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6:12: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5)力拔山兮气盖世,_______________。(《项羽本纪》)

(6)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_______________。(《高祖本纪》) (7)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则弗复也。(《孔子世家》) (8)岁寒,_______________。(《论语》)

【答案】 (1). 小人穷斯滥矣 (2). 下自成蹊 (3). 仓廪实而知礼节 (4). 运筹帷幄之中 (5). 时不利兮骓不逝 (6).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7). 不悱不发 (8).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

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

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滥”“蹊”“廪”“帷幄”“骓”“悱”“凋”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①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她吃足苦头和付出牺牲,全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因此,我们决定把母亲节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成为全家的一个节日,我们要做一切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母亲高兴。

②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或别的盛大的节日一样隆重,我们决定用鲜花点缀房间,在壁炉上摆些格言,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请母亲安排格言和布置装饰品,因为在圣诞节她是经常干这些事情的。

③两个姑娘考虑到,逢到这样一个大场面,我们应该穿戴得最最漂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母亲把两顶帽子都修饰了一番,使它们显得挺好看。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作为纪念母亲这个节日的纪念品。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似乎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檐帽,不喜欢新的,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 11 -

的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加拿大】里柯克

④早饭后,我们做了一个出乎母亲意料之外的安排,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母亲一向是难得有这样一种享受的,因为我们只雇得起一个女佣人,在家里母亲几乎就得整天忙个不停。如今乡下正是风光明媚的时节,要是让她驱车游逛几十里,度过一个美好的早晨,这对她来说可真会是莫大的享受。但是,就在当天早晨,父亲有了一个新主意,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父亲说,出租汽车么,雇了一样得花钱,我们何不利用它又游玩又开到山上有溪流的地方去钓鱼哩。就像父亲说的,如果你要去钓鱼,前面就有个明确的目标,能提高你的兴致。我们大伙儿都感觉到,对母亲来说,有个明确的目标会更好些;再说,不管怎样,父亲昨天刚好又买了一根新钓竿,这就更自然而然地使他想起钓鱼来了。

⑤这样,我们便为这次旅行做好了一切安排,我们让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片,为了怕我们肚子饿,还准备了一顿便餐。母亲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放到一只篮子里,准备上车。车子到了门口的时候,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

⑥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而且他相信他能利用这段时间在花园里干点活儿,不过,当然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特别是,我们都知道,他果真留下来的话,准会闯祸。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帮着女佣做中饭,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在准备饭菜上,却是一点忙也帮不上。

⑦到最后,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尽管天气明媚,阳光灿烂,但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要是母亲出门,她没准会着凉的。他还说,他之所以想到出门去钓鱼,主要的是,这么一来就可以给母亲一点安静。他说年轻人很少能体会到,安静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关于他自己,他总算还够硬朗,不过他很高兴能让母亲避免这一场折腾。

⑧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母亲站在阳台上,从那里瞅着我们,直到瞅不见为止。父亲每隔一会儿就转身向她挥手,后来他的手撞到车后座的边上,他才说,他认为母亲再看不见我们了。

⑨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父亲钓到了各式各样的大鱼,维尔和我也都钓了,不过我们钓的鱼都不及父亲钓的那么多。至于那两个姑娘呢,在我们乘车一路去的时候,她们碰到不少熟人,还遇到几个熟识的小伙子,便在一块儿聊起来。这一回,我们大伙儿都玩得痛快极了。

- 12 -

⑩我们到家已经很晚,不过母亲猜到我们会回来得晚,她把开饭的时间推迟了,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准备着。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因为他在钓鱼时总是弄得一身脏的,这就叫母亲忙了好一阵子;接着,她又去帮女孩子们开饭。

终于,一切都齐备了,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鸡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帮着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这顿饭吃了好长的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13.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的标题“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主语是“我们”,隐含着“我们是怎么对待母亲的”的追问,该追问贯穿全文。

B. 孩子们向留下的母亲“欢呼了三次”,不乏天真烂漫。他们自私而不自知,还没学会真正为母亲着想。

C. “钓鱼”在小说中可谓作用多多,可以推进情节,可以塑造父亲的形象,可以间接揭示作品的主题。

D. 文章有不少小的场景,像留下母亲后,大家外出游玩的场景;归家后,全家人就餐的热闹场景,这些场景前后照应,意在表现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14. 小说中出现了多次情节的逆转,请概述这些情节,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15.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结尾段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答案】13. D 14. (1)情节逆转:情节一,为了过节,姐妹俩买了新帽子,理应穿戴一新的母亲,却依然戴着那顶旧帽子。情节二,本来计划带母亲美滋滋地兜游一番,却突然修改,变成去钓鱼,让父亲去试用他新买的钓竿。情节三,母亲帮大家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收拾齐全,准备上车时,大家却决定把母亲留下来。

(2)作用:本想让母亲轻松愉悦的举措一个个地被“我们”否决,情节的逆转打破读者的预期,造成意料之外的效果。表现了我们冠冕堂皇的自私。

15. (1)反讽。矮子们认为母亲最幸福一天是他们给的。但他们保证了自己的郊游,却排斥了母亲。(或他们提出要让母亲休息、安静,却最终让母亲为他们忙碌操劳。)如此还觉得

- 13 -

是对母亲的奉献,表象了孩子们习惯“被爱”的自私。

(2)对比。父亲、儿女的自私和母亲的无私形成鲜明的对比:母亲只要家人过得快活,就自然地、由衷地感到幸福,表现了母亲的“爱”的无私。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要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手法上、写作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D项“意在表现一家人的其乐融融”错误,表现的是家人的自私;他们在母亲节撇下母亲尽情享乐,而回家后又尽情享受美食,让母亲忙前忙后。故选D。 【14题详解】

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对概括小说情节的考查主要是从分析作品的结构来入手的。)本题中要求考生既要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串线索,又要注意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联系。多次情节逆转,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起到了出人意料、丰富小说内容,推动情节发展的艺术效果。如:“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但是……我们把计划稍微修改了一下……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母亲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放到一只篮子里,准备上车……到最后,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此段内容是逆转,本来为母亲过节,结果却让母亲在家做饭。逆转情节出乎人意料,非常吸引读者。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要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手法上、写作上的特点进行判断。)文章中“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点明了母亲忙碌时间之长,而儿女儿却任由母亲去忙碌,然而本质上是母亲在过节,应该享受儿女的照顾,此处与上文联系来看,显示了母亲的无私。此处为“对比”手法。“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此处更能说明母亲的无私;“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现实情况是母亲在做,他们什么也没有做,还说是为母亲“所做的一切”,这是明褒实贬的“讽刺”手法。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要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

- 14 -

手法上、写作上的特点进行判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小题。

①以“君子”为中国理想道德人格的典型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今天人们仍将“君子”作为人格美的典范。在孔子之先,君子主要指统治者,自孔子后才成为主要以道德为标志的理想人格。很多论著中都有这样的解释:儒家所推崇的君子,是指拥有高尚道德和理想人格的人。

②《论语》中,君子是有着几乎完美人格的人,他们有着极高的内心修养,极好的行为准则。君子内心的人格修养来自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学习和思考是君子实现其人格理想、成为人格典范的前提和基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拥有自立于世的能力,拥有洞穿宇宙人生的犀利眼光与广阔视野。孔子重视学习儒家典籍,强调在政治实践中贯彻礼乐教化的原则,以实现儒家的社会理想。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表明,《诗》在孔子时期是君子修身的重要项目。正是通过学《诗》,君子才更具有人生美学意义上的价值——仁义,知礼。

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是精神化的人,他追求的不是物质和名利,而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感,其核心就是仁义。仁者,爱人;义者,宜也。但很多时候,人总要面临仁义与利益的选择。《里仁》篇对此表达了明确的看法:“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也就是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④君子知礼,以礼来处理人与自身、他人、社会的关系。《论语》中以君子衣食住用等方面的礼节来表明君子好礼的品质。日常生活中,对祭祀礼仪的推崇与尊重最能表现君子好礼的品质。在周礼几近消亡时,孔子的弟子问他是否可以结束一些祭祀仪式了,孔子表现得十分不舍。他难以割舍的不是礼的具体形式,而是礼所包含的精神导向作用。这不仅是对长幼有序、尊卑有法的留恋,更是对礼制下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的不舍。

⑤无论君子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君子”形象所承载的人生美学价值一直是几千年来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格美的典范。君子在中国知识分子心中是理想形象:博学多识,仁义知礼,德行高尚:有治国安邦之能;处下位不馁,居上位不骄。在道德和行为上,君子由内而外的人格魅力始终令人神往。当今时代,作为有知识有理想的一代人,我们仍然向往君子式的人生。

16. 下列关于“君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君子”要想实现自己的人格理想,成为人格典范,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借以提升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