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二 第八课 周而不比 Word版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7 20:08: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八课

周而不比

近年来,贪官落马每每伴随着一份份动辄万言的忏 悔书,书中常常“字字泣血”、悔不当初。出现频率最 高的除了“利令智昏”,还有另外四个字——“交友不 慎”!像全国政协前副主席苏荣,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 海南省原副省长冀文林,湖北省原副省长郭有明,江西人大 原副主任陈安众之流,被朋友拖下水、拉下马的领导干部不 在少数。贪官们在位时,身边多会围着一群“小兄弟”,但大 多是心术不正、趋炎附势的小人,因而虚假的所谓友谊披上了 华丽的外衣,在生活中大跳“假面舞”,稍有不慎,便会被“ 小人之交”和“势利之交”的朋友牵着走。结朋交友也是选择 题,是走康庄大道、泥泞小路还是陷阱深洞,与此往往都有关 联。“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由此 看来,人生路上必须把交友作为一件大事来对待,交友要有选 择,要有原则。孔子提出过“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也指 出了君子与小人的本质区别,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如何择友和交 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而不比》,对择友和交友作深入的 认识。

[课标要求] 1.背诵2.14、16.4、15.23、 12.24章。 2.掌握“周”、“比”、“矜”、“斯”、“责”、“举”、“道”在文中的含义。 3.理解孔子关于察人、择友、处事、待人等方面的主要 观点。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周而 不比”的现象。 [发展要求] 探究“久而敬之”的“之”所指代的对象。 [对应学生用书P40]

子游 前506-前443,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期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游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后人往往把他与子夏

合称为“游夏”。子游二十多岁就担任了“武城宰”(治所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实行孔子关于“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的教诲,孔子到武城时,“闻弦歌之声”,甚为嘉许。子游自称重视仁义之根本,在孔子去世后,自己授徒讲学,其后学在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学派。

唐玄宗时,子游被追封为“吴侯”,宋代又被封为“丹阳公”,后又称“吴公”。今江苏常熟存有“言偃宅”“言子墓”等遗迹。

古往今来,人们对交友一事都很重视,通过人的择友,大致也可看出人的观念、立场和格调。战国时期荀子就曾说过:“匹夫不可不慎取友也。友者,所以相有也。”意思是说朋友是相互信任、拥有的对象,所以,选择朋友要慎重。而孔子对交友的原则和标准、怎么对待人和观察人、与朋友相处时的分寸和目的,都作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君子之交虽淡,却清香益远、醇厚质朴,旷心怡神、荡气回肠、感人至深;小人之交虽有若醴之甘却混浊黏腻,令人须防难防、欲避而难离。这与孔子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具有同样的道理。而孔子更重视交友的目的,即通过交友来帮助自己提高仁德修养和做人的艺术。

[对应学生用书P40]

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1~4题。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14)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15.22)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4.3)

[突破词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君子周而不比 ..(2)君子矜而不争 .(3)群而不党 .(4)能恶人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__________比:__________ 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指以义合,团结 指以利合,勾结 (2)庄重自持 (3)结党营私 (4)厌恶

(3)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2)君子庄重自持但不争强好胜,合群团结但不结党营私。

(3)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正确地做到喜爱人,才能正确地做到厌恶人。

[要义探究]

3.从与人的关系方面看,孔子是如何区别君子与小人的?

点拨:孔子认为,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

4.你如何理解“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点拨:因为仁者具有爱人之心,仁者的爱憎不以自己的利益得失为出发点,而能秉持客观公正之心来为人处事,所以只有仁者的爱憎之心才是最公正的。

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5~7题。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2.10)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4.7)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15.17)

[突破词句]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视其所以 .(2)观其所由 .(3)人焉廋哉 .

(4)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5)好行小慧 .

以:__________________ 由:__________________ 廋:__________________ 党:__________________ 慧: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为 (2)经由,经历 (3)隐藏 (4)类 (5)聪明

[要义探究]

6.孔子了解人的方法是什么?

点拨:孔子主张通过观察人的外在表现,如行为、经历、习惯、兴趣等,来了解他的性格、思想和才能等。

7.你是如何理解“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这句话的?

点拨:孔子认为,人的过错取决于他所属的类型。不同类型的人,其为人处世的出发点不同,因而所犯错误的性质也有所差别。通过对一个人所犯过错的分析,就能够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也就能够深入地了解他,就能判断他是否具有仁德。

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8~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