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与典型案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7 3:15: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易开车,梦见猪应该买彩票)

做梦的目的是对愿望的间接满足,这是弗洛伊德对梦的研究的重大发现。 (1)梦是通向无意识的捷径

对梦的解析被认为是弗洛伊德最大的成就。他把梦分为“显梦”和“隐梦”。前者是梦本身,含有隐藏的意味,这隐藏的内容叫做隐梦。隐梦是无意识的愿望,它们在意识里很难被容纳,如果不改头换面就很难进入意识中来,愿望自然也就得不到满足。隐梦是通过凝缩、置换、象征、退行等防御机制进行歪曲和变形的。

隐梦在睡眠中进入到意识就是显梦,这个过程叫“梦的工作”。释梦就是通过显梦解释隐梦含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分析家必须要做的是让患者对梦的内容进行自由联想,即让患者讲出诸多与梦有关的诸多背景和想法。弄清梦的日间残余也是释梦的重要部分。由此,所收集到的联想可达到中心主题。分析家在中心主题中可以发现患者的无意识愿望。分析家在解释梦的中心主题时,可利用自己掌握的患者的精神病理状况,也可以运用关于梦的象征。通常,梦中出现性方面的无意识愿望居多,也有攻击的愿望。无意识的愿望作为梦的动力,而这些愿望则隐藏在梦中。换句话说,释梦为的是得到有关无意识的信息。

无意识才是真正的心理现实。意识所传达的无意识信息也是不完整的。

“如果将我自己的梦公之于众,无异于袒露我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在我看来,与其放弃发掘心理学上的证据,不如承认公开秘密的痛苦。”

(2)梦的目的是实现愿望和化解未得到满足的欲望 人可以通过梦实现他们的愿望。噩梦惊醒:自我将本我的愿望在梦工作过程中成功地加以处理、变形,就会做上个舒服的梦,睡个安稳觉。但如果本我的要求太强烈,自我对涌入的本文欲望无可奈何,人就会因焦虑而从梦中惊醒。

(3)梦的目的是维持睡眠 梦不仅是实现欲望的场所,还有维持睡眠的目的。梦的功能是在梦中满足无意识愿望的同时继续睡觉。因而,梦是“睡眠的守护者”。这是以分域论为基础的。但是焦虑梦、创伤梦、惩罚梦等很难以为是为了实现愿望,相反,它们无疑成了影响睡眠的因素。

于是,弗洛伊德发表了结构模式,并修正了梦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回避超我非难的罪可行的方法是受罚或赎罪行为。负罪感很深的人即使做了很可怕的惩罚梦,却感觉轻松,如释重负,是因为它可以解除罪恶感。是为了回避罪恶感,自我甘心情愿地在梦里接受惩罚。自我利用梦,将受罚的愿望以易于接受的形式实现了。

(4)梦是无意识愿望的象征表现

梦在表达无意识的愿望时,常利用象征的方式歪曲地表现出来。提出结构论后,对“梦的歪曲”的解释也有所进展,即强调了自我的机能。歪曲,是自我的机能。梦是片段的视觉表象,自我把这些片段改编和串联起来构成梦。在这个过程中,自我为了防御,对梦进行歪曲和修正,甚至将有些内容删掉。

(5)梦的材料和源泉:幼年期材料

幼时的愿望会出现在梦中,并试图在梦中得到满足。由此可见,在我们的梦中,儿时的自己仍然存活着,且不断产生冲动。现代精神分析里将这种现象称为“心童”。人的无意识是无时间概念的,因而会把幼时的事情错认为是现在发生的事情。“时代错觉性焦虑”。如果有些矛盾冲突在无意识里没有得到解决,就会继续存在,甚至支配着现在的精神世界。这是神经质的状态。可以说把无意识的孩子带到意识里让其继续成长的过程就是精神分析。

童年和同父异母哥哥的儿子年龄相仿,后者大其一岁,总是赢不了他,童年有挫败感,十分向往自己拥有力量。

(7)梦的工作也能产生情感

通过梦的工作,情感可以转变为相反的情感。例如,弗洛伊德原来觉得自己的伯父很亲

6

切,可是由于对伯父的儿子敌对,对伯父也产生了敌对感,但是通过梦的工作,却将敌对感转变成了亲近感。

(8)弗洛伊德的释梦方法

曾在《梦的解析》中提到多种释梦方法。在《释梦的理论和实践》中归纳为4种。 ①将梦的内容按时间顺序进行联想并给与解释。这是传统和经典的方法。弗洛伊德认为,这是分析家自身分析梦内容的最好方法。

②在梦的内容中,选择特殊成分进行解释。例如,可以选择印象最深、最清晰、感受最强烈的成分加以联想,或者从梦里听到的口头语言开始解释。

③抛开显梦,直接询问:“过去是否发生过与刚说的梦相关联的事情?”

④如果梦者了解释梦的方法,那么,不妨事先不要给与指导指示,让梦者随意进行梦的理想。

《精神分析引论新编》里提到了同样的观点,只是强调与之相关的日间残余的重要性。白天发生的事情往往会在梦中出现。因此,对日间事件进行联想非常重要。弗洛伊德将梦前24-48个小时所经历的事件称为“日间残余”。事实上,幼年期事件或新近发生的事情都可成为梦的素材。

(9)与释梦相关的几个问题 ①释梦时利用象征的问题。

“利用梦的象征进行释梦是必要的。借助梦的象征,即使我们不向梦者询问,也可以明了散在梦中的内容。”

“利用梦的象征进行分析时,应当仅仅针对具有普遍性的或者单个象征意义的那些内容。如果用象征来解释梦中的特殊成分,或者认为只有运用象征方才是释梦唯一可信的方法就大错特错了。可是,了解象征的意义,就能在患者对梦的联系不充分或者难以进入联想状态时正确地解释梦,因此对释梦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弗洛伊德还警告说:

“梦里充满了象征。象征一方面可以成为释梦的助力,另一方面又使释梦更为复杂。只随梦者的自由联想进行释梦,往往无法诠释梦的一些象征成分。然而,释梦者随意判断和解释也是不科学的??于是我们只好使用‘综合法’。即在确认梦的内容中存在象征成分的前提下,‘一方面依赖梦者的自由联想,另一方面依赖释梦者对象征的认识’。解释象征要十分慎重,千万不要自以为是。”

②是否劝导梦者记录下自己的梦?

弗洛伊德对此明确反对。在没梦的工作里,有基本的无意识内容在起作用,梦的内容是忘不了的。事实上,梦是通过初级过程表现出来的非合理表象,在叙述梦的时候,很多内容会被修改,进行合乎逻辑的二次修饰。

③同一晚上做的不同的梦。弗洛伊德认为这是内容同一的梦。 ④梦的内容模糊不清时怎么办? 应该把患者所说的视作梦的内容,不要认为梦者更改了梦的内容,也不要认为梦者记错了梦的内容。

总之。梦是通向无意识的捷径;无意识愿望在梦中得以实现;通过梦,可以看到无意识的愿望和冲突。可是,由于梦的表现是歪曲的,并需进行释梦。他提出了四种释梦方法,并反对过度利用象征进行释梦。现代精神分析认为,梦和自由联想一样,是联想的一部分,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而且认为,到达无意识的途径不只是梦,还有移情。弗洛伊德初期重视隐梦而不重视显梦,现代精神分析也很重视显梦,其理由有四条:显梦里有“日间残余”;能知道是否为创伤梦;多表现出自我的机能;能知道记忆的内容。

2)在无意识里起作用的精神机能的特征

7

在无意识里起作用的机能指的是初级过程。由于受到内在刺激和外在刺激,人的无意识里会产生欲望冲动。过去经验过的满足欲望的记忆得以复生,精神能量开始倾斜到这个记忆上来。当这个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时,附在欲望上的能量成分为了得到满足,会移到其他想法上去。换句话说,无意识之所以能产生欲望的派生物,是因为自由移动的能量可以从这个想法向那个想法移动的缘故。

次级过程是合理性的思考过程。在次级过程中,能量不能随意从一个地方移到其他想法或个体上。但无意识和非合理性的初级机能有相通之处,故而这种转移成为可能。初级过程的特性可以归纳为置换和凝缩。这是无意识精神机能的特性。

置换,是指能量从一个精神内容移到别处,可以以部分代替全部,也可以以全部代替部分。因此,部分相似可以视为全部相似。(恋人选择上的问题)。这个过程无规则可循,也无逻辑可言,只因看到部分关联就从一个想法移到其他方面。

安娜·弗洛伊德对置换解释如下:

“在无意识里会发生依我们看来极为异常的现象,那就是能量非常容易被转移。附在一个想法上的能力可流向其他想法,而且这种流动十分容易。”

凝缩也是无意识思考方式的一个特征。“凝缩作用的特点在于,梦里将某些本能能量价值相同的成分叠加起来,构成新的联合,形成一些共同的代号。”也就是说,两个不同的想法或记忆与同一种本能欲望相关联时,就可能凝缩。

弗洛伊德发现了无意识的6大特性: ⑴无时间概念 弗洛伊德说:“无意识体系的各种过程没有时间顺序,也不随时间流逝而改变,可以说和时间没有什么关系”。

时间概念是认知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机能,是合理的次级过程的机能。时间概念只限制在前意识和意识领域,无意识里没有时间概念,因而人们会产生一种错觉——幼年时发生的事情好像就在此时此地发生。

⑵无视现实

按照快乐原则,无意识顽强地要求满足不合理性的幼年期本能欲望。即使成人后,还会不顾现实的状况执着地要求满足欲望。

⑶心理现实

在无意识里,实际现实会被心理现实所替换。因此,在无意识里无法区分哪个是实际事件的记忆,哪里是心理想象记忆。有时,将一些抽象的象征当做活生生的现实存入记忆,或把想象记忆成亲身经历的事件。

⑷不存在矛盾

具有合乎理性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才具有识别是否存在矛盾的可能性。无意识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一些相互矛盾的因素可以共处一处。

“在我们看来,两种欲望冲动就目的而言存在着矛盾,但是这两种冲动互不削弱,互不妨碍。”

无意识中的无矛盾性是以“对立认同”的形态存在的。这是因为无意识里没有否定的概念。在这里,相反的内容互不对立,且被看做是同一内容。这种现象在梦中常有发生,梦的内容往往与现实情况相反。

⑸不包含否定因素

在无意识里不存在“反对”和“否定”的概念。只有进入到前意识或意识中,才有否定的概念。

⑹以事物表示语言

即在无意识里的“无话语言”。

8

语言是象征,但是在无意识里不会使用语言这个象征,只存在事物的表象。来自无意识的欲望派生物在意识化时,不是以语言,而是以具体的形体或表象出现的。

2、精神决定论 人的任何看似偶然的行动都具有特定的动机和缘由。换句话说,就是因果论,无原因的结果是不存在的。更具体地说,成人行动的动机是由他幼年的经历早已决定了的。

案例:一个年轻企业家经营者一家大企业,却总认为自己是一个虚伪的没有能力的人。原因,幼年受母亲较大的性刺激。父亲亲切善良,但懦弱且惧内,赚钱方面无能为力。母亲蔑视和责备父亲,赶出房间,让儿子与其同睡。父亲对其训斥总会遭到母亲斥责。母亲帮助他成为了“俄狄浦斯”情结的胜利者。成年后他继续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别人给与的。缺乏自信心和抑郁的性格源自于此。婚姻不幸福,换上了早泄和阳痿,认为自己的性器是从父亲那里偷来的。

3、客体关系理论 它强调幼年时期的客体关系维持到成人的精神生活。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现在的人际关系受过去业已形成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即幼年期内射的客体关系会在日后的人际关系中再现。内化是一种心理现象,指儿童按照自己的方式对外界客体进行认识和判断,或者按照自己的想象塑造客体,并且将这些表象作为内心世界的一部分。不仅客体可以内化,关系也可内化。客体关系的内化是大部分幼儿型和幼稚形态的人际关系的成因。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修正,就会固着下来,日后处理人际关系时会遇到麻烦。

在对成长后的内在客体关系进行分析时,移情的外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分析家将移情有效地用于治疗过程中,通过对分析家的移情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患者无意识里的内在客体关系。将移情视作内在客体关系再现的观念,对现代精神分析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客体关系理论对现代精神分析的贡献。

目前,移情分析法已成为精神分析最为推崇的方法。

案例:孪生姐妹中,母亲偏爱妹妹,姐姐“受蔑视的自己”和“蔑视自己的母亲和妹妹”成为他的内在客体关系。同时扮演着施虐者和受虐者的双重身份。

4、人格结构论 因为看到无意识罪恶感,而提出人格结构论。 自我、本我和超我。主要看超我。

若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合理,过分严格或残暴,孩子人格结构中的“超我”会变得残暴而具有施虐性。如果具有这种超我,孩子会因受到“苛刻的超我”的严厉非难而陷入负罪感、忧郁和自卑的泥淖。他们会因经常听到非难自己的声音而变得胆怯,会陷入完美主义,一生过着刻板的强迫性生活。“超我”有帮助“自我”的技能,有帮助评价和调节“本我”欲望的机能,如果超我敌视自我,就会形成抑郁的人格。

残酷的超我使人成为受虐者。具有严厉超我的人,是个道德受虐者或具有道德受虐性格。 1)道德受虐者和负性治疗反应

是指过分苛求良知,反而无法承受成功的人。这是因为,无意识里否定了幼年期的无所不能,从而使人陷入无能为力的状态。受虐者们没有自信心和自尊心,常常自愧不如人而自责。他们愿意遭受不幸,以避免负罪感、自责、惭愧、自尊心的损伤。受虐者具有受罚的欲望。因为,受惩罚也比受“超我”的拷问好受。

如同神经质患者,他们会将无意识里产生的欲望视为已经付诸行动了。仅仅是无意识里产生了憎恨,也会深感内疚。正常人产生了憎恨之前才会有负罪感,并借助负罪感消除到憎恶心情,并以自己在道德上的成功而感到自豪。

受虐性格的人挑动别人蔑视自己,随后又感到伤心、生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一面伤心一面又乐此不疲。他们欣赏能够操纵外部客体来惩罚和侮辱自己的这种力量。尽管这

9

种惩罚是痛苦的,他们却从不产生任何敌对和憎恶的情绪,只是感到被爱和关心。

具有受虐欲望的男性多有阳痿。他们在受虐幻想的同时手淫并射精。在幻想里,他们同时扮演侮辱自己的女性和受屈辱的男性两个角色。

受虐也用于防御机制。在受到外界挫折时,受虐者不是被动的忍受。而是主动地干些别的坏事,以掩盖所受的挫折,并使它丧失力量。因为自己做出的坏事产生的影响更大。他们以这种方式回避外界挫折带来的痛苦。但是,他们在对这个防御机制进行分析、弄清其实体后,会立即终止。因为,自己所做的坏事使得防御能力丧失,反而给自己带来痛苦。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这种防御机制属于投射、推行、反相等水平。这些多与攻击者认同时使用,用模仿给自己造成痛苦的人的角色来使自己痛苦。

受虐者在分析时,表现出负性治疗反应。

这是源自他们的无意识负罪感,认为自己理应接受惩罚。他们无法忍受自己获得成功,处于不幸状态反而使他们觉得舒坦,受惩罚时反而自在,故而并不因病情好转而高兴。他们不愿意病情好转或消失,因而在治疗过程中也产生了阻抗。他们将分析家视为惩罚之人,故意惹分析家发火,让分析家攻击他们。

通常在分析治疗中,当分析家对患者的症候解释正确时,患者喜欢分析家的正性移情会增加,可是受虐者表现出负性治疗反应。

具有受虐性格的人容易陷入强迫症的泥淖。具有强迫症的人,在无意识中只有欲望但还没有行动,可是他们往往感到已付诸行动而怀有深深的负罪感。他们非常担心发生可怕的事情,担心这些可怕的事情会发生在父母或他人身上。强迫症让人产生代人赎罪的感觉,而患者在代人受罚中获得满足。这是超我向自身进行施虐攻击的结果。

2)什么是健康的自我

世界上不存在人格完美无缺的人。人的内心常常因本我和超我的争斗而焦虑不安。“未成熟的自我”竭力想控制住焦虑但这并非易事。因此,它值得借助神经质来安抚焦虑,或者索性逃避到精神症状的后面。“健康的自我”则能仲裁这一斗争,并在遵循现实环境的情况下,找到一条合理地满足欲望的途径,从而既适应现实用取得心理的平衡。因此,自我越健康,人的心理自由的空间越广阔。

自我具有现实感,具有将欲望延期执行的现实 ,使用各种防御机制处理内心的焦虑。自我通过在意识层面上获得的感觉、想法、体会和行动,认识周围的环境并对此作出反应,以维持与现实的关系。因此可以认为,自我是人格结构中发挥意识调节机能的部分。自我也在无意识里发挥机能,大部分的自我机能发挥在无意识里。

对所有现实的状况进行评价、判断、妥协、解决,或担负防御机能也都包括在自我机能里。可以认为,自我是通过综合知觉和记忆、现实的评价、验证及经验,仲裁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作用等主要机能来调节人格机能的执行机关。例如,本我感到性饥渴,希望实施性行为时,自我的机能是寻找客体付诸行动。如果自我不去执行,本我和超我就不能以行动表现出来。

强壮和健康的自我,能够有效地处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合理地满足现实和社会的要求。具有充分发达和成熟的自我的人,在面对艰难的生活和精神负担时能够灵活地处理;但自我软弱的神经症患者、精神疾病者和人格缺陷者,往往固执而无灵活性,只能反复地使用某种预防机制和病态的解决方法。

自我是儿童在成长中,通过与父母以及影响其成长的人们之间相互作用而发展起来的。担负适应及防御机制的自我机能,是在消除本我和超我之间冲突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其他的自我机能不存在这些冲突,只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因而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自我可以促使个人适应社会。可是,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这些作用,还要具备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具备理解他人、与人和谐共处的态度。通过一个人平时表现出来的人际关系,可以推测他对社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