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21:22: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⑤又有一位孩子的妈妈讲起了自己儿子的趣事。她的儿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午睡的时间到了,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们上床睡觉。可是,她的儿子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

老师问他,为什么还不睡觉啊?这小子看着幼儿园老师,一本正经地回答:“我是来幼儿园学本领的,不是来睡觉的。”多幽默的回答啊!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⑥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有趣,那么可爱,那么搞笑,那么温暖。孩子使他们原本平淡的生活,充满了变数,也充满了快乐!

⑦我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讲述。我想到了我的儿子,今年已经读高中了,即将迎来人生中最重要、最艰难的考试——高考。一天二十四小时中,除了睡觉和吃饭之外,其他的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他甚至连和我们说句话的时间和精力都没有了。而我们,因为害怕打扰他学习,在家里走路都是小心翼翼地踮着脚尖的。我的儿子,在他年幼的时候,也是充满童趣:活泼、调皮、可爱、搞怪,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欢笑和温暖。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生活突然变了,变得如此沉闷,如此压抑,如此不堪!

⑧我忽然明白,每一朵花都本应芬芳、灿烂,是我们自己先掐灭了孩子的天性,也掐灭了自己的快乐啊!

⑨我希望能永远嗅到花的芳香! (原文有改动) 14、选文中年轻的父母们共讲了四个有趣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15、选文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16、选文结尾句“我希望能永远嗅到花的芳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7、如何理解选文②段中两处加点词语“颜色”的意思?(2分)

18、读完选文,你内心必定有所触动,那么请选择一件你的童年趣事,把它写下来。(4分)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9—26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尊君在不?(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20、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1、友人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但“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说出你的看法。(2分)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2、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尝试) B、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果子) ..C、诸儿竞走取之(跑) D、唯戎不动(只有) ..2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4、你从王戎身上学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注】①柳宗元早年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积极进行政治活动。不幸失败,贬为永州司

马。十年之后,又被分发到更遥远的边荒之地的柳州。这诗便是他任柳州刺史时所作。②浩初上人:潭州人,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上人”,对和尚的尊称。

25、第二句的“ ”字照应上句“剑铓”的比喻,进一步写出作者愁苦之深。(1分) 26、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写作(50分)

27、读书、求知是一种享受,亲近自然是一种享受,回忆往事是一种享受,打球、游泳是一种享受……

请你以“ 是一种享受”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少一行扣5分;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5、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

语文试题答案

1—5 略

6.(3分)(1)将“决心”改为 “勇气”,或将“鼓起 ”改为“下定”等(2)示例:是它,让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仿写要求和前面划线句结构相同,不按句式写不给分) 7、略。

8、(2) “喜新厌旧”指求创新,不守旧。 “得寸进尺”指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永远向更多的目标去努力。

9.薄雪覆盖下的小山;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的空间顺序来写的。(“薄雪覆盖下的小山”1分;“山上---山尖---山坡---山腰”1分;“空间顺序”1分)

10.山坡上,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说明温暖;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让人似乎感受到了春天满山的花草;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微微露出点粉色,酝酿着春意。写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2分 )

11.不能换。原文采用拟人手法,用“卧”字来写村庄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若换成“躺”字,直挺挺的,缺少了静谧美、画意美。(意思对即可)(2分 ) 12. “温暖”1分;“清澈或透亮”1分。(意思对即可)

13.照应题目或呼应前文;抒发赞美之情;总结全文。(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4、(4分)(1)两岁半的宝宝误解妈妈的话。

(2)不到三岁的男孩戏说地球转动。 (3)四岁多的儿子雨中作乐。

(4)上幼儿园的孩子午睡时趣语。(每点1分)

15、(3分)我是一个善于倾听,善于反省、关注孩子成长的人。

16、(3分)深化主题、升华情感;(1分)独立成段,起强调作用;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作者希望孩子永远是快乐的、健康的(2分) 17、(2分)(1)母亲对女儿的教训、斥责、教育(1分)

(2)女孩认为是物体的色彩(1分)

18、(4分)示例:小时候,爸爸出远门要回家了。给家里打电话,妈妈说:“给宝宝买点东西回来。”我一听大喊:“不行,我还要点南北。”妈妈听了笑出了眼泪。(不能与原

文重复、语句通顺、童年的事,趣事)

19.(1)不:通“否”。 (2)委:丢下,舍弃。 (各1分,总计2分 ) 20.(1)陈太丘与朋友约定一同出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2)友人感到惭愧,就下车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各2分,总计4分 )

21.观点一:我认为元方“入门不顾”并不失礼。因为,父亲的友人没有按时赴约,失礼在先,又当着元方的面责骂元方的父亲,再次无礼。对这样的人就应该给他点颜色看看。 观点二:我觉得元方的做法有些不合适,因为友人在元方指出其无礼后,能很快认错,而且是在一个小孩面前认错,确实不容易,若能宽容一点,给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则更好。古人也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观点三:这个问题也可一分为二地看待,把上面两个意思合在一起表达。 (选取任意一个观点即可。2分)

22、A(2分) 23、(李子)树长在路旁结满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2分)

24、可从“做事要仔细观察、善于动脑、遇事不盲从、要独立思考的精神”等角度回答即可。(3分) 25.(1分)割

26.(2分)贬谪之恨,思乡之愁。表达了两方面的感情:一是遭贬的愁,二是对故乡的思。答对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