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笔记整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14:47: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一、国人对早期近代报刊的认识和接触

1、 林则徐的新闻思想

提出“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的主张,并组织专人翻译外报,

将这一主张付诸实践。

2、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3、 洪仁轩《资政新篇》: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高度评价了报纸在社

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卖“新闻篇”(即报纸)

的主张。

《资政新篇》中,洪仁轩提出的办报活动的观点:1)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工具,可以通过报纸“禁朋党之弊”及消除种种弱本强末的离心力量。2)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可以通过报纸这一桥梁,实现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和民众之间的沟通。3)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可以改变社会风气。4)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可以实行对地方政权机关和官吏的监督,可以有助于中央政府权利的加强。

4、 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1)王韬的办报主张:1)论述了半包的目的及意义。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2)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报纸可以使“民隐得以

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3)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允许报纸“指陈时事,无所忌讳”,“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4)论述了报纸的文风。报纸的文风应该是直抒胸臆、辞达而已。5)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报纸的编辑人员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才”,报纸的主笔“非绝伦超群者不得预其列”,他们应该品德高尚,持论公平,不得“挟私讦人,自快其忿”。 (2)王韬对后世的影响:1)他为中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了引导作用。2)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臆,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3)对中国早期新闻学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倡导国人办报,主张不但中央办报,各省也要办报,要办中文报,也要办英文报。他被林语堂成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

5、郑观应

1)日报是“通民隐,达民情”的有力工具,“欲通之则达之。则莫如广设日报矣”。

郑观应还认为,广设日报是西方国家实行民主政治的枢纽。2)创办报纸是中国变法自强的重要手段。3)应该维护国民尊严,允许国人办报。4)制定爆率来规范报业。

二、国人创办的第一批近代报刊

(一)汉口《昭文新报》 :中国人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1873年8月8日汉口创

刊,创办人艾小梅。

(二)香港《循环日报》王韬:

我国第一批国人自办报纸中影响最大的,是我国早起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王韬

在香港主编的《循环日报》,是早期国人办报中最出色的一份。

《循环日报》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办报宗旨,是我国近代最早宣传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的报纸之一。 在业务上,《循环日报》对我国近代报业发展的最大贡献,是首创了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这种报纸,既有别于以传抄上谕、刊发奏章为主要内容的我国古代报纸,

又有别于以传播宗教教义或刊载商情为主要内容的近代外报,而是以“立言”为目的,

利用报纸纵论中外形式,指陈时弊,褒贬得失,提出建议,使人耳目一新。

《循环日报》还开创了中国近代报刊的政论文体。王韬为《循环日报》撰写的政论,立场鲜明,短小精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富于感情,后来逐步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人有很大影响。王韬在《循环日报》上发表的论说,思想性和学识水平在当时堪称一流,经常被内地报刊转载,产生过一定影响。所以,《循环日报》被认为是我国第一份以刊载争论著称的报纸,王韬是我国

的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王韬的政论文章后汇编为《弢园文录外编》于1883年5月再香港出版,被称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此外,王韬还曾为《中华日报》《万国公报》等港沪两地的报刊撰写政论文章,极力鼓吹变法,后也收入《弢园文录外编》中。

1878年,《循环日报》为争取读者起见,特将每晨出版的日报提前于头一天傍晚印好送出,成为香港最早的中文晚刊日报,1882年后又取消了每晚提前出版第二天日报的办法,恢复每晨出报。

1884年王韬离港返沪定居,不在担任《循环日报》主笔。此后,《循环日报》思想渐趋保守,断断续续出版至1959年终刊。

(三)上海《汇报》与《新报》 1、《汇报》:中国近代留学第一人容闳1874年6月16日在上海创办,是国人在上海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汇报》鼓吹发展洋务,措辞谨慎,不议论官府政事,但对外人侵害中国的言行常有抨击。为维护民族利益,该报曾多次同外商办的《申报》和《字林西报》进行笔战,并在消息和评论中涉及政事,遭到官府非议,仅出版一年半即停

刊。 2、《新报》:1876年11月23日,另一份国人自办报纸《新报》在上海创刊。实际主办人为上海道台冯焌光。冯焌光以《新报》为宣传工具,欲借此影响在沪外国人的舆论。《新报》初创时中英文合刊,当时外国人称他为“官场新报”,而外侨则称为“道台的嘴巴”。1877年6月11日,改为纯中文报纸。1882年7月14日《新报》并入上海机器制造局,转为该局机关报,旋停刊。

(四)广州《述报》与《广报》 1、《述报》:目前已知的第一份在广州出版的国人自办报纸是《述报》,创刊于1884年4月18日,内容有中外新闻与评论西方书报译稿、商业行情、轮船班期和广告等。有鲜明的爱国立场,并积极支持省港两地人民的抗法斗争,对清廷当局的多些活动明确表示强烈不满。《述报》在业务上十分重视图片新闻的报道,自创刊之日起,每期都刊登一幅新闻纪实图画,鱼文字新闻穿插编排,力求做到图文并茂。出版一年左右后停刊。

2、《广报》:1886年6月24日广州出现了第二家国人报纸《广报》。由曾任张之洞秘书、主持过上海《汇报》报务的邝其照创办。该报版式与《申报》相仿,内容舍友宫门抄、辕门抄、上谕、著论、新闻等栏目。除中外新闻外,也刊登过一些匡正时弊的文章。

三、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

(一),在板报主题方面,创办者的身份比较复杂。(二),在报纸性质方面,除个别报纸外,这些报刊一般是私营性质的。(三),在报纸内容方面,这些报刊都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宣传者。(四),在政治立场方面,这些报刊表现出了,鲜明的反侵略爱国思想。(五),在业务工作方面,这些报刊在形式上大多参照了外国人在当地出版的中文报纸模式。(六),在报业环境方面,这些报刊的处境十分困难。

第二节 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一、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报刊的创办

(一) 康有为与《万国公报》、《中外纪闻》

《万国公报》于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创刊,这是我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出版的第一份报刊。北京强学会成立之后,《万国公报》转为该会机关报。《万国公报》

所看内容以讲论洋务为主。

1895年12月16日强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由梁启超、汪大燮担任主编,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内容上出论说外,增加了外电、外报选择和国内报摘录等。该报的出版使广大学员和知识分子“渐知新法制益”,为改良派政治团体的建立和改良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896年1月20日停刊。

(二) 上海强学会于《强学报》

《强学报》于1896年1月12日创刊,是康有为南下宣传维新变法主张的结果。由康有为弟子徐勤、何树龄主编。

(三) 梁启超与上海《时务报》(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时务报》于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由梁启超主编,打响了维新运动再

度兴起的第一炮。《时务报》,旬刊,是维新派最重要的舆论阵地。以“域外报译”为主,同时开设言论栏目。主要宣传进化论,倡导学校废科举,设议院兴民权,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揭露帝国主义罪行,呼吁捍卫民族独立,该报在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和统治阶级中的爱国分子中引起了很大影响。该报是当时发行量最高、影响最大的国人报刊,发行量曾达1.7万份。

二、维新派的其他主要报刊 (一) 澳门《知新报》 《知新报》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1897年2月22日在澳门创

刊。这份创办较早、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派报刊,是在康有为亲自策划下创办起来

的。该报初创时为五日刊,后改为周刊、半月刊。由何廷光、康广仁任总理。《知新报》与《时务报》的编辑方针基本相同,但在宣传报道上更为大胆。其办报宗旨,正如其创刊文章的“知新报缘起”指出:“不慧于目,不聪于耳,不敏于口,曰盲、聋、哑,是谓之病‘而’报者,天下之枢铃,万民之喉舌也,得之则通,通之则明,明之则勇,勇之则强,强则正举而国立,敬修而民智。” 《知新报》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他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更重要的是自政变发生到1898年12月横滨《清议报》创刊之前的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国内各地维新派报刊消失殆尽,唯独《知新报》能继续出版,歌颂为变法死难的烈士,谴责发动政变的后党,指名道姓地痛骂慈禧太后和荣禄等人是“逆贼”、“奸党”,竭力为光绪皇帝和康有为辩诬等,成为同封建顽固派作斗争的唯一报刊。1901年1月20日自动停刊。总133期。

(二) 唐长才、谭嗣同与长沙《湘学新报》、《湘报》

《湘学新报》和《湘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中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

《湘学新报》1897年4月22日创刊于长沙,是一份以讲求实学、新学为主的旬刊,以倡新学、开民智、育人才、图富强为宗旨,设有史学、掌故学(25册起改为时务)、舆地学、算学、商学、交涉学六个主要栏目,每个栏目均由专人编辑,每期装订成册。从第21册起改名为《湘学报》,共出45册,1898年8月28日停刊,江标、黄遵宪、徐仁铸先后督办,唐长才、陈为镒先后担任主编。

《湘报》1898年创刊于长沙,是湖南第一份日报,也是南学会的机关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