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经验交流材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4 6:18: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校本教研经验交流材料

———苍溪县高坡镇初级中学校

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和广泛实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教师的角色、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成为课程改革的成败的关键。为此,上级领导部门要求学校要广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以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与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时间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我校现有教师45人,中青年教师居多,从整体上讲,教师工作努力、踏实、肯干。

校本教研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此一年来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一、 进一步转变教师的观念,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1、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增强教研意识

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深入学习落实《四川省关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课程

改革,我校利用各种讲座、学习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在开学之初就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教师的观念。尤其是全校教师认识到开展校本教研是推进课改,加快教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创建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高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我校全体教师能充分意识到只有充分开展校本教研,才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应改革的潮流,不断向前推进,所以都能树立教研意识,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实施了学校教师的“校本培训”。

学校要求教师自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紧抓“三个重点”,开展“七个一活动”。即三个重点是:(1)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解读好“纲要”“课标”,写一点体会。(2)深入研究新教材,认真用好新教材,写一点课例分析。(3)选准课题主攻方向,寻找突破口,献一点计策。“七个一活动”是:(1)每个教师每周收集一篇有关课改方面的文章,以备交流。(2)学校每周组织一次公开课。(3)双周组织一次研究课。(4)每月组织一次示范课。(5)任课教师每月交一篇优秀教案参加校评。(6)课改联络员每月上报一次课改工作动态报告。(7)学校每期进行一次课改小结并及时上报。

2、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通过“传、帮、带”以及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指导、教研、集体备课活动、教师课堂比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

师业务水平。我校特别注重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与指导,新教师到我校报到后,学校教导处就为他们选派经验丰富的学科骨干教师当指导教师,并通过一期的“上岗课”——“汇报课”——“合格课”——“促进课”——“提高课”的教研课型,促使他们迅速适应教学工作,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把教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学习、培训、科研多投入,让更多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有外出学习、考察提高的机会。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校加大了教师的培养力度,更多的提供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质。一年来,我校已派出6名教师参加新课改的培训和学习,4人参加市、县骨干教师培训,他们回校后为全校教师传达了课改新理念并上了示范课,大大提高了教师自身素质,为深入推进新课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新课改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身素质的舞台,为我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一年来,我校共接待来自市、县内教师与教研员等同志的调研和采访,新课改下的教师的优质课已近三十节,这大大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力的提高了我校教师的自身素质,为我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

二、 校本教研,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氛围空前浓厚

我校的教学研究有着优良的传统,教学研究蔚然成风,教师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