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讲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0:31: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

一、 写作背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应法国工人党领袖拉法格的请求,将《反杜林论》中的三章(“引论”的第一章和第三编的一、二两章)改写而成的一部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通俗著作,它的写作背景大致包括两个方面。

从总体上看,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资本主义已经由它的上升阶段即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开始向它的最高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提到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者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聚集和团结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广泛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确立各国工人运动的领导核心,而要建立民族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首先要有马克思主义武装,重在思想建党。这是恩格斯发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的大的历史背景。

从具体国家建党情况看,在欧美各国中最早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它的成立,促进了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对德国的统治阶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德国反动政府一方面镇压工人运动,另一方面又企图宣传一些庸俗的折中主义,以抵制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影响,而从德国党本身的建立和发展来看,又受来自工人运动内部的拉萨尔派机会主义的影响。这时,德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杜林以社会主义的“改革家”面貌出现,他拼凑了一套所谓包罗万象的“终极的真理”和最终形式的理论体系,企图以其假社会主义理论来代替马克思主义,从而瓦解工人运动。为了批判杜林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捍卫马克思主义,保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健康发展,维护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团结统一,恩格斯写下了《反杜林论》,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对杜林的观点进行了彻底地清算和批判,同时系统完整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法国工人党是在工会活动的基础上建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比较混杂。除了马克思主义者外,还有其他机会主义者也打着社会主义招牌,混入革命队伍,散布各种错误思想。为了帮助法国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成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帮助它同无政府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堕落为宗派主义的空想社会主义划清界限,在《反杜林论》发表两年之后,恩格斯应拉法格的请求从《反杜林论》中抽出三章改编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于1880年分期刊登在《社会主义评论》第3—5期上,原名为《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1883年出版德文版单行本时,改名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它的发表,在各国无产阶级中引起了普遍而巨大的反响。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争相学习,把它当做同机会主义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有力地促进了各国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在1880年给该书写的《法文版前言》中称它是《反杜林论》一书“理论部分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列宁称之为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这一著作主要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这一著作对于我们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意义,对于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认识,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 内容讲解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由五部分组成:马克思写的l880年法文版前言、1882年德文第一版序言、1891年德文第四版序言、1892年英文版导言和正文三章。这里对正文部分作以介绍和讲解。

第一章

第一章主要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及

1

其局限性,肯定了他们的积极思想成果,批判了他们学说中的空想成分,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必须首先使它摆脱唯心史观的支配,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历史局限性 欧洲无产阶级是与资产阶级同时产生的,在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时期,除了存在着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外,还存在着剥削者和被剥削者、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对立。在每一次大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运动中,都爆发过反对剥削者的早期无产阶级的独立运动,从而产生了相应的理论表现——空想社会主义。在16、17世纪,有莫尔和康帕内拉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的描写,18世纪有摩莱里和马布利的表现为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理论。19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暴露出大量弊病,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关于理性王国的学说宣告破产,这时,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提出他们的社会主义学说。但是象启蒙学者一样,他们把自己的学说看作偶然发现的人类理性和永恒真理。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那时,大工业在英国刚刚产生,在法国还完全没有,无产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以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还很不发展,解决这些冲突的手段还没有从经济关系的发展中展现出来。所以,他们只能从头脑中发明新的社会制度,并且幻想通过宣传示范去实现这种社会制度,从而注定这种学说一开始就是空想的。

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和他们的学说

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是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圣西门在1802年就看到法国革命不仅是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而且是贵族、资产阶级和无财产者之间的阶级斗争。他还提出了一切人都应当劳动的思想。1816年,圣西门已经有了关于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这种观点的萌芽,而且明白地表达了“废除国家”的思想。

傅立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是他学说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内容。他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在“恶性循环”中运动,贫困是由过剩产生的,这里他已对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实质作了相当深刻的揭露。他第一次提出了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社会解放的尺度的思想。傅立叶最伟大的地方表现在他对社会历史的看法上。他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并且断言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上升和下降时期。

欧文从法国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认为人的性格是先天组织和所处环境这两方面的产物。基于这种看法,他提出了改造社会的理论;认为新的强大的生产力是改造社会的基础,是大家的共同财产,应为大家的共同福利服务;他还认为私有制、宗教和资产阶级的婚姻形式是阻碍社会改造的三大障碍。他系统地制定了消除阶级差别的方案。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从而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他们在对未来社会的描绘中提出了一些合理的主张;他们的社会历史观点中含有某些辩证法的见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批判地吸收了这些积极的思想成果。

三、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是理性的体现,这种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曾经长期地支配着19世纪英法等国社会主义者。社会主义被他们看作是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而他们每个学派的创始人对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解释又各不相同,因此,这些学派创始人的比较温和的批评意见、经济学说和关于未来社会的观念只能被混合为折衷的不伦不类的社会主义。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即首先对资本主义现实的经济冲突和阶级斗争进行深入的考察。

2

第二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与哲学上的变革有着直接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哲学基础:“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在现代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上的特别应用,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92页)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二章中,论述了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批判了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指出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一、古代辩证法和近代形而上学的产生,黑格尔哲学的伟大功绩和历史局限 辩证法早在公元前500多年的古希腊就已经产生了。其代表人物有赫拉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甚至“已经研究了辩证思维的最主要的形式”。古希腊辩证法认为:一切都存在,而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生成和消逝。这种原始的、素朴的辩证法世界观实质上是正确的,并对后来的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古希腊辩证法的局限性正如恩格斯所说:“这种观点虽然正确地把握了现象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足以说明构成这幅总画面的各个细节;而我们要是不知道这些细节,就看不清总画面。”这种局限性是由当时的生产力和科学发展水平决定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辩证法逐渐被形而上学所代替。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要认识事物的细节,就不得不把这些细节从各种事物的联系中抽出来,从它们的特性、它们的特殊的原因和结果等方面来分别地加以研究;另一方面,生产力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为人们研究这些细节提供了应有的材料。于是,人们开始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各种自然过程和自然对象分成一定的门类进行研究。这种做法给人们留下了一种习惯:把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各种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宏大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从运动的状态,而是从静止的状态去考察;不是把它们看作本质上变化的东西,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从活的状态,而是从死的状态去考察。这种考察方法从自然科学中被移植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按照形而上学的观点,一个事物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身又是别的东西;正和负绝对互相排斥;原因和结果处在相互对立之中,等等。这种观点看似合乎常识、极容易理解。但一跨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它的片面性、狭隘性、抽象性就显现出来,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中。例如,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它的机体中都有细胞在死亡,也有新的细胞在形成,所以,每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都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正和负的关系,正如它们是彼此对立的一样,它们又是互相渗透和不可分离的。原因和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下关系是不同的,在此时或此地是结果的,在彼时或彼地就成了原因,反之亦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已经同自然科学达到的成果产生了矛盾和冲突。

因此,要精确地描绘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辩证的方法(即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运动、它们的变化、它们的产生和消逝等方面去考察它们)才能做到。近代德国哲学一开始就是以这种精神进行活动的。它在黑格尔那里达到了顶峰。黑格尔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他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的事物和过程的反映,相反地,现实的事物及其发展只是某种“观念”的体现。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所以,黑格尔的哲学中实际包含着不可救药的内在矛盾:一方面,它以历史的观点作为基本前提,即把人类的历史看作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其本性而言是不能因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结束的;但另一方面,它又说它自己就是这种绝对真理的全部内容。从这个角度看,黑格尔的体系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流产。

3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是人类哲学史上的重大变革 一旦了解到近代德国哲学的唯心主义的荒谬性,就必然会导致唯物主义,这是现代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产生的思想文化条件。19世纪30-40年代,随着大工业和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不断激化,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要求有一种新的思想理论作指导,这是现代唯物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现代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不同于18世纪那种纯粹形而上学的、完全机械的唯物主义,它在本质上是辨证的,是一种辩证的唯物主义。它把辩证法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之上,从根本上克服了以往一切哲学的缺陷。以往的哲学,包括黑格尔哲学,都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沿着狭小的圆圈循环运动的、永远不变的整体。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自然界同样也有自己的时间上的历史,天体和天体上的有机物种一样是有生有灭的;至于循环,即使能够存在,也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从低级到高级螺旋式地向上发展的循环过程。以往的哲学,产生在科学发展比较低级的阶段,哲学家们为了说明世界,企图站在科学之上创造出一种包罗万象、最终完成的哲学体系,即所谓“科学的科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在自然科学有了较为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大工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使人们有可能发现自然和社会历史中真实普遍的联系,而不再需要以前那种依靠思辩和主观臆想来构造所谓“科学的科学”的哲学体系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再不是包罗万象的“绝对真理”的体系,而只是在概括已有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及其发展的普遍规律作出科学的说明。它既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高概括和总结,是科学的世界观,又反过来成为指导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的方法,是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统一。这样,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就使哲学的性质和对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之后,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重新研究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有了如下伟大发现:第一,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第二,这些相互斗争的社会阶级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第三,每一时代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一切由法的设施、政治设施和意识形态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这样,一种新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就被提出来了,唯心主义终于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即历史观中被驱逐出去了。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提出,使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被看作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它的任务不再是构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体系,而是研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相互斗争的历史过程,并在由此造成的经济状况中找出解决冲突的手段,从而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一定历史时期存在和灭亡的必然性。把这种唯物主义历史观运用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会进一步发现:无偿劳动的占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通过这种生产方式对工人进行剥削的基本形式;即使资本家按照劳动力作为商品所具有的全部价值来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他从这种劳动力榨取的价值仍然比他为这种劳动力付出的多;工人创造的这种剩余价值归根到底构成了资本家利润和财产的来源。这就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实质,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和对立的经济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一般规律。

以往的社会主义者虽然也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后果,但唯心史观使他们不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因而不能说明这种生产方式也制服不了这种生产方式,而只能简单地把它当作坏东西抛弃掉;他们反对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却不知道这种剥削的实质以及怎样产生。这决定了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从根本上克服了以往社会主义的这些缺陷,把社会主义学说建立在了科学的基础之上。正如恩格斯所说:“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

4

第三章

本书的第三章,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根源,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以及无产阶级解放世界的历史使命,从而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根据生产和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到经济中去寻找;为消除社会弊病的手段,也应当从生产的现成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科学社会主义就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发展过程的分析,来说明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和发现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手段。它是大工业得到比较充分发展以后,新的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际冲突在工人阶级头脑中的观念的反映。

一、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在中世纪,普遍存在着个体小生产,商品生产处于形成发展之中。把个体生产者占有的分散的生产资料加以集中和扩大,把它们变成由大批人共同使用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变成强大的生产力,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体现者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由于生产资料社会化,生产也从一系列个人行动变成了一系列的社会行动,而产品也从个人产品变成了社会的产品。这种社会化生产比个体生产优越得多,因此,它在一个又一个的部门中战胜了个体生产,使全部旧的生产方式革命化。生产社会化了,但是占有形式仍然保持着私人占有的形式。以前,个体生产者产品的所有权是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用自己的原料、劳动资料和自己的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归他自己占有。现在,社会化生产的产品是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社会成果。但是,它不是归劳动者共同占有,而是归资本家私人占有。这样,社会化生产必然与资本主义占有之间发生对抗性的矛盾。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这个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生产资料社会化并集中到资本家手里,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彻底分离,变成终身被资本家剥削的雇佣劳动者。雇佣劳动成为整个生产的基本形式。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

这个基本矛盾在生产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社会中,每个生产者都不了解社会的需要,社会生产必然表现为无政府状态。这种状况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并不明显。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商品生产普遍化,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日益严重。每个资本家为了增强竞争能力,都竭力加强自己工厂中的生产组织性,以提高生产,降低成本。结果,每一个别工厂中的社会化生产所具有的日益加强的组织性,愈来愈加剧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二者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

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固有的基本矛盾的上述两种表现形式中毫无出路地运动着。竞争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迫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机器和扩大生产规模。结果,由于机器的改进,工人不断被解雇,形成产业后备军;由于改进机器和扩大生产规模,使生产无限扩张,但是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这样,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不可避免,而且周期性地重复发生。在危机中,社会性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达到剧烈爆发的地步,经济的冲突达到顶点。资产阶级已经无能继续驾驭自己创造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力要求摆脱它的资本属性,即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要求建立以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为基础的新的生产关系来适合它的社会性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起来反对过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了。

四、 资本主义垄断和国有化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但是包含着解决矛盾的手段

5