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5:17: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5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 人体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 ) A.淀粉被消化分解成麦芽糖 B.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 C.胰高血糖素的合成 D.血浆蛋白与游离脂肪酸结合 2.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血浆蛋白和抗体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C.Na 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K 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

D.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虽然产生较多的乳酸,但不会引起血浆pH 明显下降

3. 下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循环、泌尿系统 B.①代表血液,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 C.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多数是血浆

D.激素、氨基酸、胰蛋白酶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4.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B.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 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 D.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唾液

5. 下列疾病中,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被破坏而导致的是( )

A.中暑 B.糖尿病 C.低钾血症 D.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6. 下图是人体肝脏细胞及其所处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主要组成在图中均有显示 B.③④过程中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相同 C.胰岛素浓度升高可以抑制③②过程 D.a可表示由许多C6H12O6连接的物质

7.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环境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基础 B.饥饿时肝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静脉端血糖浓度较低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8.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

A.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 B.血浆蛋白的含量下降可能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

C.机体产生乳酸后,主要依赖HCO3/HPO4缓冲体系来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9. 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②④⑤

B.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

-2-

10.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氨基酸、神经递质、血红蛋白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艾滋病都是由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 D.大量出汗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11. 如下图为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细胞外液的三种组成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Y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多,则Y的渗透压会升高 B.若Y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则X的含量会增加 C.X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Y D.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Y、Z

12. 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2、4、3、4 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4、2、4 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1、4

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1到现象的顺序是4、3、4、2、4

13. 下图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乙表示神经中枢,甲、丙未知。神经元A、B上的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现欲探究A是传出神经元还是传入神经元,某研究小组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位点2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入神经元 B.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出神经元 C.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入神经元 D.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则A为传出神经元

14. 下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该反射弧由a、b、c、d、e五部分组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表示效应器,e表示感受器

B.刺激①处后可在神经纤维d上检测到电信号 C.针刺导致大脑皮层产生痛觉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D.兴奋在c突触处会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 15.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16. 如图表示两个神经元的结构关系。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大脑中多巴胺导中起着重要

A.a、c结构分别通过电信号、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传导、传递兴奋 B.结构 c中的酶能与相应受体结合使兴奋终止 C.剌激b,则在a、d处可测得膜电位的变化 D.静息时,d处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

17. 冬天,一健康男子在室外静静地等车,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图,下列有关其体温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男子的体温调节中枢一直处于调节体温稳定的较兴奋状态 B.该男子体内热量主要来自④⑤的产热 C.②③、②⑤均属于神经调节

D.②的活动增强,会引起⑥⑦⑧的活动相应增强,有助于机体增18. 为研究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用适宜强度的刺激进行

加产热 如下实验:部分示意

①只刺激a神经元,②只刺激b神经元,③先刺激a立即再刺激b。结果c神经元的电位变化表现分别为曲线甲、乙、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刺激a神经元,c神经元产生电位变化,属于反射 B.由图可推知,突触2释放的递质起抑制作用 C.适宜强度刺激b神经元,b神经元不会产生电位变化

D.若c神经元接受神经递质刺激能够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则c为垂体

19. 下图表示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流计的电极均连接于神经纤维外表面,A、B、C为可以选择的刺激位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刺激A点,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到B点 B.若要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最好刺激C点 C.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D.刺激B点,观察②指针的偏转次数,可以判断X处有无突触

20. 内环境中性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性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有关。为探究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否存在负反馈调节,下列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白鼠的处理恰当的是( )

①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 ②进行手术并切除性腺 ③不手术 ④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 ⑤进行手术不切除性腺 ⑥不注射

A.实验组: ①③: 对照组: ⑥③ C.实验组: ②①; 对照组: ②④

B.实验组: ④⑤; 对照组: ①⑤ D.实验组: ②①; 对照组: ④⑤

21. 某同学为了探究一种未知激素,把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分成1、2、3、4四个小组,并且做如下处理:给1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该激素,2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3组小鼠饲喂含该激素的饲料,4组小鼠饲喂不含该激素的饲料,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如果该激素是胰岛素,则3组小鼠会出现休克,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可恢复 B.如果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则3组小鼠比4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 C.如果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则1组小鼠比2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 D.如果该激素是胰岛素,则1组小鼠会出现休克,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 22. 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当环境温度在35℃时,人体内酶的活性将降低 B.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