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汇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9:48: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五年级上册 甄金霞

1

地震防护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成因,知道地震会给人类造成

严重灾害。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避震的方法,提高学生自我保护

能力。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让学生明白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同时教育学生在困难中要学会关爱,学会互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地震资料,知道地震成因和给人类造成的危

害。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实践探究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

终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本课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图片动画等内容融合在一起,

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再现汶川地震的情景,激起学生探讨怎样应对地震的强烈欲望。 感知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教师通过有关地震新闻,引出问题:发生地震的原因是什么?它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教师总结:了解地震的特点,尤其是地震的前兆,并在地震来临时,选择合适的避险方式,掌握一些自我救护的方法,就能把地震造成的危害减到最小。 (二)发展阶段 1、原因和危害

(1)、学生汇报关于地震形成的原因相关资料。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形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烈,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2)、学生汇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如:摧毁公路、铁路、桥梁、水坝、楼房、伤害人和动植物等。 (电脑演示说明) (二)如何科学防护

(1)教师介绍大地震来临时是有些征兆的,如地面颠动,人站立不稳,出现地声、地光等。从地震发生到房屋遭到破坏,一般约有十几秒钟时间,如何利用这十几秒钟来进行科学防护,是非常重要的。 A、在公共场所避震 B、行走在路上避震 C、坐在行驶的车上 D、在楼房内

学生讨论交流结果,汇报方法。

(2)以学校生活为例,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地震来临时如何进行科学防护。

2

遇地震,先躲避,在桌子边上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预防踩踏记心里。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3)地震后如何自救和互救

(4)考察校园的不同区域,确定地震来临时避险的最佳位置和可以安全疏散的通道,把潜在的危险及状况标记在学校的平面图上。在此基础上,分小组设计不同区域安全避险、紧急疏散的方案和路线图。

学生按照自己提出的方法进行演练。

(5)演练结束,根据实际情况相互评价找出不足,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互助精神。

(三)教师总结,以演习结束活动。 课后拓展

课后讨论交流在家庭、公共场等如何采用科学方法进行防护。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