位时程缩短,使胞浆内Ca2+浓度下降,心房肌收缩力减小。

(五)由于胞内Ca2+减少,使房室交界处慢反应细胞除极时0期上升幅度减少,速率变慢,故房室传导速度减慢。

14 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节后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与心肌细胞膜上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从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胞内cAMP增多,通过激活蛋白激酶和细胞内蛋白质磷酸化过程,产生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效应。具体如下:

(一)加强自律细胞4期内向电流If,使自动除极速率加快,窦房结自律性增高,心率加快。

(二)增加房室交界慢反应细胞Ca2+通道开放概率和Ca2+内流,使其0期上升幅度增大,除极加快,房室传导时间缩短。

(三)NE一方面增加Ca2+的内流以及加速肌浆网Ca2+的释放,使胞浆Ca2+浓度增加,心肌纤维收缩更趋同步化,促使心肌收缩有力和心缩期缩短;另一方面又促使肌钙蛋白对Ca2+的释放和加速肌浆网对Ca2+的摄取,使心肌舒张完全。

15 肾素本身对组织器官没有直接作用,它主要作为一种蛋白水解酶,使血浆中无活性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有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Ⅰ,进而相继产生血管紧张素Ⅱ和Ⅲ。血管紧张素Ⅰ对大多数血管没有直接作用,只是作为血管紧张素Ⅱ的前体,但有人认为其可刺激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理作用是:(一)使全身微动脉收缩,血压升高,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加;(二)促使醛固酮释放,保钠保水,扩充血容量;(三)促使血管升压素、ACTH的释放,抑制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使血压升高所引起的心率减慢效应明显减弱;(四)使交感缩血管紧张活动增加,并可增强渴觉,导致饮水行为;(五)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NE增多。总之,上述作用最终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血管紧张素Ⅲ的缩血管效应虽比血管紧张素Ⅱ小,但促使醛固酮分泌、保钠贮水和扩充血容量的作用比血管紧张素Ⅱ强,因此也有一定升压效应。其在血压远期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论述题

1 左心室的一个心动周期,包括收缩和舒张两个时期,每个时期又分为若干期或时相,通常以心房开始收缩作为一个心动周期的起点。

(一)心房收缩期 心房开始收缩前,心脏处于全心舒张期,此时,心房和心室内压力都较低,接近0kPa。但因静脉血不断流入心房,新房压略高于心室内压,房室瓣处于开启状态,血液由心房顺房-室压力梯度进入心室,使心室充盈。而此时心室内压远低于主动脉内压,故半月瓣是关闭的。心房开始收缩,心房容积缩小,房内压升高,血液被挤入心室,使心室血液充盈量进一步增加25%。心房收缩持续约0.1秒,然后进入舒张期。 (二)心室收缩期 包括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

1、等容收缩期 心房舒张后不久,紧接着心室开始收缩,心室内压力开始升高;当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心室内血液开始向心房返流,并推动房室瓣使之关闭,血液因而不至于到流入心房。这时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压,半月瓣仍处于关闭状态,心室成为一个封闭腔;心室肌的强烈收缩导致是内压急剧升高,而心室容积并不改变。从房室瓣关闭直到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以致主动脉瓣开启前的这段时期,称为等容收缩期。其特点是心室容积不变,血液停留于心室,房室瓣和半月瓣均关闭,室内压升高的幅度大、速率快。此期约持续0.02-0.03秒。

49

3、射血期 等容收缩期期间室内压升高超过主动脉时,半月瓣被打开,等容收缩期结束,进入射血期。射血期的最初1/3左右时间内,心室肌强烈收缩,由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流量很大(约为总射血量的2/3),流速很快。此时,心室的容积明显缩小,室内压继续上升达峰值,这段时期称为快速射血期(0.11秒);因大量血流进入主动脉,主动脉压相应升高。随后,心室内血液减少,心室肌收缩强度减弱,心室容积的缩小也相应变慢,射血速度逐渐减慢,这段时期称减慢射血期(0.15秒)。 在快速射血期的后期,室内压已略低于主动脉压,但心室内血流因受到心室肌收缩的作用而具有较高的动能,血液仍以其惯性作用继续射血。

(三)心室舒张期 包括等容舒张期和心室充盈期,后者又分为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和心房收缩充盈期。

1、等容舒张期 心室肌开始舒张后,室内压下降,主动脉内血液向心室方向返流,推动半月瓣关闭;这时室内压仍明显高于房内压,房室瓣依然处于关闭状态,心室又成为封闭腔。此时,心室肌舒张,室内压以极快的速度大幅度下降,但容积不变。从半月瓣关闭到室内压下降到低于房内压,房室瓣开启前的这段时期,称为等容舒张期,持续约0.03-0.06秒。此期特点除室内压快速下降外,其余同等容收缩期。

2、心室充盈期 当室内压下降到低于房内压时,血液顺房-室压力梯度由心方向心室流动,冲开房室瓣并快速进入心室,心室容积增大,称快速充盈期,占时约0.11秒;此期进入心室的血液约为总充盈量的2/3。随后,血液以较慢的速度继续流入心室,心室容积进一步增大,称减慢充盈期(0.22秒)。此后,进入下一个心动周期,心房开始收缩并向心室射血,心室充盈又快速增加。即所谓心房收缩充盈期,该期与减慢充盈期最后一瞬间相吻合占时约0.1秒。

在心动周期中,心室肌收缩和舒张造成了室内压的变化,从而导致了心房-心室以及心室-主动脉之间压力梯度的形成。而压力梯度是推动血液流动的主要动力,血液的单方向流动是在瓣膜的配合下实现的。

2 心室肌细胞兴奋时产生的动作电位由除极化(或称去极化)和复极两个过程组成,通常分为0、1、2、3、4期共五个时期。

(一)除极过程(0期) 心肌受刺激后,膜上Na+通道部分开放,少量Na+内流,膜部分去极化。当除极由静息电位-90mV达到-70mV阈电位水平时,膜上Na+通道大量开放,出现再生性Na+内流,Na+顺着浓度差和电位差快速大量内流,使膜迅速去极化,膜电位快速上升到+30mV。0期历史1-2ms,膜内电位从0mV上升到+30mV,称之超射。

(二)复极过程 心室肌细胞的复极过程比神经和骨胳肌细胞复杂,且耗时久,可包括三个阶段:

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 由于快钠通道很快失活,Na+内流停止,同时钾离子通道(Ito)激活,电位差和浓度差驱使K+快速暂短外流形成复极,膜电位迅速下降到0mV左右,历时10ms。0期和1期形成的尖锋,称为锋电位。

2期(平台期或缓慢复极化期) 复极化电位达0mV左右之后,复极化过程变慢,主要由Ca2+和Na+缓慢内流和内入性整流造成的K+缓慢外流引起。在平台期早期,几种正离子跨膜流动所负载的正电荷相等,使膜电位稳定在0电位水平;在平台期后期,由于Ca2+通道逐渐失活,而K+通道逐渐激活,Ca2+内流渐少,K+外流渐多,使膜电位逐渐下降,移行到3期。此期历时100-150ms,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 平台期末钙通道失活,而K+继续外流,且随时间而逐渐递增,形成K+外流的再生性过程,使膜迅速复极化达到-90mV静息电位水平。此期历时也较长,占时约100-150ms。。 4期(静息期) 3期之后膜电位稳定在-90mV,已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但离子分布状态尚未恢复。此期,由于膜内外离子浓度的变化激活了Na+-K+泵,通过耗能,将在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进入膜内的Na+泵出膜外,K+泵回膜内,恢复静息状态时Na+和K+的膜内外浓度。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