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17:39: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2014年7月10日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文化**的战略部署,市委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对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实施了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加强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全市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通过实施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文化惠民工程,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市有市、县(市、区级艺术馆(文化馆8个,从业人员68人;有县(市、区级公共图书馆 7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83万余册,从业人员72人,阅览室座位近2000个;有市、县(市、区级博物馆、纪念馆14个,从业人员292人,年均举办展览50多次,举办培训90多次;有演出场馆9个,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从业人员331人,年均服务观众44万人次,其中服务基层观众35万人次;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34个,总藏书50多万册,从业人员184人;已完成全市1783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工程全面覆盖的建设任务;全市1900个行政村(含居委会实现了有线广播村村响;建成7个县级、134个乡镇街道办共141个广播室;建成了57个激情广场文化活动示范点。

(二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是成功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自2007年以来,我市承办了海峡客家高峰论坛、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第五届福建艺术节、红旗颂等大型文化活动近20场次,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二是积极开展送书、送

戏、送电影下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以来,全市共送书下乡50多万册书,各种歌舞、汉剧专场等下乡演出近300多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2万多场次,三是每年开展的书香八**全民阅读活动富有特色。每年开展优惠售书活动,开展每周推荐一本好书的电视专题论坛,举办中国梦.劳动美、阅读与人生、与快乐、与成长等全市职工读书征文活动。四是激情广场活动如火如荼。各活动点均按照要求添置了灯光、音响、乐器等演出器材,已建成具有健全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具备必要的水电、卫生、安全保卫等基础条件,每个点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都有固定的大家唱、大家舞、大家乐的队伍,各项活动有序开展。五是群众性文化活动向品牌化发展。近年来,先后举办了红土地歌曲比赛、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首届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首届海峡客家山歌大赛、海峡客家书画展、首届海峡客家风情节暨定光佛文化节和被誉为天下第一龙的连城县姑田镇游大龙、被誉为乡村狂欢节的连城县罗坊乡走古事等传统文娱活动,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品牌性农村文化活动。

(三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据不完全统计,博物馆、群众文化艺术馆、图书馆、电台、电视台和乡镇文化站、乡镇广电站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现有文化类专业技术人员531人,其中群文博137人(高级职称17人、中级60人、初级60人,图书资料的47人(高级3人、中级23人、初级21人,艺术专业118人(高级13人、中级51人、初级54人,播音主持35人(高级3人、中级13人、初级19人,记者编辑122人(高级18人、中级36人、初级68人,其他类72人。

(四公共文化服务投入逐年增长。十一五以来,我市文化文物事业财政投入逐年增长。2007年--2013年,我市文化、文物事业费分别为3484.8万元、3144万元、13385.4万元、13582万元、15076万元、20631万元、3156万元。为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推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市委、市政府设立了2012年至

2016年**市农村文化建设补助资金。第一批**市农村文化建设补助资金300万元已下拨到全市57个村级(社居文化阵地、群众性业余文艺院团,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设施。

(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在公共文化建设中,许多地方都能总结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满足群众不同需求的工作方法和路子。**区共有各种规模文化大户49户,如**镇的林亿汉文化站、大池北溪张大振的科技致富指导站、东城东门章金河的家庭文化室和雁石礼邦陈开煌夫妇的益民科技文化室等。**县大力推广湖雷镇连塘村农民读书社的经验,成功创办了53个农民读书社,其中7个已验收达到七个有标准。连城县运用先进文化改造庙堂、祠堂,使之成为弘扬先进文化、服务广大农民的基层文化阵地。在大力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各地积极探索文化自我发展壮大的机制,培育发展扎根于农村的民办文化,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民间职业剧团就是孕育并扎根于农村这片广大市场的一支重要文艺队伍。它们是长年活跃在广大农村、乡镇,运用为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服务于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文艺轻骑兵。据各县上报统计全市共有演出队伍200多支。如**区采茶灯演出队遍布全区,有100多支队伍;**县汉剧演出队有77支。各地加强管理和引导,定期组织对民间职业剧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组织业务培训,提高剧团演职员的演艺水平,因地制宜举办民间职业剧团调演比赛。

二、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过程中,尽管政府和文化部门都付出了不少努力,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市目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各县(市、区和乡镇文化站设施,大多数建于七、八十年代,由于各级财政下拨经费不足,设施建设配套不全、规模偏小、无论是质量、结构、布局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审美需求,不能适应现阶段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市本级没有图书馆,**图书馆虽然是市区共建馆,由于受到管理体制、投入机制等限制,其整体发展水平、业务辐射范围、管理服务能力等方面都无力承担市一级的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现代图书馆理论,图书馆服务半径为3公里,人口在20-150万应该规划两处图书馆,随着我市新城区的开发和城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