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诊疗常规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0:47: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针灸科2010年中风(急性脑血管病)诊疗常规

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闭阻或血溢于脑,以半身不遂、肢麻、舌蹇,甚至突然昏仆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其发病骤然,变证多端,变化迅速,犹如风之善行而数变,又如石矢之中的,若暴风之急速,故类比而名“中风”,又称“卒中”。西医称为急性脑血管病或脑卒中。脑卒中分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0%,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出血性脑卒中占20%,以脑出血最为多见。 一、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脑出血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二、中医治疗 (一)中经络

1、脉络空虚,风痰入中

证候 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喎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恶寒,发热,肢体酸楚、拘急等,舌苔白腻,脉浮滑。 治法:疏表祛风,化痰通络 方药:大秦艽汤

秦艽10g 生石膏15(先煎) 当归10g 白芍10g 生地10g 熟地10g

川芎5g 白术10g 茯苓10g 黄芩10g 防风10g羌活5g 独活10g白芷10g 细辛3g 甘草3g 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口服 2.肝肾阴虚,风痰上扰

证候 头痛眩晕,腰酸耳鸣,突发口眼喎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细数或弦滑。

治法 滋阴潜阳 熄风通络 代表方 镇肝熄风汤

代赭石30g 牡蛎30g 龙骨15g 龟板15g 怀牛膝15g 白芍15g 玄参15g 天冬15g 川楝子9g 茵陈9g 生麦芽9g 甘草6g 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口服 (二)中脏腑 1.闭证 (1)阳闭

证候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半身不遂,或对侧肢体拘急,抽搐,面红气粗,躁动不安,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有力。 治法 辛凉开窍,清肝熄风。 代表方 羚角钩藤方

羚羊角5g(另煎冲服)桑叶10g 川贝母12g 鲜生地15g 钩藤10g菊花10g 茯神10g 白芍10g 鲜竹茹15g 甘草3g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口服; (2)阴闭

证候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噤不开,半身不遂,静而不烦,面白唇暗,四肢欠温,苔白滑腻,脉沉滑。

治法 辛温开窍,除痰熄风 代表方 涤痰汤

制南星5g 制半夏10g 石菖蒲5g 茯苓10g 炒枳实5g 陈皮5g 人参3g 竹茹5g 甘草2g 生姜3片 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口服; 2.脱证

证候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肢体瘫软,目合口张,面色苍白,气息低微,或有鼾声,肢体冷汗,手撒遗尿,脉细弱或细微欲绝。 治法 益气回阳,救阴固脱。 代表方 参附汤合生脉散

人参10g 制附子10g 麦冬10g 五味子10g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口服; (三)后遗症 1.风痰瘀阻

证候 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紫暗,苔白滑腻,脉弦滑。 治法 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代表方 解语丹

制白附子3g 石菖蒲3g 远志5g 天麻10g 全蝎3g 羌活5g 胆星5g 木香3g 薄荷3g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口服 2.气虚络瘀

证候 半身不遂,痿软无力,面色无华,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涩。 治法 益气行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 补阳还五汤

生黄芪60-120g 当归尾6g 赤芍5g 桃仁5g 红花5g 地龙5g 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口服 3.肝肾亏虚

证候 半身不遂,偏侧肢体僵硬拘挛变形或软瘫而肌肉日渐萎缩,言语不利,舌红或淡红,脉细数或沉细。

治法 滋阴补阳 代表方 地黄饮子

熟地10g 巴戟天10g 山茱萸10g 石斛10g 肉苁蓉10g 制附子5g 五味子3g 官桂5g 茯苓10g 麦冬5g 菖蒲3g 远志5g 生姜3片,薄荷2g 大枣3枚 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口服; 三、针灸治疗 1.选穴定位 1)主穴:

头穴:百会穴,头部运动区(百会前一寸至悬厘穴的连线) 上肢:肩髃、曲池、外关、合谷; 下肢: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昆仑。 2)随证加减:

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加太冲、太溪; 风痰阻络,痹阻经络加丰隆、风池;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加内庭,丰隆; 气虚血瘀加气海,足三里、天枢; 阴虚风动加太溪,风池。

3)随症加减:

口眼歪斜加地仓透颊车、下关、 地仓;

头痛加双风池;

尿便障碍病人加四神聪透百会; 吞咽困难加廉泉、金津、玉液、海泉; 失语加风府透哑门;

感觉障碍加络却透承灵透悬厘。 2 针刺方法

(1)头穴:百会穴,头部运动区。

百会(定位):同前 取穴法:同前 太阳(定位):同前 取穴法:同前

百会穴前一寸与透悬厘穴连线平均分五段,依次分别针五针,首先与皮肤呈30度角刺到皮下帽状腱膜下,然后与皮肤呈15度角平头皮下刺入1.0寸。

操作:百会前一寸-悬厘穴连线平均分五段,从百会前一寸向悬厘穴依次分别针五针,首先针尖与头皮呈30度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时,针尖向悬厘穴,使针与头皮平行快速刺入1.0寸,

(2) 感觉障碍取穴: 感觉区。 (3) 失语病人取穴:风府透哑门

风府(定位):在项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中。

取穴法:正坐,头稍仰,使项部斜方肌松弛,从项后发际正中上推至枕骨而止即是本穴。 哑门(定位):第1颈椎下,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取穴法:先定风府穴,再于风府下0.5寸取本穴。

操作:于风府穴处,针尖与头皮呈30度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时,针尖向哑门穴,使针尖与头皮呈30度夹角快速刺入1.0寸。

(4) 面瘫病人取穴:地仓透颊车、下关

地仓(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取穴法:两目直视,瞳孔垂线与口角平线的交点处,上直巨寥。或口角旁,当鼻唇沟延线上。 颊车(定位):在侧面部,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

取穴法:沿下颌角分角线上一横指,闭口咬紧牙时咬肌隆起处,放松时按 之有凹陷并有酸胀感。

下关(定位):在侧面部耳前方,颧弓与下颌切迹之间。

取穴法:闭口,颧弓中点(约耳屏前一横指)下员缘凹陷处,上关直下。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操作:于地仓穴处,针与皮肤呈30度夹角,快速将针刺入皮下,当针尖达到皮下时,针尖向颊车穴,使针于皮下平行快速刺入1.0寸。于颊车穴处,针与皮肤呈30度夹角,快速将针刺入皮下,当针尖达到皮下时,针尖向地仓穴,使针于皮下平行快速刺入1.0寸。于下关处,直刺1.0寸。

(5) 吞咽困难病人取穴:廉泉、金津、玉液、海泉、风府、双风池、双翳风等

廉泉(定位):再颈部,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取穴法:微仰头,在喉结上方,当舌骨体上缘的中点处取穴。

金津、玉液(定位):在口腔内,当舌系带两侧静脉上,左为金津,右为玉液。取穴法:张口,舌上卷,于舌下面系带两侧静脉上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