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8:31: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什么是中心思想

作者写一篇文章总要有一个目的,或说明一个问题,或宣传一种思想,或表彰一个人物,或传播一个经验??这种目的,就是中心思想。

(二)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1、看文章的题目。有些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揭示了中心思想或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从题目知道文章是围绕“炸”而展开。舍身的意思是舍弃自己的身体,从而知道题目的意思是董存瑞为炸暗堡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它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歌颂了董存瑞忠于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

2、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一篇好的文章,为了便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题旨,通常在开头或结尾处,有点明中心的句子或段落。例如:老舍的《养花》中的结尾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这个结尾既总结养花的乐趣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3、看文章的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是文章思想感情集中的反映,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往往直接点明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句通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如《詹天佑》开头写道:“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综观全文不难看出:全文紧紧围绕着“爱国”和“杰出”来写的,“爱国”和“杰出”正简洁、深刻地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出现在开头有总起文章的作用。又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结尾有一句话是:“的确 的,伯父就是这样的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4、看关键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往往体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落花生》父亲的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的话既是对孩子们的希望,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一、小试牛刀

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是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人们都以为,他小时候一定是一个神童,学习成绩非常出色。其实,并不是这样。爱因斯坦小时候脑子迟钝(dùn),学话很慢,直到3岁才会说话。父母担心他会是一个傻子,上小学以后,爱因斯坦学习成绩很差,老师给他的评语是:“生性孤僻(pì),智力迟钝。”学校的训导主任曾对他父亲说:“你的儿子将是一事无成的”,甚至令他退学。16岁时,爱因斯坦投考一所大学,因成绩差没有被录龋这时,他很难过,不想再念书了。中学的校长鼓励他不要灰心,说英国人达尔文也曾因智力平常被大学赶出来,后来不是成了大科学家吗?爱因斯坦听了这些话,又继续努力学习,第二年就考入了大学。以后,他刻苦钻研,很快创立了相对论,在28岁那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爱因斯坦的成长过程说明,人的智力虽然有天生的差别,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后天的教育和发掘,还是靠勤奋学习。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市长吃罢早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茶。女儿笑哈哈的走过来,“爸,我请教你一个问题。”

“有什么事就说嘛。”

“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去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女儿神秘的笑了笑,说:“不过,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爸爸,因为他爸爸十分支持他。” “哦,他爸爸是谁呀?”马市长问道。 “就是您老人家呀!”

“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呢?这绝对不行。”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人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是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才是最棒的。) (一)穷人的风骨 马 德

(1)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2)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头看过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并不认识他。 (3)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角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太在意,只是想着让他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4)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5)我问:“少了多少呢?” (6)“5元。”家长有些难过,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怎么会少了呢?”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7)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不断地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道遗失在何处的 5元钱。

(8)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时,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9)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点儿。

(10)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那位家长又找到我,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还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悄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这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总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11)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就算了吧,但家长执意要还钱。推让半天之后,家长突然生气了,一把将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的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了深秋的风里。

(12)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13)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猛然跌倒。

1.请你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划分文章层次,并说明划分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迷路那一夜

迷路使人学得非常(qian gong)——,开始虽然感到十分吃惊,但很快就觉得真是一次难得的迷宫旅行。几年前我在伦敦就有过这种经历。我来到了一个五光十色的街灯(zhao yao)——着的小广场上,人们都坐在售货亭里卖各种东西,从香水到烤饼,无所不有。有位妇女想卖给我一双花边手套。 “给您年轻的太太买一双吧?”她问道。我回答说没有年轻太太。 她很(gan ga) 地笑笑。但我还是买了这双手套。

买了手套,给了我一种爱与被爱的义务,真是令人心旷神怡。但我真正尝到迷路的乐趣,是待我到地铁去询问回旅馆的路时才开始的。

我看到的那些东西——要不是迷路,我决不会见到——真是棒极了。我看到靠地铁道壁的长凳上坐着位颇有些年纪的卖花女。她身旁的花篮里,若非一枝黄玫瑰,早已空空如也。她脱了鞋子,搓着脚丫,脸上挂着甜蜜的微笑,为渡过白昼的受(qiling) 的生活而高兴。我买了她的最后一枝玫瑰。我又看到月台上的一位老报贩。他须髯浓黑,而颏下却雪白闪亮,宛如一轮冬日挤出浓云撒下金线。我买了他一份晚报。在地铁上,我还看到座位对面的一位老学者在打盹。他膝盖上摊放着一本书,眉宇间密密的纹痕,向人们昭示了他一生研究的学问。正当我要下车时,他小盹醒来,低头对书一笑,似乎为他这么大年纪打盹而向书致歉。然后他也对我笑笑,喃喃低语道:“灿烂的光辉正在暗淡下来,消失而去。”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