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讲精练:(3)鉴赏语言 炼字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19:01: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鉴赏语言——炼字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①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这首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案:1.BE; 2.诗眼分别是“摇”“滴”。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

解析:1.B、“相接”精神想通,心心相印的意思。

E、诗歌体现出的是苍茫、悲凉、沉郁的基调,突出诗人的寂寞和忧愁。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这是一道炼字型语言鉴赏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指出作为“诗眼”的字,然后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列举全诗围绝“诗眼”写了哪些内容,最

后分析该“诗眼”在突出主旨、营造意境和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在“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一联中,“摇”“滴”二字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故起着化静为动的作用,把水、城、露、月等景物写得活灵活现。自然最为传神。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北山道中 方风

起犯春霜一径寒,清游乘兴约吟鞍。 眼中最恨友朋少,尘外频闻山水宽。 溪落旧痕枯野埠,树浮空翠湿危栏。 岩头几处悬冰白,几作群羊化石看。

注:方风,字韶卿,一字景山,浦江(今属浙江)人。宋亡不仕,隐居仙华山,人称岩南先生。常出游名山大川,访问宋朝遣老,每过破军蹶将之处,仰俯徘徊而不能自已,亡国之痛,溢于言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中的“犯春霜” “一径寒”“悬冰白”等词句,直接点明了时令犹寒,这是导致后来诗人出游游兴不浓的原因之一。

B.颈联所写的溪落旧痕、野岸枯寂和树浮空翠、栏杆沾湿之景,以哀最写哀情,带有一种感伤的情绪。

C.尾联,借用“叱石为羊”的典故,诗人有意将它改为“岩头悬冰”即石化之羊,暗喻把元朝政权当作逢春即融的冰山之意。

D.“尘外频闻山水宽”一句,表达了诗人因为朋友渐少而对秀美山水充满向往,决意归隐的感情愈加强烈。

E.诗人寄情山水,吟风咏月,虽然身在世外,心却不能同步,怀念故国江山的情愫,对异族统治者的鄙视,在不知不觉间就从诗文中显露出来。

2.历来都认为此诗颈联最为绝妙,请从炼字的免度进行赏析。

答案:1.AD; 2.颈联中的“枯”字和“湿”字用得最为精妙,溪水枯落只剩旧日的痕迹,连渡口也显得更加冷落荒芜,一个“枯”字既点明了水势的减退,也暗合了渡口死寂凄凉的景象。树木漂浮在晨雾中,一片浓绿,好像要沾湿了楼头的栏杆。“湿”字既有雾气的淋漓之势,又有绿色的灵动之态。 解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①谢玄晖:名谢眺,南齐著名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眺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这首诗,诗人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 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2.从炼字角度来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答案:1.BE; 2.“摇”“滴”二字用得极好。此二字化静为动,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项,“古来相接眼中稀”意思是说,不仅是他眼前知音稀少,自古以来有才华、有抱负的人当时也都是如此。“相接”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

E项,诗歌体现出的是苍茫、悲凉、沉郁的基调,突出诗人的寂寞和忧愁。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东阳道中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