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其对策研究电子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8:03: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地铁运营事故案例分析及其对策

1 引 言

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地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全球地铁事故不断发生,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地铁先后发生不少事故。因此,分析地铁运营事故的影响因素,制定预防事故相关对策以及突发事故后的救援措施,对于改善地铁运营的安全现状,预防事故和降低事故损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地铁运营事故安例分析

地铁运营安全不仅涉及人—车辆—轨道等系统因素,还受到社会环境和列车运行相关设备(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地铁事故统计的分析表明:人、车辆、轨道、供电、信号及社会灾害等是地铁事故的主要因素。 2.1 人员因素

从2002年和2003年对上海地铁一、二号线发生事故的分类统计表明:一般性事故主要是因乘客未遵守安全乘车规则,而险性事故多是由于工作人员职责疏忽引发的。人员因素是肇致地铁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 2.1.1 因司机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

案例1——南京地铁列车连挂车钩发生碰撞

1.事故经过:2005年12月1日6时55分。小行—安德门上行区间,距安德门站约300米处 。

7:40,行调指令基地内1314车出库连挂故障车2526车; 8:05,1314车出库,采用洗车模式与2526车连挂时,因列车处于小半径曲线位置,车钩对位不正,连挂失败,车钩发生碰撞。

2.事故后果:此次事故造成2526车A端的防爬器轻微擦伤,2526车A端车头右侧的导流罩损坏。

3.事故原因分析:

a.本案例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编制技术文本时,考

虑的不够充分,没有将“小曲率半径连挂作业要求”进行明确;当时车辆连挂时

线路半径为150米,根据《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车辆合同文件附件1》中对车钩连挂的规定,是不允许进行自动连挂的,合同中明确要求列车自动连挂时最小半径不得小于300米。

b.同时也反应出调度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经验不足,缺乏处理特殊情况的应变能力。

4.事故启示:

a.此事故是由于对车辆在弯道连挂时车钩水平位移偏差预想不够造成的,建议在《乘务应急处理规定》和《列车事故救援应急预案》等文本中补充相关规定;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收集类似的注意事项,不断的完善文本的编制。由此引申我们还要考虑车辆在坡道连挂时车钩纵向偏差会导致的后果。

小曲线线路半径标识方案预想 b.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培训计划。 从其他地铁公司多收集一些特殊故障处理的资料,作为乘务人员培训的必修课。

c.加大管理力度,严禁擅自操作 。理性对待没有把握的陌生故障,及时请教专业工程师和相关领导。

案例2——南京地铁列车撞列检库门事件

1.事故经过:2005年12月6日22时11分 。位于小行基地列检库15道大门。

1920车在回列检库15道时,19A车头撞上车门。检调接报后,立即要求信号楼不要动车,同时到现场察看情况,发现15道库门在列检库内侧,门页下方被电客车撞凹陷一块(被电客车防爬器所撞),大门撞过门上止档,导致该大门无法向外正常开启到位。电客车头部右侧有一处表面擦伤(长8cm,宽1.4cm),另有二处与大门有轻微摩擦。

2.事故后果:15道列检库大门破损严重。 电客车头部右侧有一处表面擦伤(长8cm,宽1.4cm)。

3.事故原因分析:

a.负责开启15道大门的保安人员安全预想不够,导致车门未开启到位,侵入车辆限界发生碰撞。

b. 司机入库前对前方线路观察不够仔细,未及时发现此安全隐患,最终导致该事件的发生

4.事故启示:

a.在地铁行车有关文本中增加了“列车运行至库门口前要一度停车,司机确认库门开启状态良好具备入库条件后,方可动车入库。

b.除需要司机停车确认外,也要督促开闭库门责任人自查,做到双保险。 c.根据车辆限界确定库门最小的开启位,并在相应的地方做好警示标志,以此作为大门开启程度的标准。同时这也符合5S管理的思想。

库门开启警戒线设置示意图

案例3——罗马地铁列车追撞事故

1.事故经过:2006年10月17日罗马时间上午9时37分;位于维托˙艾曼纽二世车站。一列地铁A线列车异常驶入维托˙艾曼纽二世车站,追撞停靠月台的另一列列车,致使被撞击的列车最后一节车厢与从后驶来的列车第一节车厢纠结在一起,许多旅客被挟在扭曲的车厢间,现场烟雾弥漫,照明丧失。

2.事故后果:

a.两列车损毁变形,其中后方列车的第一节车厢残骸卡进前方列车尾达3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