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1:53: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附件4:

课程标准编写体例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供 金融管理与实务 专业使用)

第一部分 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经济学基础》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财经管理类课程的必须知识储备,也是学生认识社会经济问题的必备知识准备。该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合理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了解经济中的各种现象、关系和规律,对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

使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须的基本经济理论知识和解决相关经济问题的能力,为相关的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卓有成效地开展经济调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注意渗透政治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能力,经济问题与现象的实证分析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

1、知识目标

(1)能够清晰描述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研究内容。 (2)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经济学专业术语和基本原理。

(3)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理解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经济现象,对简单经济学现象做出正确分析和预测。

(4)能够基本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内容。 2、职业技能目标

(1)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学好与运用财经管理类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

(2)能够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对市场供求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3)具备能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数理逻辑思维方法以及实证分析方法分析解决社会经济现象和具体问题。

3、素质目标

(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3)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比较宽,具备经济分析与预测能力。 (4)具有一定的经济论文、报告等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课程主要内容

《经济学基础》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宏观经济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科学—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收入理论为中心理论;以总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市场失灵、政府有效。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与基本问题,具有理论性强、实用性强、学术观点多、内容变动快等特点。

四、教学方法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将理论分析与应用相结合;通过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将学生由被动接收知识转为在老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让学生学中做和做中学,容“教、学、做”为一体。

1、启发式教学

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教学中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主导的学习活动中来,主动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学会解决问题。

2、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以实际任务作为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围绕任务的完成而展开。如关于近年来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状况分析,要求学生应用理论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运用网络媒体等方式自主完成。

3、讨论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设疑、设问等形式留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展开讨论。课堂上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学生可带到课后继续讨论,去查阅资料,通过这种讨论式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大大的加强,收效很好。

4、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中,以经济生活中实际发生的各种经济现象为例,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看得见、摸得着、会解决”,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与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渐将经济理论与具体的实践结合,从而刺激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

五、教学条件

选用教材:《经济学基础》,“十二五”高职高专规划新教材,武汉大学出版

社。该教材通俗易懂,寓教于乐,非常适合经济学初学者。此外,教学条件还需要有较为丰富的多媒体课件、电子期刊、图书与文献资料等教学资源。

第二部分 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

一、师资队伍建设

主讲教师: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企业工作经验或实习经历,能够运用企业案例进行教学过程设计,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兼职教师:在企业担任从事基层主管以上职务,主要提供专业指导和协助项目考核。

二、教学研究涉及的领域、教研活动

近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

(1)教学多媒体:制作了精美的《经济学基础》教学多媒体课件,课件界面美观,功能齐全,使用方便,深受广大同学的欢迎。

(2)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案例讨论教学法,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热点经济现象,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3)改进教学方法,注意授课艺术:能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尊重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采取启发式、鼓励式的教学手段,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第三部分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一、课程教学框架设计与学时安排

《经济学基础》课程在金融理论与实务专业第1学期开出。总课时为56学时。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学时 序号 项目名称 理论教学 时数 6 6 6 6 6 6 6 6 实践实验 合计 课时 6 6 6 6 6 6 6 6 知识模块一 走进经济学 需求与供给 消费者行为分析 生产者理论与成本理论 市场理论 生产要素和分配理论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知识模块二 知识模块三 宏观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