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后习题第六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7:35: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后习题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简述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特点,平等协商制度和信息沟通制度的内容。 答:(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性质:职工代表大会是由企业职工经过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组成的,代表全体职工实行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国有企业或其他形式的公有制企业中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非国有企业或其他形式的非公有制企业实行民主协商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与民主协商是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两种主要的、并行不悖的制度。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特点:1职工民主管理是由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各自的单方行为所组成,表现为职工意志对企业意志影响、制约与渗透,企业意志对职工意志的吸收和体现2职工民主管理是一种劳动管理关系中的纵向协调3职工民主管理是一种自我协调或内部协调方式4职工民主管理是在劳动运行中的自行协调和事前协调,防止劳动争议。 平等协商制度内容:1民主对话2民主质询3民主咨询

信息沟通制度内容:1纵向沟通:①下向沟通②上向沟通2横向沟通3建立标准信息载体:①建立标准劳动管理表单②汇总报表③正式通报④例会制度

简述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内容和目的,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基本程序。 答:(一)内容:1薪酬2工作3晋升4管理5环境 目的:1诊断公司潜在的问题2找出本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原因3评估组织变化和企业政策对员工的影响4促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5增强企业凝聚力 基本程序:1确定调查对象2确定满意度调查指向3确定调查方法:(1)访谈法 (2)问卷调查法:①目标型调查法(选择法、正误法、序数表示法)②描述型调查法4确定调查组织5调查结果分析6结果反馈7制定措施落实,实施方案跟踪

简述进行企业内部信息沟通制度系统设计的内容,员工沟通的程序,降低沟通障碍和减少干扰的方法。 答:(一)企业内部信息沟通制度系统设计的内容:1信息需求分析2信息的收集与处理:①信息收集②检查核对③信息加工④传输3信息提供

员工沟通的程序:1形成概念2选择与确定信息传输的语言、方法和时机3信息传输4信息接收5信息说明、解释6信息利用7反馈 降低沟通障碍和减少干扰的方法:1树立主动沟通的意识2创造有利的沟通环境3信息沟通者之间应以相互尊重、促进合作的心理状态实现沟通3注意选择沟通语言

简述劳动标准的含义和构成,工作时间与延长工作时间的概念、种类和内容。 答:(一)劳动标准的含义:是指基于劳动领域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决定,或由有关方面批准,以多种形式发布的对劳动过程和劳动关系领域内的重复性事物、概念和行为所作的统一规定,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劳动标准的构成:

1横向结构:就业、工作条件、企业技能开发、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劳动报酬、劳动福利、劳动安全卫生、劳动行政管理等项标准

2纵向结构:国家劳动标准、行业劳动标准、地方劳动标准、企业劳动标准

3功能结构:基础类劳动标准、管理类劳动标准、工作类劳动标准、技术类劳动标准、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标准 工作时间概念:是指劳动者为履行劳动给付义务,在用人单位从事工作或生产的时间。种类:1标准工作时间2缩短工作时间3计件工作时间4综合计算工作时间5不定时工作时间。 内容:1劳动者实际从事生产或作业所需进行准备和结束工作的时间2劳动者实际完成工作和

生产的作业时间3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自然需要的中断时间4工艺中断时间、劳动者依法或单位行政安排离岗从事其他活动的时间5连续从事有害健康工作需要的间歇时间

延长工作时间的概念:超过标准工作时间长度的工作时间。种类:1加班:法定节假日、公休日工作2加点:超过日标准工作时间工作。内容:1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2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障碍,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简述各类标准工作时间的计算方法,以及限制延长工作时间的主要措施。 答:(一)各类标准工作时间的计算方法: 1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制度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制度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制度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年制度工作工时=250×8=2000工时/人·年 季制度工作工时=62.5×8=500工时/人·季

月制度工作工时=2000÷12=166.67工时/人·月

*如遇闰年,制度工日增加一天,年制度工时2008工时/人·年 2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月计薪天数=(365-104)÷12=21.75天/月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限制延长工作时间的主要措施:1条件限制2时间限制3报酬限制4人员限制 简述最低工资的含义,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和调整的方法,以及最低工资给付与工资支付保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答:(一)最低工资的含义:国家以一定的立法程序规定的,劳动者在法定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单位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和调整的方法 1比重法

月最低工资标准=人均生活费用支出×赡养系数+调整数 2恩格尔系数法

月最低工资标准=(最低食物支出标准÷恩格尔系数)×赡养系数+调整数 *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月最低工资标准÷21.75÷8)×(1+单位应缴纳养老、医疗保险费比例之和)×(1+浮动系数)

最低工资给付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①延长工作时间工资②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③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者的福利待遇之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实行计件工资或提成工资的用人单位,在科学合理的定额基础上,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相应的最低工资标准

3劳动者由于本人原因造成在法定的工作时间内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未提供正常劳动的,不适用于最低工资规定

4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补发所欠劳动者工资,并可责令其按所欠工资的1~5倍支付劳动赔偿金 工资支付保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工资支付的一般规则:①货币支付②直接支付③按时支付④全额支付 2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①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②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或担任集体协商代表履行代表职责、参加集体协商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视其提供正常劳动支付工资 ③劳动者依法休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工资 ④用人单位停工、停业期间的工资支付

⑤用人单位破产、终止或者解散的,经依法清算后的财产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优先用于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和社会保险费

简述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基本内容、主要程序和具体方法。 答:(一)基本内容:1劳动合同管理制度2劳动纪律3劳动定员定额规则4劳动岗位规范制定规则5劳动安全卫生制度6其他制度(工资制度、福利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培训制度)

主要程序:1制定主体合法2内容合法3职工参与4正式发布 具体方法:制定单位内部规章制度时经职代会或全体员工讨论,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出台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时,应当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实施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时,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简述集体合同的概念、特征、作用和订立的原则,集体合同的形式及其内容。 答:(一)概念: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和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 特征:1主体平等性2意思表示一致性3合法性4法律约束性5是整体性规定劳动条件的协议6工会或劳动者代表职工一方与企业签订7是定期的书面合同 作用:1有利于协调劳动关系2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3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4弥补劳动法律、法规的不足

订立的原则:1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2相互尊重,平等协商3诚实守信,公平合作4兼顾双方合法权益5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集体合同的形式:1主件(综合性集体合同)2附件(专项集体合同) 集体合同的内容: 1劳动条件标准部分:①劳动报酬②工作时间③休息休假④劳动安全卫生⑤职业技能培训⑥补充保险和福利⑦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⑧劳动合同管理⑨奖惩⑩裁员2一般性规定3过渡性规定4其他规定

简述订立集体合同的基本程序及其履行、监督检查和责任。 答:(一)订立集体合同的基本程序:1确定集体合同的主体2协商集体合同3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4审核期限和生效5集体合同的公布

集体合同的履行:集体合同只要符合主体、内容、形式、程序合法,意思表示真实,就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和关系人就应该履行集体合同所规定的义务。集体合同的履行遵循实际履行和协作履行的原则。在履行集体合同的过程中,企业行政必须与工会密切协作。

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企业工会应承担更多的监督检查责任,或与企业协商,建立集体合同履行的联合监督检查制度。

集体合同的责任:企业违反集体合同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工会未履行集体合同的义务,应承担道义上的责任。个别劳动者不履行集体合同,则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承担责任。 简述劳动争议的概念、分类、产生的原因以及劳动争议调解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