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多罗禅经1-14讲(全)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5:17: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样。但是可以分散,当然也可以和合,再把它凝结。这许多的境界正反都告诉你了。是则住相缚:还只是一个过程,不是了了。是住的境界不要停留,还要求进步。

于身不巧便 自生分离想 交乱或尘碎 是为住所缚

那么在这个时候,你的感受有时会很讨厌这个身体。你看小乘的经典上记载,有一些佛的弟子功夫到了这里就自杀了。所以佛的戒律不准自杀。他因为功夫到了这一步,觉得这个生命很厌烦,每天要给他吃,有时候生病很痛苦,于身不巧,自生分离想,早一点走算了。或者是精神和身心两方面交乱。自己念力强的话可以把身体破坏了,这些都是境界里头的一种过程,是为住所缚,都还在身念处里头的一种过程的境界。所以修行真要有福报智慧。智慧才是真福报,要看得清楚,不然自己就被境界困住。有时候被一个境界困住很久,自己想跳出来,跳不出来。等到真跳出来了,哈哈大笑,非常感谢这个魔障。经过一次魔障,就是一次大跃进。可是当你处在那个境界里头,就是很难解脱。

守常无异想 衆色不次生 种种衆妙想 亦不次第起 流出而不住 其身渐消减

守常无异想:自己觉得功夫到,经常守住那个境界。道家讲守一、守窍、守在那里,一个功夫境界里,其他的妄想不起了。衆色不次生:渐渐的这个身体上,乃至每个细胞变化,不次生,新陈代谢不快了。心里头也没有欢喜,很枯槁。禅宗讲的枯禅也叫枯木禅。流出而不住:有时候也会遗精。也可以说心情很落寞不充实。身体慢慢越来越消瘦了。

想或来复去 修行不增长 寂止既不生 于身无长养

这种现象有时候来,有时候空,分开了,你修行停留在这个境界里头不能进步。那么真正得定,寂灭清净。得定的境界起不来。枯木禅不是真的清净定,枯木禅对身体没有长养的功能。过去很多庙子里老修行,一看脸都发青,一付枯槁像,但是我对这些人都很恭敬。这些人真守戒,真修行。可是他不懂,于身无长养。我们这个身体是阿赖耶识的一部分,真修行对身体是有帮助的。

心不起悦乐 是说不净舍 彼不清净舍 所见不鲜白 亦不能升进 亦复不退转

所以在这样的修行境界里,就如庄子讲的身如槁木,心如死灰。你看很多病人也是这样,这人世间好像没什么喜乐之处。是说不净舍:悲观的、讨厌这个身体,想丢掉它。所见不鲜白:实际上他所见到的不是真正的空灵、鲜白的道理。也不能向上升进,可是也不会退步。

如戏沙门像 不会生悦乐 譬如借衣服 亦如梦所见 为命不清净 谄曲及余恶

他说这个时候有一种错误的心理也可能起来的。戏弄出家人。楞严经也提到这种魔障的境界。上不见有佛,下不见衆生,对世间一切都觉得没有意思,少时生悦乐:心境每天都在枯槁难受当中,很少生起高兴的心情。譬如借来的衣服,也如梦当中所看到的。他觉得这个生命就像借来的衣服,偶然穿穿而已,没有意思,要丢就丢。一切都是在梦幻中。为命不清净:始终认为这个生命是可厌恶的。谄曲及余恶:觉得世界上都是在骗人。这一套没意思。一切看起来都是罪恶的。

聚落知识所 自显其功德 覆藏诸过恶 犯罪不发露

聚落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社会、村庄。在社会大衆前面,或者有知识的人前面表演功夫,

现特异功能啊,以气功治病啊。自显其功德:这一种心理经常很容易犯罪。覆藏,把自己的错误盖覆起来。一切的过错自己尽量掩饰起来。佛的戒律,犯了错,改过自新,这是忏悔的道理。相反的就是掩饰。盖覆。普通的人犯了错误,尽量掩饰,把他覆藏起来。

及余一切缚 垢污修行者 髣髴有事相 而便起实想

他说讲不完这些错误。其他的一切都是功夫进步的境界,可是各种现象把你綑绑住了。并不是有个魔的力量来困住你。所讲的这些是自性的心理现象,自己綑绑起来停留在那里。因为人的习惯都是贪恋,抓一个东西。自己进步了,有一点境界,他抓的很牢。这些都是修行者自己的污染。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有功夫,髣髴有这种事相,而便起实想,自己认为功夫真对了。

未熟谓为熟 未灭想已灭 方便不等满 而欲求升进 如割含穗苗 是则住所缚

所以这样一来就永远停留在这里,不能求进步了。像一个果子一样,尚未成熟,自己认为已经成熟了。未灭除一切妄想,自己认为已经到达这个功夫了。检查不出来。一切修持方法不能平等圆满,而天天认为自己在修行。他说比如割断了的苗,永远不会结果的。就如运动一样,体能到了一个极限就上进不了。有些人读书也好,智慧也好,到了极限叫他再进一步,就是进不了。并不是进不了,而是自己下意识满足这里,停留这里而束缚了。

业始无方便 相现坚守持 过进心矜兴 如是住所缚

不懂修行的方法,有了境界的现象,自己停留在那个境界。过进心矜举:因为进步了,自己起了傲慢的心理。朋友劝他或者善知识点他都不听。矜是傲慢起来。举是掉举。禅宗所讲的空腹高心,空腹是内容空空的。高心是心很傲慢高举。这些现象都是停住了,被束缚了。

或有修行者 而起断常见 是见令心乱 则为缚所缚

或有一类修的人,功夫到了而起断常见。自己认为空了就是道,同唯物论的观点一样,死了什么都没有,空的。空同唯物的断见是差不多的。常见:譬如宗教家说万物是由上帝所创造的,这个神是永远不生不死。道家认为长生不死也是常见。佛法是非断非常。也就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如果落于断见,认为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那因果也空了,那就不会相信因果,更没有六道轮廻,没有前生也没有后世,一切唯物的。常见就是认为浅尝则止生不死,到天堂可以永生,这是常见。所以你看世界上的宗教哲学,不落于断见就落于常见。真正的佛法是非断非常,不来不去,佛法的奥妙就在这个地方,他说有些修行人到了这个境界而起断见或者是常见。这个见不是看见的见,是思想观念,思想观念错误了。是见令心乱:你被知识的见解,把自己困住了。

或有修行者 身身细微观 彼为住所缚 厌心不增长 厌心不增进 不能离贪欲 若不离贪欲 何从有解脱

还有一些修行人,身身细微观:是加重语气,就是对身体仔细的观察。彼为住所缚:比如说道家密宗讲气脉,太贪恋这一方面,智慧搞不清楚,就被气脉所困住了。厌心不增长:厌离心,想跳出三界、跳出身心,就是想升华那个心理,超脱的心理,并没有增长进步。因为厌离心不增进,认为这个世界已经很好了,够美满的,有什么不对啊?没有脱离贪欲之心,所以贪瞋痴、爱欲,尤其学密宗的人,什么双修啊!毕修啊!要发财就是有财神法。一般人学佛都是求佛菩萨帮忙的,不是学佛。我来拜拜菩萨应该帮忙我,都是这种心理,都是贪欲

心,离不开贪欲之念。何从有解脱:这不是真正学佛,怎么能够得到解脱呢?

解脱不成就 终不得漏尽 不断诸漏者 则无实智慧 于彼身念处 住相已分别

修安那般那这个功夫,并不是一天到晚在那里吸啊、呼啊。又不是拉锯子,也不是拉风箱,不是叫你搞这个啊!如果你只是搞这个,终不得漏尽,不能得道。所以外道都能修成五通,天眼、天耳、他也,神足、宿命通。第六个漏尽通只有佛法才能成就。漏尽是智慧的解脱,没有渗漏了。如这个杯子一样,没有隙缝,圆满了,所以无漏是这个道理。这时你呼吸也停了,一切都在定中就是无漏了。不断诸漏者,则无实智慧:所以叫你们三十七菩提道品,八十八结使,百法明门,这个心理念头,没有检查出来,没有改变过来,你说修行,不是欺骗自己吗?这个就是身念处。离不开的道理。所以从上次讲到现在,都是由身体的观念来的。住相已分别:停住在这里,这些毛病现象都告诉你。

受心法念处 如是应广说

下面开始就不是身念处,他的心理作用。以及法念处,法是思想、思惟、意识的心理状态。受念处、法念处、心念处,心念处要大概的告诉你们。

修行心不悦 彼喜亦不生 身无寂止乐 当知是住相

你要注意了,在修行过程中每天没有进步,心境上没有喜悦。闷闷的、经常昏昏的,喜悦心没有起来。禅定是定生喜乐,你们有没有喜过啊?上面所讲到的死板板的停留在那里,所以喜悦心生不起来,看一切衆生就不会有高兴的面孔。同样道理,这个时候,你说你天天打坐,没有用的。没有得寂止之乐啊,虽然是在打坐,坐起来是一付讨债的面孔,在那里装死相,然后坐在那里很难过。身无寂止乐:身体没有真正得到清净,里面也没有得到安那般那止息之相。止息到了以后心有喜相,而没有乐相。乐相会有快感,这种快感没有办法讲。比男女性交那个乐感还要乐。男女性交的乐是很粗的,而且短暂。禅定寂止之乐,全身每一个毛孔都是乐的,是真的喜乐之相,可是你功夫不到它起不来。没有得定所以是住相,停留了。

修行所受获 信戒闻舍慧 常守其少分 是则为住相

在修行上略有心得的人,或者是信心坚固的人。比如我刚才讲你天天照时间打坐,这没有错,是信念的作用。或者是守戒的作用。或者是看经典、教理、正思惟。闻也包括了思想的任用。舍:有些人不看经典,坐在那里求空,随时求空掉。慧是智慧的观察。这五个不管是哪一个,经常的守住其中一少部分,认为是在修行了,也是永远停留在那个境界里。这些境界是感受上、感觉上起来的。

有住缚比丘 往到阿难所 迷于所住相 是今当略说

他说譬如佛住世的时候,有一个停留在这个境界上的比丘,来见阿难。迷于所住相:他自己迷惑了,进步不了。这种现象我要大略的讲一下。

得无相三昧 六年住所缚 乐欲闻所说 常随逐阿难 不能进所业 亦复不退转 住于住境界 不得解脱道

他说这个比丘跟着阿难,他停留无相三昧的境界中。三昧是定,也是功夫。无相:他一切都是空的。空是空哦,无相是无相,现在对你们这些外行的人只好随便乱讲。无相是空的,实际上空是无相的。什么是无相?讲了你们也不懂,因为我吃过,你们没有吃过嘛。他说这

个比丘得到无相三昧,这个无相,你说是不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那随便你去猜吧?他六年都在这个定境,停留在这个境界。乐于闻所说,阿难去讲经说法,他也跟去听,而且喜欢。经常随逐师父阿难。可是他永远没有进步。不能进所业。虽然他没有进步,永远停留在无相三昧中。住在所住的境界。这只能讲是在进修的功夫中,没有证得罗汉的果,没有解脱。不来亦不去解脱已而住,住已复解脱,解脱已还缚,他永远在这个境界,一切相无所动心。不来也不去,好像很高明,得中道观了。自己也觉得很解脱,也无烦恼也无忧愁。住已复解脱:认为这个是解脱,实际上给解脱绑起来了,被解脱的见解绑起来了。

或有修行者 住在不退地 微细烦恼起 而不能觉知 不觉烦恼故 不能到胜处

有一些修行人功夫也好。也没有退步。最微细的烦恼,第六意识的根据所起来的烦恼,人我之见,人我是非的观念,八十八结使等,就是微细的烦恼习气起来,自己不能觉察到。不觉烦恼故,不能到胜处:所以佛法是唯心的。心里的观念转不过来,永远不能到达道的境界。

于地无分别 亦无有退过 地诸过不起 如是止于住

地地不能上进,可是也没有退步。地诸过不起:地就是初禅、二禅等。爬楼梯一样,一层一层上升。如是止于住:停留在这里。讲了半天你要注意哦,都在感受的境界里头停留住了。什么叫做感受?感受是感觉的部分。你说是生理的呢?还是心理的?要严格的检查清楚。有时候感受是生理的,有时候是心理的,很微细。你分别不清楚修行就不要谈了。

或于住分中 而失衆妙相 衆妙相虽灭 意犹顺彼地

或者停住在这个境界里头,在定的境界有很多的妙相,会转变。他没有,甚至于有些退掉了。可是他意识境界也有,因为他尝过了。

意顺彼地时 余力乐相生 已有少乐故 心依寂止住 因其寂止心 自谓作已作 安止不具足 不得具足果

由于意识带有这个经验,生理上有一些乐感也会发起来。因为在意地上也觉得有修行的境界。我看现在有很多出家、在家学佛的人,都称大师了。徒弟也很多。你说他有东西没有?也有一点。真正是道吗?不是的。就是这个道理。他心里头也有一部分很清净的感受。他觉得也是定的境界。因其寂止心,自谓作已作:自己认为已经到家了,可以作明师了。安止不具中,不得具足果:自己停留在这个不圆满,不具足的境界上,所以不能证果。

无智翳心目 而自谓为智 修行无智障 不觉所应用 觉所应用者 于地能究竟

所以修行重点,虽然讲出入息作功夫,那是个方便法。后来还是要了心地法门。修行如果没有智慧,无智就是一种障碍。不觉所应用:不管任何功夫,它的重点是知时知量。觉所应用者:自己随时调换方法来用,于地才能达到究竟。

彼住其地中 种种垢所污 若使修行者 成就不共地 如是知过患 彼终不为缚

一般修行人,在凡夫共业的这个地位当中,被种种染污的心理,尘垢所污染。所以真正的修行人成就不共地,与一般人两样。超越跳出来了,不共法是佛法。如是知过患,所以告

诉你,要认识这些都是修行境界上的毛病。自己了解了,就不会被这些境界所束缚了。

不识烦恼过 愚痴无实智 于禅觉吉安 犹如象系树 修行观尔燄 莫知所起处

自己不认识心地法门,烦恼过错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愚痴。没有真实智慧的境界,于禅定中感觉到吉祥平安。这等于把象绑起来,拴在树上。修行观尔燄:修行人你看心中这个妄念,你知道自己妄想在乱跑,其实你那个知道有妄想的那个功能,他是很清明的。等于蜡烛的光。你虽然看到妄想,可是妄想哪里来,哪里去不知道。

从其所依出 而自不能知 不涌亦不没 不见相所起 亦不知灭处 过亦无过是 烦恼妄想起来,心就跟着乱转了,自己不知道。像海水的波浪一样在动。“不见相所起”:自己看不清楚,也不知道灭处。过亦无过是:这是修行很大的过错。

所说诸障碍 皆是坚住相 谓不由彼住 斯非明智说

前面所讲的障碍,是修持过程的错误。为什么构成障碍呢?皆是坚住相:也是定的一种境界。谓不由彼住:因为作作不了主,你不知道调整,斯非明智说。

与造诸过患 若干因缘缚 能用诸对治 衆妙复显说

一切的境界,好的、坏的,都是因缘所生。譬如你今天功夫进步,你或者是受到外感了,这是障碍。如果你善于对治,如医生一样诊察这个病源在哪里,或者是为风寒所起的,或者是饮食引起的,或者是因为观念搞错了。你要检查清楚,诊断清楚,然后对治它。衆妙复显说:这里头很巧妙。

所尊不恭敬 亦不舍憍慢 自隐覆其过 不向明者说

最可怕的是你对于善知识、老师失敬。自己很傲慢。自己有过错又想办法覆盖起来,不坦白的发露忏悔。

我年既衰老 已为衆所弃 或能失利养 令我生苦恼 心常怀忧畏 深卢长叹息

这是讲那些老和尚们摆架子,做师父久了的,年经大了,我怕把过错讲出来,大家看不起我,也失去了供养。自己生起忧畏苦恼,只好关起门来叹气。

我后当死时 将欲作何计 隐过心忧恼 愚惑作所缚 横自生罪累 失大功德海

或者想想自己老了,修行也不得力。虽然徒弟那么多,实际上是我骗人。人骗我。我死了以后不晓得怎么办。前途茫茫,心里头忧愁苦恼来了。愚痴惑乱把自己綑绑起来,自己在鸡蛋里挑骨头。横自生罪累,失去了大功德。这一段是讲检查自己的过错最重要。当衆发露忏悔才能进步。

味着现法乐 贪餐黠无慧 弃舍后世果 兴此诸过恶

第四讲

孙医师报告:这一两天真的是惭愧,以自己浅薄的知见来批评佛法的演绎罪过。我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